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学习不竭的动力
“梦想是用来实现的”这是我自创的一句座右铭。小时候,我迈着蹒跚的步履跟着爸爸到教室上课,就梦想着成为像父亲一样威严的老师。在象山中学上学时,我梦想进入班级前几名,考上龙泉中学。上了龙泉中学,我的梦想就是考上武大、华科。后来随着成绩的进步,我又梦想考上北大、清华。梦想激励着我不断努力进取,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绩时,我高兴但从不自满;经受挫折时,我沮丧但从不放弃。在高考前的半个月,我的状态滑到了最低点,连续两三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我的精神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一想到我的梦想,我就告诉自己,绝不能放弃,只有战胜自己,才有实现梦想的可能。我重新振作起来,忘掉一切烦恼,放下所有包袱,轻松走进考场。事实再次证明,我做到了,有梦想就会有动力,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方法,取得成绩的捷径
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事。在象山中学的时候,老师组织我们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让我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到了龙泉中学,课程的难度发生了质的飞跃,老师的教学不再是手把手的,教室的气氛也更加凝重。教学节奏的加快、思维的跳跃一度让我无所适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经过一年的摸索,我找到了破解问题的“三字诀”,即:记、问、刷。
记,指记笔记。每当有听不懂或跟不上的时候,我就把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抄下来,课后再去慢慢琢磨。每当老师讲到重点时,我就把它记下来,并用不同颜色的字迹区分重要程度。建立错题本是必须且有用的。笔记和错题本在巩固知识和复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问,即不耻下问。每当有不懂的问题,我会第一时间去问老师或同学。每次考试结束,我都会去找老师分析考试的得失。因为我找老师的次数太多,以至于很多老师听到我的脚步声就知道是我来了。
刷,指刷题。学习没有捷径,刷题是必须的。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不经过“题海”的搏击,就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我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外,还有选择地买了很多资料带回家做,只有见多了、做多了才会在考试时发挥自如、临危不乱。
学习,绝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国家大事、时事热点、新闻舆情都是我们要关注的事情。除了每天收听收看新闻联播之外,我还请父母给我找一些时评文章阅读,回家吃饭的时候给我讲些热点消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今年高考作文要求给18年后的学子们写一封信,待到2035年开启。这不正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两步走”的奋斗目标吗?我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题作文,紧跟时代,紧贴政治,最后语文考了132分,这与平常关心政治有很大关系。
调节,自我减压的法宝
学习也应张弛有度。成绩不理想时,我用“谁都会有做错的时候”来安慰自己,换个想法心里的阴霾就会一消而散。取得成绩时,我用“水满则溢”来提醒自己,始终使自己保持清醒头脑。我慢慢地学会了自我调节、自我减压。有人问我玩不玩游戏,答案是肯定的,我还是QQ飞车的高手。我很赞同李大钊先生的这句话:“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和很多同学一样,周末我也会和同学们去吃大餐、去嗨歌、看电影。我也爱玩手机,也爱刷微信上QQ,和同学、朋友在群里毫无顾忌地聊天、调侃,让紧张的压力尽情释放,那是快乐的。但我有个原则,手机是从不带到学校去的,学习期间是从来不玩手机的,只有在周末和放假的时候,爸妈才会将手机交给我。其实,我认为学与玩不是水火不容的,只有玩得开心了才能心无旁骛地学习,也只有学习顺心了才能毫无牵挂地玩。
家庭,是最温暖的港湾
进入高中,学习骤然紧张。为了我能有充足的睡眠,不将时间耗费在跑路上,三年来,父母选择在龙泉中学附近租房陪读,先后搬了三次家,真可谓是现代版的“孟母三迁”。三年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每天早晨不到六点,母亲就陪我一起起床,给我做可口的早餐;中午下课回家,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备好,每天一小时珍贵的午睡得以保证;晚餐为了避免排队打饭造成的时间浪费,父母轮流给我送饭。深夜下晚自习回家,父母都在出租屋里耐心等候,明亮的灯光和关切的问候让我心中充满暖流。雨天放学,总有父母的雨伞在校门外等候;周末放假,父母推掉一切应酬陪我聚餐。思想情绪有了波动,总逃不过母亲慧眼的洞察,便有了一次次敞开心扉的谈话;生活学习中做了错事,也逃不过父亲不留情面的责罚。高中三年来,家庭的温暖始终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张屹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