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果村变了样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本报记者

陈治军

通讯员

全勇

马俊锋

阅读提示:东宝区财政局扶贫工作队入驻白果村后,通过制定脱贫规划、修建基础设施、发展多项产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让白果村变了样。

宽敞的文体活动场地,焕然一新的变压器,笔直的通组水泥路,规模不小的冷冻保鲜库,静卧在大地上的光伏发电站……初夏的五月,记者在东宝区栗溪镇白果村采访时强烈感受到,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白果村的喜人巨变,缘于东宝区财政局的精准扶贫工作。”村支书周云峰告诉记者。

2015年8月,东宝区财政局扶贫工作队正式入驻白果村,局负责人、工作队队员进村入户查找致贫原因,从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等方面入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入驻之初,该局就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随后,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组成了白果村扶贫工作队,精准识别贫困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情况、就业情况和致贫原因,并同村“两委”一同制定了《白果村贫困户脱贫规划》,明确了任务目标、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

自扶贫工作队入驻以后,该局各包联领导、包联科室和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包联对象找项目、争资金,整合多种资源助推村集体及贫困户创收、增收。

工作队针对白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积极争取资金及项目,筹资10万元,对该村原有办公阵地进行升级改造,修建了文体活动场所,极大地提升了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

白果村电力设施老化,线路间距远,群众用电质量低,工作队通过与电力部门协商,争取到电力部门投资40万元,对全村所有低压线路进行整改,同时新增1台50千伏安变压器,更换2台50千伏安变压器,使全村用电质量大为提高,彻底解决了用电难。

该村一组唯一通往村外的通组道路长4.1公里,曾经泥泞崎岖,全组34户农户出行极为不便。对此,区财政局负责人及工作队多次深入现场了解情况,研究解决办法,最终确定了以争取省、市交通部门支持为重点,包联单位帮扶一点、该村村民捐助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106万元修建水泥路,并于2016年1月底竣工,彻底解决了一组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香菇产业为白果村传统种植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一直以来鲜菇市场行情较好,价格较高,但村里却没有冷藏设备。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筹资20万元,帮助该村建设占地800平方米、库容200立方米的冷库,并于去年6月修建完工。通过冷库保鲜,延长保存时间,使香菇卖出了好价钱。在工作队的指导下,该村成立了伟荣香菇专业合作社、百益花卉苗木合作社。目前全村香菇种植户、花卉苗木种植户、油茶种植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实行香菇、花卉苗木、油茶种植统购统销,降低种植风险;预计每年可为群众增收5万元以上。

为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鼓励他们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工作队专门制定以奖代补政策,即贫困户养猪1头奖补200元,油茶种植每亩奖励100元,香菇种植每种植1000袋奖补500元。通过以奖代补政策的引导,2016年,全村出栏生猪110头、新增油茶种植面积300亩、香菇种植达到12万袋,户均增收达到1300元。

为帮助白果村增加村集体收入,工作队筹资10万元开展帮扶,为村里修建了装机容量为6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并于去年9月建成投入运行,现已并网发电,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6—8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村里的山林资源优势,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进行项目扶持和产业扶持,依托市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区扶贫产业发展基金等金融基金,帮助贫困户申请小额信贷,扩大代料香菇种植规模,同时提升香菇种植技术,提高香菇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采取股份合作的模式,推广油茶种植,使油茶成为该村贫困户持续增收的“钱袋子”。同时引导贫困户种植优良、热销的花卉苗木品种,聘请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把白果村打造成花卉苗木种植专业村。”与记者一同前往的东宝区财政局局长王勇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