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农银行的责任与担当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是短板,脱贫攻坚,“三农”是重点。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现代化农业发展起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为听党指挥、替政府分忧、让普通百姓满意的责任银行,金融精准扶贫是农商银行系统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

近年来,荆门农商银行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精准扶贫、不落一人”,通过深入开展深耕“四区”、进村入户活动,将贫困户、贫困村、扶贫项目、驻村扶贫工作队、贫困区域内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网格化金融服务,不断加大帮扶力度,确保了金融扶贫工作落到了实处。全行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带动脱贫致富的路子,加大对涉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以及种养大户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进支持“三农”产业化发展,促进贫困户、贫困乡镇增收脱贫致富。

荆门农商银行

践行社会责任担当

助推金融精准扶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充分反映出党中央对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决心。荆门农商银行始终把金融精准扶贫当作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抓组织领导,强动力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做得好不好,组织领导是关键。”荆门农商银行董事长梅素益说道,荆门农商银行党委班子始终以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姿态,把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当前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强化组织领导,紧盯贯彻落实。全市各级农商银行均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金融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制订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措施,落实了工作责任,形成了市、县、基层支行三级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全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抓金融创新,添活力

“跟着合作社,足不出村就有活干,能脱贫,能致富。这对我们贫困户来说比什么都强,感谢荆门农商银行有如此好的政策,我们现在的干劲比以前更足了!”这是漳河新区贫困户周杰元的心里话。今年,荆门农商银行漳河支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采取“漳河新区管委会+农商银行+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贷服务模式,已为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90万元,后期还将投放扶贫小额信贷160万元,确保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贷尽贷。近年来,荆门农商银行系统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推出的“京山绿林扶贫模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被省扶贫办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抓渠道建设,促效力

10月25日,荆门农商银行第一台新型助农终端在仙居乡双泉村陈中虎超市安装开通。仙居乡双泉村刘大爷笑着说:“这下可好了,我年纪大,腿脚不便,有了这台机器,再也不愁绕着山路出去取钱了!”在不断优化物理网点服务渠道的基础上,荆门农商银行系统大力推进“三通”工程,即自助银行“镇镇通”、电话银行“村村通”、手机银行“户户通”,努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荆门农商银行独家代理发行市民卡,成为市政府唯一合作发卡银行。全系统已在乡镇布设自助存取款设备363台,乡镇覆盖率达100%;在900多个行政村安装转账电话4466部;26.52万手机银行用户遍布农村千家万户。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领取补贴、小额取现、转账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

抓多方合作,聚合力

金融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方联合、共同推进。荆门农商银行积极与政府、人行、银监部门沟通协调,得到大力支持,形成精准扶贫合力,有效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截至10月底,全市各级政府在农商银行系统共设立风险补偿金4100万元。积极与人民银行形成合力。荆门农商银行主动向当地人民银行汇报,争取支农再贷款支持,目前,全市农商银行已争取支农再贷款5000万元,支持17户涉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于发展生产。与银监分局形成合力。在荆门银监分局的指导下,荆门农商银行系统按照网格化工作站的建站要求,建立标准化的网格服务站,通过网格扶贫。目前,共建立标准化网格服务站691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0%;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317人,覆盖了632个行政村和城区的59个社区、校区、商区和园区。

“荆门农商银行要深耕本土,认真抓好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各项业务工作。”荆门农商银行董事长梅素益表示,后期,荆门农商银行将紧紧围绕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打造“荆门人民自己的银行”的工作目标,加强金融服务创新,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为荆门经济发展、服务“三农”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助力荆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贾燕华

张霖)

沙洋农商银行

心系小微

服务“三农”

全力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沙洋农商银行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投放,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截至2017年10月末,该行累计投放各项贷款21.6亿元,当年净增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0.67亿元,贷款余额、当年累放额、当年净增额均居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位。

明确“三个投向”,鼎力支持地方经济

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及重点企业转型升级。该行紧跟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步伐,合理规划信贷投向,聚焦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主动深入产业园区开展调研及项目对接,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向效益好、能耗低的新兴产业倾斜。1月至10月,该行累计支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42户,累计发放贷款5.2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大力支持

“三农”。今年来累计投放“三农”贷款1872笔、4.9亿元,为“三农”类客户创业和再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大力支持城乡居民消费。今年1月至10月投发放各类消费贷款610笔、1.7亿元,有效支持了扩大内需。

创新“网格化+”,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该行自推行金融服务网格化工作以来,不断丰富网格化内涵,精心实施四大“网格化+”模式,取得“政银农”三赢的良好效果。该行创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网格化信贷产品,在湖北银监局组织的全省金融服务网格化产品创新活动中被评为三农类优秀创新产品。

实施“网格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截至10月末,该行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贷款950笔,金额突破1亿元,达到10247.44万元,占全县扶贫贷款的93.31%,共助力1917户贫困户走上致富道路。

实施“网格化+普惠金融”模式,助力“三农”金融服务。该行以遍布全县的网格站点为依托,设立122个惠农金融服务站点。两年来,在网格站所在地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93场,激活居民健康卡25万张、办理助农取款157500笔、8.95亿元,发放各类支农(扶贫)贷款2.7亿元。

实施“网格化+农村信用体系构建”模式,助力提高“三农”客户获贷率。现已采集包括农户的家庭经济、资产、精准扶贫等信息在内的标准化档案38500份,已完成对93850户农户和市场主体的信用等级评定,让信贷支农更加精准,将“三农”信贷获贷率由构建前的75%提高到100%。

实施“网格化+农村基层网点党建”模式,夯实网格化工作持续开展的基础。创建活动中紧紧依靠村支部及各村网格员,发动各支行党支部、党员在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让镇村干部及当地农户实实在在感受到金融服务网格化工作不是一阵风,而是惠及“三农”的长期的有生命力的金融服务举措。

坚持“五个全面”,助力小微企业腾飞

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该行全力服务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多方位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政银合作全面覆盖。在所有乡镇运用“福企贷”对小微企业进行支持,现已为42户企业审批、授信投放“福企贷”2.53亿元。银企对接全面畅通。使小微企业贷款客户逐年增加。金融服务全面改善。政策保障全面发力。该行对外落实“不压贷、不抽贷、不断贷”政策,减费让利、减息让利为小微企业降成本,截至10月末,该行向小微企业累放贷款9.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4.6亿元。

(樊孝军

曾慧)

京山农商银行

担好政治责任

“贷”动精准脱贫

近年来,京山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积极创新扶贫模式,持续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力度,充分发挥了金融机构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造血”作用。截至2017年10月末,该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133笔、10619万元,积极践行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办银行的责任担当。

提高政治站位,责任银行有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作出了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

京山农商银行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把责任扛在肩上,成立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由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挂帅任总指挥长,行长任副总指挥长,作战指挥部设在信贷管理部,实行挂图作战。以支行为单位成立了21个作战区,支行行长作为战区指挥长,包点干部任前线督战员,负责全面对接所辖战区的贫困户。通过落实专班人员,全面走访对接,逐户调查建档,及时评级授信,对有贷款需求、符合扶贫贷款准入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应贷尽贷。加快扶贫贷款投放,确保扶贫政策落地,达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的。

创新扶贫模式,“贷”动扶贫有亮点

面对当前扶贫资金缺整合、金融参与缺机制、贫困户脱贫“有体力、无能力”的现状,京山农商银行结合实际,积极创新扶贫模式,统筹协调扶贫资金,完善金融参与机制,携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贷”动式扶贫打造脱贫攻坚“绩优股”。

京山农商银行在对绿林镇香菇扶贫产业进行信贷支持的实践中,立足该镇实际,从产业扶贫角度入手,对传统“农商行+贫困户”的信贷扶贫模式进行改造,确定了“农商行+县扶贫办+镇政府+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的“分贷统还、户贷合用”产业扶贫新模式。截至目前,京山农商银行绿林支行共整理符合信贷准入条件的贫困户贷款资料182份,发放扶贫贷款182笔、1820万元,获贷率100%。

该模式的成功运用具体体现在:

突出“一个保底”,即一个风险保底措施;落实“两个精准”,即对象精准,措施精准;实现“三个扩大”,即扩大了辐射带动面,扩大了脱贫致富户,扩大了帮扶资金额。

带动“四个增收”。“分贷统还、户贷合用”的模式,为贫困户增收打通了四条通道。实施保底分红,稳定贫困户保障性收入;推行就近就业,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采取定额回收,保障贫困户经营性收入;鼓励创业,拓展贫困户创业性收入。

“绿林模式”的创新推行,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农商行+”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内涵的不断深化。截至2017年10月末,京山农商银行已在杨集、孙桥、钱场、罗店等12个乡镇优选出万万食品有限公司、禾之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周和明家庭农场、绿丰家庭农场、刘港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20家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贫困户定向扶持扶贫贷款569笔、5624万元。

京山农商银行通过积极践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责任担当,充分发挥金融“造血”功能,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与自身业务的良性互动。截至2017年10月末,京山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82.29亿元,较年初增加13.27亿元,增幅19.22%;各项贷款余额43.18亿元,较年初净增6.21亿元,增幅16.8%。存贷总量与增量均居全县10家金融机构之首。

(曾曼

吕婕)

钟祥农商银行

深耕“三农”金土地

金融活水润田园

2016年4月,钟祥市被列入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市,钟祥农商银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高度重视,全面动员,积极推进该项工作开展。截至2017年10月末,该行累计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490笔、13762万元,现有余额11287万元,其中5万元以下1396户、金额6458万元;5万元以上农村种养大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4户、金额7304万元。

夯实基础,举步登“高”

作为钟祥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首批试点银行,该行本着“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出精品,做出品牌”的思想,着力开展“两权”抵押政策研究学习、制度健全、产品创新、试点布局等工作,为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奠定了基础,做到了思想统一、行动一致。

2016年3月,以种粮大户吴兴法为代表的农户,在该行拿到了第一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标志着钟祥农商银行此项业务正式开展;为有效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该行对辖内农户进行了全面走访对接,目前共走访建档评级26511户,授信416559万元。其中一般农户24865户,种养大户1125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21户。客户涵盖了粮食种植、花木种植、特色种植养殖等群体。

畅通渠道,业精于“专”

为了把金融扶贫政策贯彻到千家万户。钟祥农商银行从全市各支行抽调207人组成了46个工作专班,对辖内行政村全面走访,做到“三访”,即访村支书,获取全面信息;访能人,获取切实需求;访市场,获取第一手资料。有效满足了辖内金融服务需求。

设立了专门窗口服务“三农”。为给农户提供最便捷的服务,钟祥农商银行专门抽调2名专职人员分别在钟祥市金融中心、钟祥市行政服务中心坐班,打响了5万元以下贷款“农民只需带两证,2个小时办下来”的农商品牌。

钟祥农商银行针对辖内实际,制订了该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以及《农村种养大户评级授信管理办法》等5个专项文件,确保既让农户贷得方便,也让自身贷得放心。

特色推进,与日俱“新”

钟祥农商银行针对一般农户经营需求,创新推出了“农户+评级授信+农地抵押”信贷方式。由市政府授权投资公司在该行设立500万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按1:10的比例放大,对农户最高授信额度为100万元,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执行,每年由财政按基准利率的10%进行贴息。对金融机构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损失,按照实际损失额的70%给予补偿;针对种养大户的经营需求,创新推出了“农户+农地抵押+专业合作社担保”信贷方式。由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在该行存入保证金500万元,按1:10的比例放大,对种养大户最高授信额度为200万元。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损失,由担保公司进行代偿;针对一些流转土地特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出了“农户+农地抵押+农合联+政府担保基金”信贷方式。由市政府授权组建钟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农合联”),并授权投资公司在该行存入500万元设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按1:10的比例放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高授信额度为500万元,贷款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的1.3倍。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损失,按5:5的比例进行代偿来承担。

(唐汝梁

唐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