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烈日下为“农”忙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阅读提示】农作物生长有其自身规律,为了不错过季节,农业专家们冒着酷暑到田间开展试验示范,期望来年能给农民提供更好的品种和技术。

进入7月,气温一直居高不下。可有一群人依然冒着酷暑来到田间地头,他们在忙什么呢?记者带你们去看一看。

107个品种大比拼

7月26日,气温直逼40摄氏度。

漳河新区漳河镇文昌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戴着草帽,人人手上都拿着笔和本子。下到田里,有人数叶片,有人数稻穗,还有人数植株上的成虫……田里的农作物被摸了个遍。

“今天到田里,主要是观摩水稻、玉米的品比试验情况。”市种子管理局局长张龚说,来观摩的主要是各县(市、区)农业行政部门的领导、种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和部分种植大户。

每年春播前,市种子管理局会向社会发布春夏播主导品种,这些品种是种子专家结合我市水稻、玉米品种多点试验示范以及近几年大面积种植情况,经专家组评议后确定的。而今天观摩的就是市种子管理局的示范基地,明年的水稻、玉米主导品种将在这块田里产生。

“这些年,我们都是通过举办品种展示、示范来推广良种的。”张龚说,通过对品种的适宜性、抗逆性、抗耐病性、丰产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进行观摩考察,就会有很直观的感觉。

在文昌村观摩后,代表们又转战到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七岭社区。据悉,这两个品比试验示范基地共种植了58个水稻品种、27个春播玉米品种和22个夏播玉米品种。

在田间,专家们通过观察、测算、比对,很快几个重点品种就被圈了出来。

“这些数据是不是就代表这个品种比较适合在荆门种植?”记者问道。

“今天测算的只是阶段性数据。为什么这么热还要下田观摩?因为根据作物生长规律,这个时间段品种的适宜性、抗逆性、抗耐病性、丰产性等综合性状会表现出来,而这些数据是选择种子品种的依据和方向。”张龚说,是否确定为明年的主导品种,还要等成熟测产后,才能综合判断。

通过与品种近距离地接触,对其性状进行观察,种子经销商和种粮大户对品种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有些品种以前种过,大部分没有,这样看一下,和目前种植的品种进行比较,对明年选择品种有很大的帮助。”种子经销商邓念旭说。

一天的观摩,代表们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即使是这样,也没有一个人抱怨,每个人的小本子上都记得满满的,里面都是自己心仪的品种数据。

1项技术的储备

8月9日,气温再次超过35摄氏度。

市农业局农技推广研究员潘典进再次顶着烈日来到东宝区仙居乡发旺村。

“今天主要是来看小米生长的情况。”潘典进说,目前试验示范的小米品种是从北方引进的一个新品种。

和水稻不同,小米的植株外形有点像农村人说的狗尾巴草,只不过小米的植株更粗更壮。据说,等小米成熟了,植株上的米穗就会像水稻一样变黄。

市香龙山牧业有限公司是这次小米品种试验示范的合作企业,所以该公司负责人朱大新对小米的生长过程非常清楚。

“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地,为了种植小米,我们进行了深耕深翻,5月10日播的种,发芽后,除了两次草,到目前为止技术上没有什么难点。”朱大新说。

“以前我市有农民种植小米吗?”记者问道。

“很早以前我们这里还是有农民种植小米的,产量低、效益不高,慢慢地就没有人种了。”潘典进说,这两年,市农业局在平原湖区、丘陵区域、山区等不同的区域进行小米的试验示范,长势、产量、米质都是试验的范围。

潘典进认为,小米营养价值高,通过引导可以在人们饮食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其生长周期短,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作为不同的茬口,增加农民的收入。再加上小米种植季节较灵活,如遇到灾年,小米可以作为补种改种的品种。

“目前我们选的一些品种从性状、产量、品质上,跟以前的品种相比都有很大的改进。”潘典进说,下一步根据品种的表现,还要进行提纯、株型选育等技术性工作,为以后扩大种植做准备。

除了考虑产品、品质,这次的品种试验示范,专家们还增加了一项内容——秸秆的饲用品质。

小米收获后,专家们将对秸秆产量进行测算,同时做饲用试验。据潘典进介绍,目前从北方的试验数据来看,小米秸秆完全可以做饲料,但是我市还没有详实的数据,后期试验将把这个部分补充进来。

“现在我们做的是一个技术储备。寻找新的适合荆门地区种植的品种,探索其种植模式,以备不时之需。”潘典进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