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起云涌看创卫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本报记者

胡晓莉

通讯员

莫岚

作为一座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卫生城市”是荆门人民追求的梦想和目标。2012年,我市拉开创卫大幕,全市人民上下齐心、背水一战冲刺国家卫生城市……岁月流转,时光纵变,荆门城市环境逐步改善,环境卫生水平慢慢提升。

如今,走在大街小巷,你会发现,荆门中心城区的市容环境明显好转,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三无”小区环境优美,主次道路整洁畅通……这些变化,折射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坚实步伐。

农贸市场告别“脏乱差”

我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大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建,普遍存在基础条件差、设施简陋、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我市对15家农贸市场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改建标准化农贸市场6家,新建标准化农贸市场1家,中心城区标准化农贸市场达到81.5%。

面对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老旧、功能不完善、管理经验匮乏等“短板”,我市首次将物业化管理模式引入农贸市场管理中,并提出以实施奖惩推动农贸市场业主积极参与创卫活动,对达标市场给予奖励,对常态化综合考核不合格且整改不到位的市场取消奖励扶持并追回奖励资金。

为了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市工商局在农贸市场实行包联负责制,每个市场均实行工商分局包场领导、所长、驻场员三级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责任,严格落实早、中、晚巡查和值守制度,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督促市场方进行整改。对照创卫标准,市工商局还深入中心城区农贸市场逐一勘查,并且突出问题导向,逐一进行破解。他们针对农贸市场场内场外监管区域模糊的现状,协调东宝区和掇刀区政府,组织工商和城管部门逐个市场做好实地对接,明确划分管理界限。针对硬件建设和秩序管理问题,分别列出整改项目清单,监督市场业主限期拿出相应的整改方案。并挂起“问题项目图”和“责任清单图”两张图表,逐一督促实行销号管理。对城区农贸市场进行检查考评,针对检查过程中各市场管理存在较大差异的状况,逐个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整改要求,督促全面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市场开办者黄牌警告,在媒体上公示,督查整改情况直接与示范农贸市场评选结果挂钩。

针对农贸市场中熟食、活禽、水产区等脏乱差问题突出环节,我市督查各市场改进豆制品经营区“三防”设施,增设了防尘薄膜,在熟食区窗口安装了轻便又易于开关的软门帘,有效解决防蝇、防尘等问题。还指导水产区经营户配备使用宰杀鱼盆,要求各市场的活禽区必须做到所有禽类检疫合格后才能进场,对销售区和宰杀区进行了分离,销售区在托盘中垫上塑料薄膜,便于清理鸡粪;同时,还在活禽区推行“三个一”制度,即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确保各环节创卫达标。

小餐饮更安全更放心

荆门建成区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809家,目前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规范经营,综合达标率达98.6%。

创卫以来,市食药监局组织食品药品监督员、社区网格员等3620人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开展食品安全创卫工作和食品药品安全法规知识宣传、培训。还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培训,全面提升食品药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意识;以问题为导向,疏堵结合,对达不到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开展整顿规范工作。并对照创卫标准,组织全体执法人员深入城区每一条街、每一条巷,实地踏勘,摸清了目前建成区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经营企业、小餐饮、小作坊、大型餐饮企业、学校及职工食堂的数量、卫生状况及设施设备情况、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问题清单,针对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关整改方案和措施,实行销号与规范化管理。

在食品安全创卫工作中,添置带盖垃圾桶、清洗水桶、清洗小池、防蝇灯、防鼠夹、粘鼠纸、防蝇门帘、风幕机、消毒柜、地板胶、纸篓、工作衣帽等价值300万元的设施设备,同时还对整改达标的460家小餐饮店发放奖励财政资金100万元。

结合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业特点,组织开展了以整治无证经营、环境卫生“脏乱差”、“四防”设施不完善、餐(饮)具清洗消毒不规范等为重点的达标攻坚战,全力以赴开展以小餐饮、小作坊、小食品店和早夜市食品专项整治为突破口,以学校、医院、车站、集贸市场、三条高速公路出入口沿线路段、6个城乡接合部为重点的食品安全创卫工作,有力保障食品安全。

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

我市中心城区的背街小巷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差;环卫设施数量不足、管理不规范;停车秩序较乱,违规占道问题较突出;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等问题。为深入推进中心城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着力营造“设施齐全、市容整洁、环境优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安全文明”的街巷环境,我市对中心城区700多条背街小巷进行综合整治。

在整治过程中,我市严格标准,对背街小巷进行道路硬化、市政设施维修及绿化建设。在市政设施方面,要保证道路硬化平整,路面无破损、沉降、断裂;在环境卫生方面,要求垃圾箱干净整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无垃圾外溢,地面无暴露垃圾;在环卫设施方面,要求垃圾收集点布局合理,垃圾箱数量充足,垃圾收集容器密闭;在公共厕所方面,要求有专人保洁,指示标识设置规范,厕所内干净整洁、无异味;在街巷秩序方面,要求无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无车辆乱停乱靠,无乱堆物料、杂物,无乱搭乱建等。

按照“三先三后”原则,即先整治区级管理的背街小巷,后整治市、省、中央企事业单位归口管理的背街小巷;先整治主干道、主街道上的背街小巷,后整治次干道和城乡接合部区域的背街小巷;先整治建立了管理机制的背街小巷,后整治市民参与意识不强、社区工作不力的背街小巷,先后组织开展多次大规模集中整治活动,对背街小巷道路硬化、社区绿化面积扩大、街巷路灯安装、街巷墙体粉刷、“八乱”现象净化等工作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整治,对社区卫生死角进行了彻底清除。

为加大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我市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提高清扫保洁质效、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此外,还组织对建筑立面进行整治,加大对“牛皮癣”的治理力度,加强店招店牌的管理力度,做到统一规范。加大户外广告管理,背街小巷不能挂经营性横幅,可以挂创卫等一些公益性的横幅,但是必须规范美观,位置必须固定、合理,对残缺破损的要及时修补或清除。

市容市貌“颜值”直线提升

国家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我市城管部门如火如荼开展了各项创卫攻坚战。

为高标准创卫,市城管局成立清扫保洁及道路扬尘、环卫设施、早点夜市管理、出店占道经营(流动商贩)、市场周边及马路市场(临时市场、疏导点)、立面整治景观亮化及设施建设、社区包联、数字化监管、资料整改等9个包保工作组以及应急处置大队,在城市管理问题整改清零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化、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机制。

市城管局坚持问题导向,先后成立以局领导班子成员为组长的6个督导组,集中从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城市管理一线,指导和帮助各区狠抓环卫保洁综合治理,迅速配齐环卫设施设备,深入开展背街小巷、工程机械和钢材占道经营、出店经营和马路市场、散装货物和建筑渣土运输抛撒等专项整治。

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市、区城管部门对象山大道及高速公路荆门、荆门北出入口沿线214栋建筑立面进行了改造整治。此外,紧扣城市“楼、园、场、水、桥、塔”等元素,对城区象山大道及荆门、荆门北高速公路出入口沿线318栋临街建筑和“三园两场”(生态运动公园、天鹅湖公园、月亮湖公园、天鹅广场、月牙岛广场)、“三大地标”(黑山电视塔、岚光阁、东宝塔)实施景观照明建设,目前中心城区景观照明工程已整体亮灯,荆城靓丽的景色在夜晚灯光的照射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围绕清扫保洁、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管理、“十乱”整治以及4个周边(医院、学校、车站、市场)等重点问题,针对“垃圾不落地、出店占道、夜市秩序、马路市场、流动摊贩”等易反弹现象,持之以恒,严防死守,确保整改问题不反弹、不回潮,确保城市环境整洁、秩序井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