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只孔雀或蹲在架子上,或飞上房顶,有的自顾自地正在开屏,还有的拖着长长的尾巴来回踱步。在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周河村,幽静的柑橘林里“藏着”一个养有满园五彩斑斓羽毛孔雀的养殖场。
90后小伙彭继,是这家名为凤鸟居蓝孔雀养殖场的老板。当初,他在老挝打工,积累了30余万元的工资,然后花半年多的时间才成功辞职,再回乡创业开始了孔雀养殖。
在国外打工不到四年,就攒下几十万元的收入,而且年龄才20岁出头,为何不珍惜这份好工作非要回家乡创业呢?27岁的彭继坦言,自己心里早就揣着创业梦想。
他的求职史,与旁人无异
彭继的出身、学历与大多数年轻人无异,甚至还比不上很多人。他的父母都在家种田,自己2008年中专毕业后,到武汉一家私企找到了工作。
虽然在学校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但他的第一份工作与所学专业并没什么关系。唯一值得一说的,是彭继对自己的首位老板非常钦佩。那位老板才30岁,留学德国后怀揣10万元开始创业。老板追逐创业梦想的精神与毅力,给了彭继很大的启迪,老板也成了彭继学习的目标。
一年后,彭继转到仙桃的一家私企打工。因为太年轻,工资也仅够日常开销。与别的年轻人不同,彭继关注的仍是老板。这里的老板70岁了,据说年轻时是个“浪子”,60岁才“梦醒”开始创业,不知经历了多少挫折,才拥有了当前的成就,并且从年轻时不受家人待见到最终成为家族的精神领袖。这位老板也成了彭继学习的目标。在工厂里,彭继不像别的年轻人,上班只专注于手头的事情,下班就出去玩,他把整条生产线的流程都摸得清清楚楚,也因此得到了老板的关注。后来他辞职时,七旬老板支持并鼓励他:“年轻人,就要去更多的地方,见更大的世面。”
一年后,彭继得到了到国外打工的机会。原来,彭继的一位堂哥在老挝工作,刚好公司里缺一名技术工人,工种与彭继所学专业对得上号,堂哥便推荐了他,而他也通过了考试。
毕业两年后,彭继终于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
高薪工作,拦不住创业梦
在老挝,20岁的彭继就拿到了1万多元的月薪。此时,他的很多同学,还要依靠家里的支持才能维持日常开销。
彭继说,事实上,自己毕业后就没找家里要过一分钱。18岁刚上班时,月薪是800元,慢慢地涨到1800元。跳槽到仙桃的企业后,底薪有1800元,还有奖金,日子过得不错,只是没什么积蓄。
到老挝后,工资暴涨,更重要的是,日常三餐都是公司提供,基本上不花钱。彭继说,此时的自己没有“昏头”。自己是公司里最年轻的工人,同事中还有40多名中国人,大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自己说话做事有些冲动,但同事们的成熟表现让自己学到不少东西。
同事中还有200多名老挝人,大家语言不通,工作上的交流不畅有时让彭继很上火。但老挝人大多善良热情,说话都轻声细语。所有同事的表现,让年轻的彭继养成了很好的习惯,说话、做事都不再冲动。
彭继回忆,大概是在老挝打工的第三年,他有了自己创业的念头。为什么不趁年轻多挣点钱再创业呢?彭继说,当时自己觉得有了驾驭更大事情的能力。再说,父亲病了好几年,自己回去可以照顾。另外,自己在十多岁时就学着向同学们兜售文具,还赚了不少零花钱,创业头脑应该是有的。
老挝是热带雨林气候,每年的雨季不适合生产,所以4至6月可以回国休假。彭继便利用这段时间考察创业的方向。
究竟干什么?彭继想过开超市、开五金店。自己的父母在家种田还种柑橘,他便想到种杨梅。后来,他又想到养殖业。老家人有养鸡、养鸭、养鹅的,可如果不养殖几十万只,如何形成规模占领市场?
20多岁的彭继在迷茫中盘算着,他只明确一个原则——创业就在农村,毕竟自己的根在农村。
与孔雀共舞,打造“孔雀山庄”
选择孔雀养殖为创业方向,算得上歪打正着。彭继在网上寻找创业项目时,偶然间看到孔雀养殖的信息广告。他当时还在想,孔雀好像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怎么能私下养殖呢?
深入一了解,原来绿孔雀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蓝孔雀是可以人工养殖的。并且一只小孔雀孵出后一星期就能卖100元,种蛋也能卖50元一枚,市场行情不错,而且养殖规模不需要很大。
确定创业方向后,彭继决定辞职回国。但老挝的公司舍不得马上放人。因为生产设备万一发生故障,停产1小时的损失就在20万美元以上。而且彭继年轻,人机灵,身手灵活,又能吃苦。直到6个月后,公司招到继任者,才批准了彭继辞职。
揣着省吃俭用攒下的30多万元工资,24岁的彭继告别工作四年的老挝,回到老家,在家门前的柑橘林里开辟出一块空地,修建养殖场。他的创业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父母同意他回国,但希望他再找份工作。对于养孔雀,更是毫不同意。以前都没见过嘛!怎么养?甚至在修建养殖场时,父亲还告诉乡亲,建的是鸡舍。
创业第一年,一切在摸索中前行。由于父母不支持,想逼着彭继放弃主意,什么忙都不肯帮。彭继便吃住在养殖场里,天天陪着买回来的80只孔雀。每天早晨6点,彭继就要起床给孔雀喂食、喂水、清理粪便,平时还要观察孔雀的健康状况,并定期进行防疫。晚上,他就睡在养殖场内的一间小平房里,听着孔雀的叫声入眠。
由于养殖经验不足,彭继买回来的孔雀有一半整天无精打采,经医生检查是患了病,彭继只得与厂家联系,又拖回去更换。在养殖过程中,他尝试着对孔雀饲料进行了配比,保证孔雀的营养。一年过去了,彭继没赚到钱,但成功地掌握了养殖技术。他笑着表示,这已经超过了预想,自己最初的打算是学到技术就是赚,现在没亏本,看来自己的运气不错。
良好的心态,勤奋地工作。第二年,彭继的凤鸟居开始盈利,并且父母也开始支持他了,在他外出时,父亲会去替他给孔雀喂食。这期间,他还赢得了爱情,与一个支持他创业的年轻姑娘结婚生女。到了2017年,彭继的凤鸟居更上规模。卖孔雀蛋、孔雀肉、孔雀苗,卖观赏性的孔雀,卖孔雀标本,卖孔雀羽毛制作的工艺品……今年上半年,他就赚了十多万元。
遥望未来,年轻的彭继又不“安分”了,他想在村里的支持下,与周边景区合作,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到孔雀开屏的美。同时,利用村里的自然景色,建一家集养殖、参观、餐饮于一体的“孔雀山庄”,并发展孔雀深加工产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