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过年,最开心的要数孩子们了。他们不仅可以轻轻松松嬉闹,痛痛快快吃喝,还有数不尽的红包可以拿。一个小小的红包,不仅寄托了长辈对晚辈深情的祝福,也饱含孩子们对新年的期待。亲爱的小朋友,今年你收了多少红包?谁给你的红包最特别?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红包的故事吧。
本期话题:关于红包那些事
【本期擂主】
特别的红包
大年初二,我随爸妈去外公家拜年,正好表哥、表妹也来了。咱们三个小孩子见了外公,约好了似的一起顽皮地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哈哈哈,早就准备好啦!”外公乐呵呵地拿出三个红包,放到桌面上,“各人自己挑,挑完再打开,到手不许换!”哟,难道这红包还有什么不同吗?细细一看,果然有厚有薄,有大有小呢!
表妹眼疾手快,迅速抢走最厚的那个红包,得意地捧在胸前。表哥不乐意了,冲着表妹叫道:“凭什么你拿最厚的?”表妹晃着脑门回答:“因为我最小啊,尊老爱幼嘛。难道你有意见?”表哥虎视眈眈地盯着表妹手中的红包,说:“当然有意见!我比你先降临人间,就应先来后到!”
表哥表妹对峙着,都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我当起了和事佬儿:“那你俩来个石头剪刀布,谁赢谁先拿!”两人点头同意。结果表妹赢了,厚红包还是归了她。
表哥的眼神里充满不甘,我安慰他说:“还有两个红包呢,你挑吧。”表哥掂量了一下,选了其中略厚的那个,我领取了最后一个。再薄也代表了外公的心意呀,何必太计较呢。
红包分好了,表妹迫不及待地说:“这下可以拆了!”那样子,简直像黄鼠狼见了鸡似的。她拆开一看,十张10元新钞——100块!表哥的红包里呢,五张20元的,两张50元的——200块!他俩随后将目光转向我,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手中的红包:四张红色“毛爷爷”——400块!
表哥表妹一下子愣住了,我也非常意外——我的红包最薄,钱却是最多的!我们一起看着外公,惊讶又疑惑。外公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凡事不一定都要占上风,懂得谦让也许才是赢家,有时吃亏也是福啊。”
哦,原来外公是用这特别的红包教给我们人生道理啊,真是用心良苦!我们的收获远远超过了红包的价值。
(作者:张驰
指导教师:陈海燕)
【本期攻擂】
我的“红包计划”
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咱们家个个都有微信,就连奶奶也不例外。爸爸建了个“大家群”,把各路亲戚们聚起来。过年啦,一大家子在群里抢红包成了最大乐趣。
这不,除夕之夜,窗外烟花绽放、咱大家群里也开始抢红包啦!我兴奋极了,眼睛紧紧盯着手机屏。爸爸首先出阵,刹那间连发两个红包。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开一个:0.2元,这么少!看来无数对手都在抢啊!算了算了,继续吧,积少成多也行。我的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按动,好似弹奏着看不见的琴键。哈哈!又抢到了好几个红包——1.8元、2.3元、3.5元,哇,还有一个8.28元!我一下子蹦起来,兴奋得手舞足蹈,因为这离我心中的“红包计划”目标越来越近了!
哟,叔叔又发了个红包,等我回过神赶紧点击拆开时,居然已抢完!我发出恳求:“各位前辈,留点红包给小攸呗!”堂姐回我一句:“财迷呀,自己不发红包,还让别人留给你?哼哼,手快有,手慢无!”唉,他们哪里知道我的计划呢!看来指望不上别人留了。啊,又来一个红包,我眼疾手快直接点开,抢得3.16元!妈妈在一旁叫起来:“哈哈哈,4.8元!”我转头看着妈妈,却听爸爸提醒我:“小攸快点,还有一个红包!”说时迟,那时快,我赶紧点击,一瞬间又抢到5.09元。嘿,手气不错!
几轮“红包雨”过后,我的红包里有了98.20元,离“红包计划”还差那么一点点。我私下里给妈妈发去一条微信:“妈咪,给我发个10.68元红包好吗?我拿好表现还你!”妈妈回了一句:“抢了那么多红包还不够啊!别太贪心!”话虽这么说,不过她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
欧耶!金额够数,我要来实现“红包计划”啦!我将全部“家当”108.88元塞进红包里,并在备注里写上:“祝爷爷奶奶新春快乐!10888,要您发发发!”然后注明“爷爷奶奶专属红包”发到群里。哈哈,这个红包没人抢!奶奶收下了红包,似乎非常惊喜,连发几个“拥抱”表情,并回了一句:“谢谢我的乖孙女!”
一个红包,一份爱的表达。欧耶,我的“红包计划”完美实现!
(作者:郭禹攸
指导教师:何艳玲)
【同题比较】
发红包是咱们过年的老习俗了,两位小作者却将这老习俗写出了新意。
擂主张弛从大年初二去外公家拜年为故事切入点,拉开了“三兄妹抢红包”的序幕,通过一系列表情、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出了表妹的霸道、表哥的不甘,还有自己的谦让宽容。而此后情节出现反转——红包的厚薄与金额居然成反比!最终外公一席意味深长的话语道出了其良苦用心,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攻擂者郭禹攸写的是家庭群里微信抢红包的事,富有时代气息。文章语言活泼,“红包雨”“手指按动看不见的琴键”这些俏皮的比喻使文字显得灵动有趣。情节从“目不转睛抢红包”到“恳求别人留红包”再到“直接向妈妈讨红包”层层递进,可谓得寸进尺,给别人留下“贪心财迷”的印象,最终亮出“红包计划”,带给爷爷奶奶无限惊喜,也带给读者暖暖的感动。
两篇习作故事虽截然不同,但都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前文埋下伏笔设下悬念,最终峰回路转揭开真相。这样既能让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也能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