搜索
 

马木发的“富水情”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本报记者

彭文洁

特约记者

黄小明

阅读提示:京山县富水河畔生长着一种蔬菜——白花菜,几百年来,它都是京山人餐桌上的美食。15年来,马木发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小小的白花菜变成产品远销省内外,带动了农民增收,让更多人认识了京山白花菜。

碧波映水点点白,风舞蝶绕层层花。传承开元千古菜,迷醉太白万年香……

一首名曰《蝶舞白花》的诗词,描述了京山白花菜原生态、纯自然的生长环境和李白偏爱白花菜的历史渊源,还巧妙地藏尾“白花菜香”。

近些年,因为一个人,京山的白花菜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

7月12日,省农业厅公布了2017年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名单,湖北京山富水蔬菜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作为这家企业的创始人,马木发更坚定了自己当初的决定。

马木发是土生土长的京山县罗店镇马店村人。上世纪80年代末,他看到马店村周围稻麦秆资源丰富,就牵头筹办了京山造纸厂,将稻麦秆制成纸浆,再卖到武汉。

赶上全国报刊杂志发展的黄金时期,他厂里的纸浆供不应求。到1998年,年销售额高达6000万元。

2003年,国家明文规定,关闭“小五类”造纸厂。当年8月,京山造纸厂被永久关停。

支付了职工的投资股金、社保、工资后,马木发两手空空。

当时天门市岳口造纸厂以年薪10万元的高薪聘请马木发去共同发展,但马木发心中却另有打算——留在生他养他的乡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其实还是舍不得这个地方。”马木发说。

接下来,做什么呢?

马木发将目光瞄准了马店及周边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白花菜上。

“和秸秆一样,我们这里白花菜资源丰富,和秸秆不一样的是,这白花菜只有我们京山有。”马木发说,独特的资源更容易生产受市场欢迎的产品,重点是如何用好资源。

2003年9月,马木发第二次创业,成立了湖北京山富水蔬菜制品有限公司。

把想法付诸于行动并不简单。公司创办之初,要技术没技术,要资金没资金。为了请专家开发新产品,马木发只得多次往返武汉,在专家身边软磨硬泡,承诺发展壮大白花菜产业,为当地农民造福。

他的坚持感动了专家。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白花菜种植出现了质的飞跃。

从一年一季种植,发展到一年两季种植;亩产实现翻番,从500公斤增长到1500公斤。公司在马店村、许坝村、大明村和徐杨村相继建立了白花菜种植基地,成立了京山富水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掌握了技术,亩产提高了,农民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种植面积从1000亩增加到2000多亩,参与农户155户,种植地域覆盖到6个村、13个自然湾,原本的分散种植逐渐转为集约化种植。

“现在比以前收入多多了。”马店村8组村民张文良说,加入合作社前,一年种一亩白花菜收入1000元,加入合作社后一亩田能收入1万元,现在他种了3亩白花菜,年收入达到3万元呢!

许坝村6组村民张德华刚采了一季白花菜,1万元已经进了腰包。“有公司收购,也不担心市场价格起伏,只要种好了就能增收。”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既保证了原料品质,又带动了农民致富,企业规模如滚雪球般逐渐壮大。2007年,富水白花菜成功申报为荆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富水白花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1年,富水白花菜被评选为加工菜类“湖北十大名菜”;2012年,富水白花菜获得第九届武汉农博会金奖。

如今,富水蔬菜公司总资产已达1800万元,合作社资产500万元,企业常年工作员工达30人以上。三大系列、16种配套产品远销广州、深圳、、武汉等20多个大中城市,入驻中商平价、大润发等超市。

6月初,正值白花菜的生长期,田畴万顷,白花遍地满富水。年过花甲的马木发喜欢卷起裤腿奔走在田间劳动,采摘白花菜。

“白花菜是原生态植物,只需要农家肥,自身存在抗体,不需要打药,就能很好地生长,食用白花菜对人的身体也有很大的好处,可以驱寒祛湿。”马木发介绍道。

谈到未来,马木发说他还有很多想法:想把合作社种植面积从2000亩做到5000亩;想开发出新的产品。

富水河畔,芳香四溢。如今,富水蔬菜公司已成功在四板市场上市,这为白花菜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相信它会走得更远更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