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建言献策共谋发展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

政协钟祥市委员会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汉江荆门段生态压力倍增,形势严峻。

当前,我们要直面挑战,抢抓国家、省重视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极。

(一)加快规划,强化生态管控。一是制定荆门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总体规划。二是构建汉江生态环境综合监控网络,建立健全检测指标体系和大数据平台。三是加强联合执法。

(二)加快转型,发展绿色产业。一是制定荆门汉江生态经济带产业发展目录,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二是大力发展新经济。三是发展生态农业。四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加快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一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二是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三是实施土壤修复工程。

(四)加强呼吁,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一是争取将荆门纳入“南水北调”调水区、受水区和受影响区对口补偿范围。二是积极呼吁国家“引江补汉”二期工程走“三峡库区—漳河水库—汉江王甫洲水库”线路,从根本上解决汉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影响。三是建议省政府设立汉江生态经济带投资基金。四是加强汉江堤防、生态防护林、过江通道、污水处理厂及固废处理、退耕还林还湿等项目策划。

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

政协掇刀区委员会

食品安全重于天。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严把从田间地头到千家万户的每一道防线。

一是完善监管机制。要大力推进党政同责,落实部门联动监管责任、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引导社会监督,建立健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控、消费者监督”的群防群控机制。

二是提高监管能力。强化对执法人员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的教育培训、岗位考试,切实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技能和执法水平,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廉洁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

三是强化监管保障。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力度,重视品牌农业发展,健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生产检验检测体系。

四是营造共治氛围。继续推动食品安全示范镇(街道)、示范街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宣传活动,提升食品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根治水患

确保农谷核心区安全快速发展

屈家岭管理区政协联络组

去年7月的两次特大洪灾,造成屈家岭全域遭受重创。当前,根治水患,确保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安全快速发展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建议重点从“一通一蓄一治理”来根治屈家岭水患。

(一)将屈家岭水患治理工程纳入省市水利建设重点规划中。建议

将屈家岭水患治理工程纳入省市“十三五”区域性水利建设重点规划中,统筹安排,阶段推进,全域实施,从根本上解决屈家岭水患问题。

(二)重点推进实施天门河流域综合整治。天门河是屈家岭洪流唯一下泄出口,建议尽快争取省直相关部门支持,组织实施天门河分区段、全流域综合整治,畅通泄洪通道,解除屈家岭洪水滞留造成的洪灾困境。

(三)进一步提升水库调蓄能力及管理水平。针对2016年全市水灾最重的地方,市委、市政府应更加重视、支持对该区域现有水库的维护、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抓好石门、石龙大中型水库调蓄防洪的主渠道作用。

(四)支持屈家岭开展全域河道治理及完善水利设施。建议支持屈家岭策划包装、实施一批国家和省水利建设重点项目。

聚焦工业园区

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

荆门市科学技术协会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要充分运用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撬动荆门区域发展,助推经济腾飞。当前,应重点聚焦工业园区这个主战场,积极探索创新驱动战略的区域布局。

(一)破除思维局限,抢占科技高地。建议在全市进一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阀门”,不断创新思维,变竞争压力为创新压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抢占先机。

(二)聚焦工业园区,强化主场地位。建议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政策要素的整合,聚焦工业园区打造科技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的“主战场”。全力打造“三大平台”,即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技创新精准对接平台、科技创新共建共享平台,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划,建成更加开放、共享的科技支撑体系。

(三)正视科普短板,助推“两翼”齐飞。深入贯彻国家、省、市科技“三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科普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四)消除机制障碍,推进利益捆绑。建议围绕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扶持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宣传和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重拳整治政策悬空、兑现缺位的问题。

发展职业教育

培育大国工匠

□王志杰

发展职业教育,培育大国工匠,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对我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建议市政府成立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组建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专班,调查全市职业教育的需求状况,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指导荆门职业教育工作,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教学资源共享化、专业设置市场化、教师结构合理化,构建统一的、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支持荆楚理工学院内涵式发展,建设通用航空学院、健康护理学院等一批特色职业学院,争取多方面的支持,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对接地方支柱产业,促进荆门职业学院的发展,统筹安排荆门技师学院的选址发展。

三是强化中等职业教育。推动湖北信息工程学校等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发展。通过合并、置换等形式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创办条件优越、教学质量高、规模较大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建设荆门职业教育的品牌学校。

四是保证技能培训需求。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争取我市列入全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促进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健康发展,共建多元化的职教格局,满足社会技能培训的需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