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突出精神滋养打造书香之城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鲁海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以打造“书香荆门”为目标,建设学习型城市、阅读型社会,为城市“立魂”“聚气”“塑形”,搭建了“书香荆门”建设“机制、设施、活动”三大体系,形成了立体多元的架构。市民阅读指数迅速提升,城市内在精神与外在实力因阅读而改变。

一、突出顶层设计,打造政策优势,引导市民“渴望阅读”

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全民阅读对城市建设的战略意义,对接全民阅读特点,高标准搭建全民阅读的政策支撑体系,引导市民阅读。

一是搭建政策支撑体系。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书香荆门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未来三年“书香荆门”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明确了推进实施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二是设计制度保障机制。建立了阅读空间的保障机制。将图书馆、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布局及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将公共阅读设施的配建纳入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和规划审批内容,要求中心城区每一个城市综合体、新社区、棚户区改造项目都必须配建全民阅读公共基础设施。建立了阅读经费的投入机制。将全民阅读专项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逐年递增。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均以人才培训经费形式设立阅读基金。建立了阅读品牌的运行机制。以政策形式确定每年必须举办全民阅读启动仪式、诵读晚会、全民阅读表彰大会等三大主题活动。三是构建工作考核体系。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直3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民阅读领导小组。县(市、区)机制同构、责任同构。将全民阅读活动纳入县(市、区)和职能部门年终目标考核指标,纳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和文明单位的考评范畴,实现权利、职责、奖惩三挂钩。

二、突出机制创新,构筑阅读平台,解决市民“去哪阅读”

构建以新华书店综合书城为龙头,两级公共图书馆为支柱,九渊特色书吧为主导,民资书店为补充,部门(社区)图书馆(室)、农家书屋、家庭图书室为主体的全民阅读空间,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阅读设施体系,实现了阅读空间的全覆盖。

(一)打造高大上综合书城,满足多元性阅读需求。荆门书城建筑面积4674平方米,装修及设备总投资1110万元。以图书销售、文化交流为主营业态,集合城市元素、时尚元素、休闲元素、国际元素,以经典咖啡满足读者对阅读环境的需求,以精品画廊满足顾客对艺术品鉴赏的需求,以艺术创意为读者提供文化艺术创意等阅读延伸和品质生活的享受。为城市文化人群量身打造一个温暖、雅静的阅读空间。

(二)布局高品位图书馆点,突出公益性服务职能。一是创新馆点布局。启动了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京山县图书馆、屈家岭图书馆开工建设,一大批城市阅读综合体正加速建设,创历史之最。今年以来,全市新建图书馆面积3.1万平方米,馆体建筑将成为城市新地标。二是创新购募模式。开展“你购书我买单”活动,广泛收集珍本、善本等地方文献。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开办了啤酒文献分馆、前沿图书分馆、郭店楚简及楚文化文献专室。

(三)建设高密度书吧书屋,发挥辐射性社会功能。一是扩张九渊书吧。在新政务服务中心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区建成九渊书吧、职工书屋市级示范点152个,平均藏书1000册。二是巩固农家书屋。全市建成农家书屋1574个,授牌省级农家书屋16个,每个农家书屋平均藏书2000册。基本实现“一村一书屋”。

(四)创建高技术电子书室,探索现代性阅读模式。中心城区图书馆购置了24小时微型图书馆、数字报刊触摸机等数字阅读设备,引进了云图有声图书馆、知网电子阅览室等数字阅读资源,在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试点建设了室外数字阅读机。开通了微信图书馆以及荆门视窗、文化荆门等手机APP平台,提供新书推荐、图书预约、在线阅读等服务项目,年接待读者超过50万人次。

三、突出亮点特色,打造阅读品牌,促进市民“快乐阅读”

城市因阅读而高贵,城市因阅读而厚重。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已成为荆门文化品牌。

(一)象山读书节。今年的象山读书节由六大系列活动构成:一是举办了经典阅读晚会。二是举办了成果展。三是举行了“扫码看书,全城阅读”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四是举行了“你读书·我买单”活动,共为读者购书近百本。五是现场借书服务。流动图书车现场服务,让市民便捷、免费获得阅读资源。六是图书展销。百本荆门地方文献特色馆藏资源向市民展示荆门地方文史、方志、家谱等精品。

(二)象山讲坛。今年,象山讲坛举办了“品读《茶经》·儒释道三家说茶”等6期专题讲座。“象山讲坛”开坛以来,关注热点、焦点、亮点,突出荆楚文化特色,已举办近80期。听众上至市委书记,下至普通百姓,近10万人次。

(三)悦读阅美。推动全民阅读跨界融合,在互融共进中提升阅读品质。一是阅读与朗诵艺术融合。“以书为伴、以书会友”,打造了一批以九渊书友会、樊登读书会为代表的民间阅读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在书店、学校、广场举办诵读活动。荆门爱书读书的“朋友圈”不断壮大,触角不断延伸。本土诗人余秀华登上了央视《朗读者》的舞台。二是阅读与地域文化融合。到荆门历史文化景点读书,读荆门历史文化名人的书。传统地域文化融入现代阅读后重新焕发了生机,展示了阅读的力量。三是阅读与文明创建融合。强化“阅读就是文明”的理念。每一个阅读场所就是一个流动的文明讲堂,通过阅读,让文明精神渗透到市民的内心深处,筑牢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根基。近年来评选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校园等阅读典型530余个。举办干部必读、乡贤助读、社区乐读、军营必读等“五读”特色读书活动1000余场,近8万人参与。

(四)《书香荆门》电视栏目。开展了“寻找最美读书人”“荆城朗读者”“经典诵读”“快乐星期天”等阅读活动,媒体引导,市民在阅读中感受读书的乐趣和文化的魅力。

(作者系市文体新广局党组书记、局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