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盘到崩盘,仅仅一个月
今年6月9日傍晚,莱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一个报警电话,来电人王某自称是当地“国际WLF腾飞金融互助平台”的操作员,正受到许多投资人的围攻。接警后,王某所在辖区的派出所立刻出警,经现场了解,民警发现王某和其父亲王某某等人组织的“国际WLF腾飞金融互助平台”涉嫌诈骗、传销等犯罪行为,莱阳市公安局闻讯后,指派经侦大队前去处理。
经侦大队的民警通过向在场的投资人了解情况,得知王某某、王某、宋某某、刘某某、孙某某5人自2016年4月起,预谋商定设立资金盘,办公室位于莱阳市某广场王某某租房处,5人通过购买域名、租用国外服务器、购买平台程序,在互联网上搭建“WLF腾飞金融互助平台”,以提供金融互助名义、支付注册会员高息、高额提成等手段,诱骗公众加入,诈骗公众资金,非法牟利。
所谓“金融互助”,是指多人在指定的网上平台注册后,相互之间通过打款的方式向他人提供“帮助”,或得到他人的“帮助”。无论注册者是否打款,网上平台都会自动为其累计收益。如果注册者发展新的下线加入平台,还可获得相应提成。在宣传中,王某某等人谎称有1000万元护盘保本资金,采取口口相传、微信传播等手段,发展人员成为“国际WLF腾飞金融互助平台”的注册会员,每名会员每次提交1000至30000元不等的资金,并许以投资额日息1.5%高息,每发展一名会员提成10%等奖励手段。
经过前期筹备,“国际WLF腾飞金融互助平台”于5月8日正式开盘,一个月后,因平台运转出现问题,导致周转资金不足,王某某等人多次商议均未解决。6月9日凌晨,该团伙将平台强行关闭,注册会员所投钱款无法取出,对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
多地追逃,5名嫌疑人先后落网
经连夜初查,办案民警于6月9日当晚便初步摸清了腾飞金融的组织架构及运作模式,认为这是一起利用传销模式运作,支付投资群众高额利息,结合互联网进行犯罪活动的新型网络犯罪,与传统的传销、非法集资犯罪模式截然不同。次日,该案被立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侦查,犯罪嫌疑人王某被依法刑拘。面对审讯,王某辩称他仅负责电脑操作,不是主要成员,对主要犯罪事实闭口不谈。
面对拒不招供的王某,网安部门通过技术手段,获得了王某与其余4名犯罪嫌疑人实施传销犯罪活动的铁证。警方经过再次提审,王某心理防线被彻底击破,供述了伙同其他4人,预谋进行集资诈骗的犯罪事实。与此同时,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宋某某在6月17日回家取东西时,被蹲点守候的侦查员当场抓获。7月15日,王某和宋某某被莱阳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集资诈骗罪依法批捕。
7月18日,莱阳警方再次通过技术手段,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的藏匿地点,当天中午便将逃至龙口的王某某抓获,并从其出租屋内搜出4部手机和20余张银行卡。7月20日,专案组根据线索,前往北京,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将犯罪嫌疑人刘某某抓获。审讯中,刘某某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并成功劝说在逃的孙某某投案自首。至此,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为查清资金的最终流向,最大程度为受害群众挽回损失,专案组在抓捕取证的同时,还着力查询相关银行账号。办案民警通过对受害群众提供的银行账号、打款和汇款明细进行梳理,成功查获部分涉案资金,并对户内尚有余额的账号实施司法冻结。同时,警方通过审讯嫌疑人和证据研判,查到一个用于存放平台运转费用关键账号,为案件的定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警方提醒:切莫轻信高息投资
谈及这一案件的侦办,专案组一名负责人称,在调查取证中,他发现很多受害人对“国际WLF腾飞金融互助平台”非法集资的事实心知肚明,但仍抱着侥幸心理投入大量钱款,期望能得到高额回报。其中,一名大学毕业生面对警方询问时坦言,他知道该平台的集资形式非法,但1.5%的日息回报实在太过诱人,本打算投资两轮赚到钱后便及时撤资,没想到“崩盘会这么快”。
与之类似,一名莱阳籍妇女明知腾飞金融涉嫌违法犯罪,仍在自己投资的同时,发展亲戚朋友成为其下线,投资总额达30余万元,崩盘后同样血本无归。审讯中,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称自己之前就从事过类似的非法集资活动,只不过自己并非“操盘手”,积累一定“经验”之后,便打算自己操盘。面对受害者,王某某始终辩称自己是在“帮莱阳人民致富”,而致富手段则是“等买卖做到外地,就坑外地人的钱来回报莱阳人”。“我真的没想到会这么快崩盘。”王某某说。
此前,银监会、工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曾联合发布风险预警提示,称“MMM金融互助社区”及类似金融互助平台和公司未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系非法机构,非法集资、传销等特征交织,早在2015年11月11日,上述四部委还联合发布风险预警提示,称近期国内多地出现以“金融互助”为名,承诺高额收益,引诱公众投入资金的行为,提醒广大公众提高风险意识,理性审慎投资。
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任何组织或法人如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必须经过法定部门审批,否则便涉嫌非法集资。非法集资者一般许诺投资人较高的集资回报,即通常所谓的“保底”条款。有的犯罪嫌疑人还会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编造“一夜成富翁”等神话,逐步将投资人骗入“局”中,有的甚至采用亲情诈骗等手段,扩大受害群体。“简单来说,承诺高额回报的骗局,投资人看到的是利息,而犯罪分子看到的是本金,”莱阳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办案民警说,“希望广大群众不要轻信类似的骗局,更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明知故犯。”
(荆门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供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