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桂林
周小丹
通讯员
黄河
阅读提示:一季度,我市七大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均保持增长势头,其中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电子信息等4个产业产值增幅均在16%以上。培育发展后劲,关键在于抓好增长点的出力达效,抓好降本增效的政策落地,抓好工业企业的帮扶培育。
今年,全市上下聚焦化工、生态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大健康、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七大产业,把20个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家企业、一个包联领导、一支服务团队、一家银行、一只基金、一套扶持政策”的“六个一”服务机制,为七大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市经信委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七大产业发展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增长。在骏骞光电、天瓷电子、恒生源电子等骨干企业拉动下取得较快增长,全行业39家规模企业1-3月完成产值27.1亿元,增长25.5%,同比加快10个百分点。目前,乐顺电子LCM液晶显示模块项目、新美宝电子元器件项目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将为电子信息产业后期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产业增速回升。全行业74家规模企业1-3月完成产值53.3亿元,增长19%,同比加快6.1个百分点。目前,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概念日益升温,其主导产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占全行业比重的三成,一季度完成产值162.2亿元,增长36%,同比加快7个百分点。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长较快。全行业61家规模企业1-3月完成产值52.9亿元,增长17.8%,
同比加快5.1个百分点。增长势头较好,主要是受各级新能源产业政策利好驱动,以及金泉新材料产能释放(磷酸铁锂电池产能由70万块逐渐提升至900万块)等因素拉动。
装备制造产业运行平稳。全行业184家规模企业一季度完成产值81.1亿元,增长16.5%,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运行较为平稳。从重点企业看,京山轻机、中集宏图、华兴锅炉仪表产值分别增长11%、20%、22%。从产品产量看,包装机械、改装汽车、锅炉吹灰器、交流电动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8%、18.5%、23%、36%。
化工产业两级分化。全行业194家规模企业一季度完成产值229.6亿元,增长13.6%,同比加快15.7个百分点。两大主导行业中,原油加工业完成产值63.2亿元,增长32.7%,同比、环比分别提高44.7个百分点和6.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141.4亿元,增长8.5%,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8.5个百分点,环比下滑一方面原因是春季备肥基本结束,市场转入下行通道,复合肥价格小幅下调20-30元/吨,降幅1%;另一方面原因是胡集地区上报产值增幅大面积雷同,被省统计局压减。
农产品加工产业保持增长。全行业365家规模企业一季度完成产值290.5亿元,增长13.2%,同比加快5.4个百分点。全市11个农产品加工行业全部保持增长态势,农副食品加工业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的六成,完成产值183.6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最快的是中药材加工,完成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28.6%。
大健康产业全面提升。大健康产业市场需求较好,主要产品产量全面提升,全行业68家规模企业1-3月完成产值39.6亿元,增长12.6%,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营养保健品、运动类服装、化学药品原药、中成药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5.5%、24.4%、14%、11%。
七大产业集群发展,是我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将深入开展“进百企解难题”活动,全面落实降低企业成本工作,全面提振企业家信心指数,通过产业对接、资产重组、项目建设等改革手段,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运行质量,培育发展后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