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黄牛”法官许德明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本报记者

邓琳

通讯员

王义进

肖芃

55岁的许德明,是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的一名普通法官。

作为全院年龄最大的入额法官,同事们都习惯亲切地喊他一声“许哥”。民一庭庭长吴宏琼因为口音的缘故,常常将“许哥”喊成“喜哥”,不过,有“许哥”在,确实是民一庭一大喜事。

他,勇于担当、埋头苦干!

在市中院年轻人的印象中,“许哥”是一个勇于担当、埋头苦干的入额法官。

司法改革前,许德明长期在民一庭办案,后来因身体原因,曾调至监察室工作。司改启动后,许德明毅然决定重回办案一线。

“‘许哥’年纪这么大了,身体也不好,能完成庭里的办案任务吗?他愿意好好办案吗?不会是来养老的吧?”旁人这样的顾虑,在几个月后被彻底打消。2017年,民一庭全庭的收案量陡增,分给“许哥”的案件也随之增多,但他从不推辞,率先成为当年全院办案量破百的人。其收案量、结案量、调撤率都稳居全庭前列。

2017年,“许哥”参与庭审的案件数量超过350件,这意味着他至少要开350多次庭,这还不算有的案件需要多次开庭的情形。一次庭审时间长则三四个小时,短的也要一两个小时,庭下当事人争吵不休,庭上法官正襟危坐,这对于已经55岁、且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许哥”来说,绝对是一个有挑战的体力活。

庭审完毕,还要通过电脑书写判决书,这对于不会拼音打字的“许哥”来说,又是一重考验。“许哥”的身边有一个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载了五笔输入法的部首、笔画。同事们常常看到他一边翻法条、看卷宗思考案件,一边翻小本子查部首、笔画,在电脑上敲字,一个字一个字敲,下笔千钧。这也让院里的年轻人体会到什么叫笔耕不辍。

每到院里公布员额法官办案数量时,“许哥”的名字总排在第一位。有好事者开玩笑说,“你办案这么多,未必想当院长再退休?”“许哥”会正色回答,“现在案件这么多,入额法官就那么几个,我占着员额不办案,那庭里其他入额同事怎么看?虽然我年纪大,要么不入额,既然入了额,怎能不办案哩!我这把年纪了,也不图个啥,就图个心安!”

他,任劳任怨、一心为公!

常听人说,

“许哥”是一个任劳任怨、一心为公的入额法官。

民一庭的案件,数量最多,却又多是简单的小案件,有人觉得出不了什么成绩,没什么意思。“许哥”却常常和庭里的年轻同事谈心,“案件从法律关系上说有简单和复杂之分,但对于当事人来说,没有一个案件是小案件,有的老百姓一辈子可能只打一次官司,在当事人心里比天还重,我们怎能厚此薄彼,不用心去对待他们呢?”

“许哥”正是以这样一种精神和态度,去对待每一个案件和每一个当事人。

2017年,“许哥”承办了一起农村返还彩礼的案件。双方当事人乃至两个家庭为此产生了极深的矛盾,诉至法院前,两家已因相互打斗被公安机关治安处罚。该案一审判决后,双方当事人都提起上诉。

二审过程中,“许哥”在庭审中特别注意控制双方的情绪,充分保证双方的陈述权利。庭审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半,当双方当事人签完笔录离开时又产生激烈的口角,“许哥”在劝架的过程中被一名当事人撞倒造成左臂脱臼。送医救治复位成功后,医生告诫他年龄偏大,如果恢复不好,今后容易导致习惯性脱臼,但“许哥”考虑到当事人并非故意,为了不增加当事人的负担他坚持出了院。架着绷带回到岗位,“许哥”第一件事就是给涉案当事人打电话说理、调解。此案经“许哥”多次细致地沟通,双方在拿到判决书时,都认为自己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受到了认真的对待,内心也趋于平和,皆认可判决结果息诉,最终达到了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

都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法院的年轻人看来,“许哥”不只是绿叶,更是红霞;“许哥”以他朴实敬业的奉献,树立了一个朴素、正能量的法官榜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