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得了“健忘症”?其实只是“记忆提取失败”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总是不记得钥匙和手机放在哪儿,刚设好的密码转眼就忘了,昨天刚发生过的事情今天就记忆模糊……都市中的白领经常自嘲为“健忘症候群”。最近有研究发现,“健忘”这件事可能由大脑的保护机制所导致,也可能身负情绪危机预警的作用。这样说来,那些平日里将大伙儿折腾得不轻的“健忘”,究竟在向我们传达怎样的信息?

【最新研究】

“偶然性遗忘”也许是大脑不想太累

在生活中,充斥着各种记忆力水平不同的角色:有人记性特别好,能在不同的网站分别设置不同的密码;有人记性特别差,路上经常遇到熟人,却死活对不上名字。没错,你会发现,健忘并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对于时下很多年轻人而言,也会有很多“忘记把钥匙放在何处”的尴尬体验。

为什么大脑要花费力气让我们遗忘呢?最近,一项发表于《神经元》期刊的最新研究表明,偶然性遗忘可能是由一种大脑的保护机制导致的。这种机制能够保证我们的大脑不会负载过多信息。记忆的目的在于,让你成为能够在给定情况下做出决策的聪明人,而帮助你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遗忘某些信息。

这种说法,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心理学经常接触到的一个词——选择性遗忘。无可否认,人类的大脑是“聪明”的,它知道什么应该“记住”,什么应该“忘记”,于是“有选择地忘记”成为了我们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尤其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来说,这个技能可以极大地减轻他们的痛苦。

有趣的是,在最新的“治愈系研究”中发现,人类这种特殊的遗忘机制与人工智能领域里的“正则化”概念不谋而合。偶然性遗忘的作用,正是为了能够令我们总结过去的事件,从而帮助我们在面对新情况时做出决策。

【专家解读】

记忆能储存很长时间,有线索就能记起

所谓“遗忘”,说白了就是“记忆提取失败”,有时候,我们会记不住在每天停车的停车场中,自己究竟把车停在了哪个停车位上了。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黄健老师说,遗忘的成因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大脑相关痕迹消退,也就是跟记忆相关神经元的信息出现死亡或者重组,这种遗忘是不可逆的;第二种就是记忆提取失败。“在记忆早期研究中,研究者认为人类记忆的遗忘应该是比较常见的,或者说我们上述提到的完全遗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后续的研究发现,可能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人类遗忘的能力。实际上人类记忆的储存可以是非常长的时间,我们无法记起,是因为没有好的线索,导致提取相关的记忆失败而已。

如果发现自己有“记忆力减退”的现象,无需过于紧张,也许只是因为你手头上的事情太多,“多线程”操作导致记忆无法负荷。比如说,当你在给朋友打电话等待接通的过程中,你同时在想我工作中好像有个什么事情还没做完,因此当突然接通时,你需要从想事情这个事件转移到接电话这个事件,有时候就会短暂地出现无法提取相关信息的情况,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健忘。

“这是非常正常和常见的心理现象。”黄健老师说。

【专业提点】

舒缓焦虑情绪即可重拾记忆钥匙

如果想要打败健忘,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舒缓焦虑,调适情绪。就短期而言,精神压力能促进记忆,大脑可用来储存记忆的能量也相应减少,但若长期处在紧张状态,却会导致大脑的永久性变化。尝试把生活节奏放慢,可使思维清晰很多,在处理新信息时学会让自己放松,这样记忆障碍就不会发生。

由抑郁所导致的健忘需提高警惕

因为工作压力大、事情多而出现的“记忆短路”或许并不可怕,但如果健忘是由于情绪长期低落而导致,这便需要我们提高警惕。虽然健忘本身可能并不会导致抑郁症,但是抑郁症往往会导致常见的健忘。近年来,抑郁成为都市人群最大的“健康杀手”之一,更有不少专家表示,如果年纪轻轻就健忘,可能已经患上了抑郁症。

有研究发现,抑郁症会对人脑海马体这一记忆的核心区域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抑郁症通常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健忘现象。

(据央视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