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琳
特约记者
韩红芝
褚潭辉
5月10日,逃亡23年的“中国第一古尸案”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李宜海被我市警方抓获归案。曾经轰动一时的“中国第一古尸案”和纪山楚墓群再次引发市民关注。
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盗墓之风何等猖獗?而今,这里的楚国古墓群保护现状如何?盗墓,给国家带来无法挽回损失的同时,又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黑手伸向古墓后
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96平方公里是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区。这里有大中型封土堆古墓葬266座、无封土堆墓葬不计其数。沙洋县纪山镇因此享有“楚文化地下宝库”之称,著名的“郭店楚简”就出土于此。
1994年春,纪山楚墓群“郭家岗一号墓”发生震惊世界的“中国第一古尸案”:盗墓贼将墓中的文物洗劫一空,一具完整且皮肤仍有弹性的千年战国女尸遭到破坏。
已在刑侦岗位工作了28年的沙洋县公安局副局长张以斌,当年就参与了“中国第一古尸案”的侦破。他还记得,当年警方很快就破获案件,找到被隐匿的千年女尸,追回一批文物,抓获14名犯罪嫌疑人,另9名同案犯投案自首。有3名主犯因此案被执行枪决。
荆门坊间有一个传说,纪山镇有一个寡妇村,说的正是郭店村。说起这件事,纪山镇郭店村党支部书记谢莫国连连摇头,“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当年,青壮年男子不是因为盗墓被判刑就是畏罪潜逃,村里只剩下妇孺。”
盗墓成风,并未给村民带来多少利好。谢莫国告诉记者,“郭店村先后有40多人因盗墓被打击处理,3组40户村民中就有20多人被判刑,‘中国第一古尸案’中被处以极刑的3个人都是3组村民。受盗墓案件牵连,留守的妇孺也无心生产、经营。”
2011年11月,曾参与盗掘“中国第一古尸案”的犯罪嫌疑人庞某向警方投案。据其交代,逃亡期间他只能待在小工地干苦力活,有些工地要求工人凭身份证拿工钱,他常因身份“特殊”无法索要,只能忍气吞声。17年的逃亡生涯,不规律的生活加上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患上了一身的病,最终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一位村民也感慨地说,“盗掘古墓搞不得,我看不管是当时被抓判刑的,还是逃跑后被抓回来的,没有哪个讨了好的。”
墓群保护再升级
“‘中国第一古尸案’让纪山楚墓群首次高调进入公众视野,这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觊觎之地。20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对盗掘古墓案件的打击力度。”张以斌说。
楚墓群跨越荆州市马山、川店、纪南三镇以及我市的纪山镇,这一片区也成为盗墓分子活跃的地方。为此,四地派出所建立了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先后抓获3名盗墓者和2名逃犯。
为了保护楚墓群,打击盗卖文物违法犯罪行为,警方与盗墓贼之间的护墓盗墓战从未停止。
2010年至2011年,在全国严打盗掘古遗址古墓葬犯罪专项行动和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中,我市公安机关和文物管理部门深挖要案、积案,侦破了一批我市及周边地区的文物犯罪案件,沙洋县公安局追回纪山镇盗墓逃犯9名。
2012年初,27名盗掘古墓的大盗被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以重刑,其中12人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严厉的打击,对盗墓分子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统计数据显示,
2007年至2011年以来,沙洋警方先后破获盗墓案件56起,打击处理67人。
近年来,沙洋地区的盗墓案件发案数已降至每年1-2起,纪山楚墓群核心区的盗墓活动基本绝迹,纪山本地因涉嫌盗掘古墓葬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仅2人。
“天网”密织无死角
“您已进入视频、声纳监控覆盖区,请规范行为举止。”从纪山寺前往楚庄王墓的三岔路口,提示牌与视频监控探头清晰可见。“在楚墓群,这样的监控探头有100个。”沙洋县纪山文物管理所所长朱天友介绍说。
为保护纪山楚墓群,“中国第一古尸案”发生的当年11月,沙洋县纪山文物管理所设立。1996年,纪山楚墓群从此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纪山楚墓群被国家文物局纳入全国首批36处大遗址保护范围之列。这期间,纪山楚墓群的技防设施逐年改进。
2003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地震局联手在纪山楚墓群研发了一套古墓防爆破盗墓智能化振动监控系统,对古墓爆破震动现象进行监控。2006年,利用该系统在纪山楚墓群成功阻止了2起盗墓行为,并对周边荆州区域的3起盗墓行为进行预警。
2015年5月,国家文物局又投入1460万元在纪山楚墓群建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这套防护网通过声纳、高清红外监控摄像头对古墓及周边重要路口进行24小时实时监听、采集。坐在纪山文物管理所的视频监控室里,纪山楚墓群的实时现状在大屏幕上一清二楚,现场的摄像头可360度旋转无死角。”监控室工作人员说,一旦发现入侵,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在3秒内弹出报警处位置地图,工作人员在远程监控的同时,还可同步通报巡逻队员现场核查。
该系统启用以来,系统覆盖的楚墓群区域未发生一起盗墓案。
技防作保障,人防是根本。纪山镇有10个村涉及文物保护,文物管理所就在每个村雇请1-2名协管员,负责信息的发现和上报,并在上半夜对辖区进行巡查。下半夜、节假日及重要节点,则由公安派出所、文物管理所和相关村治安员组成的巡逻队巡逻。
“春节前后是盗墓案发生的一个高峰,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派出所民警都在核心区蹲守。”纪山派出所所长张义告诉记者,“联防联控工作我们一刻都不能松懈。”
保护好古墓群,落实文物保护机构和文物保护责任人是关键。“我们实行的‘四级责任制’,即由县文物部门督查到镇、村,以及文物管理所。具体保护责任落实到村一级责任人,这样大大提高了保护的力度。”朱天友如是说。
“文物安全大于天。今年2月6日,我市向国家文物局申报的纪山楚墓群安防二期工程项目得到批准,很快就能实现天网的全覆盖。”市文物局局长汤学锋介绍,文物部门正在规划智慧文物管理平台,推进文物保护智能化,让数据跑路,确保文物保护状态随时都在可视区。
安居乐业守宝藏
1997年,郭店村盗墓风终于被刹住。那时的郭店村,贫穷加上治安混乱,甚至在计划并入其他村时遭到拒绝。
发展经济,教育群众,基层工作围绕保护文物和安居乐业,持之以恒进行。白天,进村入户宣讲法律,提高人们保护古墓群的认识和自觉性;晚上,组织护墓巡逻,改善辖区社会治安环境。在执行层面上,纪山派出所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有效提升当地的文物安全防范能力。
2010年,郭店村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将全村7000亩土地以每年1000元/亩的价格,全部流转给湖北水云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迁村腾地后,郭店村利用多出来的用地指标引进15家企业。村民“离田不离乡”,全村劳动力基本实现“家门口”就业。
现在的郭店村新农村房前屋后绿化满园,村里文化广场、医务室、超市、礼堂、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村民安居乐业。与此同时,古墓群区域治安日渐良好,近年来没有一名当地村民盗墓作案。
56岁的刘某,先后两次因盗墓被判刑6年。2010年,刘某回家时正逢村里进行新农村建设,派出所迅速帮他落户,村里将他安排到建筑工程队参与基建。新农村建好后,刘某与家人搬进新房,两个孩子也成家立业,过上了安稳日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