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建设实力、和谐、生态、活力、幸福拾回桥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拾回桥镇位于沙洋县西南部,为湖北省楚天明星乡镇之一。近年来,该镇在三产融合上大做文章,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老山路翔生态农业合作社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模板”,桥河蔬菜闻名全国,“按户连片耕种”成绩喜人,一批以粮食、饲料深加工为主的企业逐渐形成了该镇工业经济新格局……

以路翔合作社为模板,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近年来,拾回桥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胆探索实践村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模式,通过大家抱团发展来获取规模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如何让农民抱团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服务方式,破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题,老山路翔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做法和经验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2016年已向沙洋县全县推广。“初衷是想为乡亲们降低生产成本,让他们尽量多些收入。”拾回桥镇老山村党支部书记兼老山路翔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学新告诉记者,老山村一直戴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为了突破困境,这才于2015年2月3日成立了路翔合作社。

“刚成立时,只有40户村民入股,股金从1万元到6万元不等,其他村民都在观望。”陈学新说,合作社计划在提高社员组织化程度的基础上抱团闯市场,实行微利经营——抱团购进农业生产资料,减少中间环节,组织免费技术培训,集中组织育秧、整田、收割等生产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探索尝试合作社内部发展资金互助合作,对家中无劳力的社员提供土地托管或半托管服务。在买农资时,观望中的村民看到了合作社的好处:以户均15亩耕地为标准,入社之前购肥要2100元、稻谷种子2475元、农药1200元,合计5775元,入社后购肥要1950元、稻谷种子2070元、农药600元,合计4620元,直接降低成本1155元;收割时,1平方米的机械收割费为0.12元,合作社为0.08元,节约成本525元。

“马上就有村民追着各组的信息员要求入股合作社了。”陈学新说,在召开董事会商议后,他们决定将入股门槛从1万元降低到100元,并将老山村的146户贫困户全部无条件纳入合作社,力争让全村每家农户都能享受到作为“股民”的福利。路翔合作社通过近两年的运行,社员涵盖老山村、古林村及五里铺镇显灵村等5个村,其中老山村579户中已有310户是路翔合作社的“股民”,社员亩均节约开支120元,户均减少开支1260元,分发红利6.4万多元。

以蔬菜产业为亮点,

打造拾回桥特色新名片

桥河蔬菜如今已成为拾回桥镇的一张名片,名扬全国。沿桥河河堤前行,一边是桥河河水,另一边则是白茫茫的一片蔬菜大棚。

桥河村是拾回桥镇的一个村,在重庆、成都、长沙、荆州、宜昌这些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很有分量。桥河村的菜农只种3种菜——空心菜、香葱和芹菜,全村10000多亩地,菜地占了7000多亩。村党支部书记、村蔬菜合作社理事长陈先云告诉记者,桥河历史上由双阳和桥河两个小村合并为一个大村。双阳人曾有种菜的习惯,但一直规模不大,2005年两村合并后,村委班子想做点事,瞄准了种菜。桥河人经过多年摸索,发现本地3种菜长得最好,那就是空心菜、香葱和芹菜。后来合作社开会定下来,只种3种菜,把菜种专种精。光有规模不行,还得种得好,种绿色菜、种有机菜,人家才愿意来。重庆菜贩吕仁军介绍说,桥河人种的空心菜整齐干净不打药不施化肥,香葱长得油光水滑,芹菜细嫩好吃没筋。以空心菜为例,桥河人简直种到了极致。冬季收了芹菜后,把田里铺上一层厚厚的猪粪,再撒上一层薄薄的饼肥,开始种空心菜。春节一过,就可掐第一茬空心菜,一直可以掐到6月,掐六七茬,最多的可以掐八茬。每掐一茬,只需浇一遍水就可以发下茬了。也就是说桥河村一亩大棚菜相当于人家六七亩菜地的产量。陈先云扳着指头算,一亩地,1至6月种空心菜,7至9月种香葱,9至12月种芹菜,三种菜轮回,亩平纯收入可以达到2万元。桥河村不少人在荆门城区买了商品房,几乎家家买了车。

2007年,拾回桥镇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成立了沙洋桥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菜农积极加入。农户按照合作社编写的一整套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严格生产,采摘的蔬菜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销售,逐步走上了程序规范化、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质化、品质绿色化的发展道路。目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10000亩,其中桥河村7000亩白芹、香葱、空心菜,老山村1000亩白菜薹,东风村2000亩红菜薹。

以粮食深加工为龙头,形成拾回桥工业经济新格局

“近年来,拾回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发展大局,全力以赴保增长、促民生、保稳定,在全镇上下营造‘抢机遇、争项目、促内需’的浓厚氛围,切实抓好各项稳增长政策的落实,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调度,全镇经济建设顺利推进,镇域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拾回桥镇镇长杨明说。

2016年,该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7亿元,比2011年增长3.1倍;完成财政总收入683万元,比2011年增长1.52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5亿元,比2011年增长1.38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比2011年增长1.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5300元,比2011年增长7845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家,其中6家规模企业年产值过亿,创历史新高。2017年拾回桥镇拟建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6.28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0个,总投资9.18亿元;续建项目2个,总投资7.1亿元。

该镇始终坚持以粮食深加工和饲料深加工企业为龙头,逐渐形成了经济发展新格局。目前,全镇共有粮食深加工企业5家,年产值23.5亿元。其中沙洋楚峰粮油有限公司在年销售额2.6亿元的基础上,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孵化园探索线上销售渠道;湖北共发米业有限公司2015年获湖北省著名商标、2016年获湖北名牌;湖北圣祥农贸有限公司勇闯资本市场,2016年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另外3家精品饲料深加工企业,年产值10.1亿元。

该镇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北京大粮仓为抓手,发展“稻虾连作”“再生稻”等种养模式,打造集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以沙洋楚峰粮油有限公司为主体,着力优化品种结构,全镇再生稻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桥河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全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近万亩。以拾回桥养鸭协会为龙头的“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一体化养殖模式,辐射周边,全镇养鸭总数达到20万只。以沙洋正邦现代农业公司为依托,全镇年出栏生猪达10万头。以“四大家鱼”为主的水产养殖面积过万亩,特色稻虾套养、娃娃鱼、泥鳅养殖不断推广。

以土地二轮延包为契机,全力推进“土地按户连片耕种”

“我镇‘按户连片耕种’工作经验在《农民日报》刊登,接受了农业部和省市县各级领导调研,并在我镇成功举办了全市农业现场会,得到了相关领导充分肯定。”拾回桥镇党委书记张军说。

拾回桥镇辖17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共有村民小组212个,二轮延包耕地面积86191亩、34476块。自按户连片耕种工作开展以来,该镇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明确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和调动镇、村、组三级党员干部及合作社社员积极性,广泛开展宣传,强化落实措施,把握时间节点,因地制宜,结合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效推动了按户连片耕种工作。截至目前,全镇流转土地21427.19亩、8570块;互换土地13494.78亩、5397块;重分土地996.5亩、398块。已签订土地流转合同6816份,涉及土地88818.8亩,全镇土地总连片率达91.2%。

通过镇、村、组三级工作专班的落实,让全镇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各项工作做到了有人领导、有人管、有人督、有人做、有人谋、有人评。各村(居)按照入户率达100%的要求进行了逐户上门宣传和征求意见。据统计,全镇土地二轮延包共8876户,在家的7361户已全部入户,不在家的515户全部进行了电话联系,并给予了登记备案,实现了土地二轮延包全覆盖。入户时,对农户种植承包经营权、户主信息等进行全面采集,发放了入户征求意见表,征求了农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全面排查化解土地纠纷和矛盾,农户对土地按户连片耕种的同意率达95%。工作专班入户后,对收集到的土地按户连片耕种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梳理汇总并在实践中运用。

在推进土地按户连片耕种的过程中,根据每村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并在周店村、桥河村和老山村进行示范,随后在全镇铺开。

为确保镇、村、组工作人员工作天天有进展,镇里要求做到一周一计划,每周一上午,镇领导专班对本周的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并形成书面材料下发到各村,做到明白做事。做到一事一培训。对各项工作,镇确权办都高度重视。截至目前,镇确权办对各村指导组进行了15次业务培训,对各村会计分时段分环节进行了23次业务培训。各包村干部下村对党员干部开展了6次培训。镇确权办也下村对干部掌握的熟练程度进行了抽查,确保干部基本掌握此项工作的政策、程序和按户连片操作的方法。做到一村一指导。根据各村实际,制定了符合村组实际的工作方案和倒计时工作日程表。镇确权办工作人员每周下村督办至少两次,在督办的过程中,对工作扎实的予以肯定,并在全镇推广其经验,对工作落后的给予警告,并督促其加快进度。做到周周有结账。规定每周一为包村干部结账汇报日,每周五为会计工作培训交流日,双周五为支部书记工作结账督办日。同时要求这项工作必须接受各级组织的合格验收,对验收达标的村给予2000元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干部给予组织处理。通过近四个月的努力,全镇总连片率达91.2%。

本版文/图由石郑俣、刘强、冯罗庆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