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腊梅
李丽
阅读提示:孩子考试失利是一种常见的挫折现象,抗挫折能力较弱的孩子会紧张、消沉、颓废,进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丧失信心。市竹园小学基于此开展了“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研究”,用积极的心理力量帮助学生控制和化解挫折下的心理偏差问题,实现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心理平衡。
一名小学生来信求助:最近我总是感觉很不开心,有时候甚至想哭!因为前段时间我们班上进行了一次单元测试。以前我从来没低于95分,可这次居然得了78分。我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回家不敢跟爸爸妈妈说,和同学在一起总感觉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封信中反映出一名小学生因为考试失利带给自己的苦恼。面对考试失利,很多家长意识到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但是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有时候想要关心和鼓励一下孩子,却刚说几句就话不投机。怎样才能引导孩子越过挫折,重拾考试自信呢?我们建议:
1.倾听孩子的心声
一次,学生A数学考试不理想,家长说:“听说今天考试了,把试卷拿出来给我看看。”学生A小心翼翼地拿出试卷,家长接过试卷,顿时火冒三丈,直接把试卷摔在了孩子的脸上,大发雷霆说:“就你这样,准是你们班垫底的。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做错……”孩子只能委屈地低声啜泣。
往往家长在面对孩子考试失利的时候,单方面只关注分数和成绩排名,而忽略原因,一味指责孩子粗心大意或没有掌握知识要点,孩子则敢怒不敢言,心中暗自抱怨家长太过唠叨。这时,孩子需要一个忠实的听众,我们不妨引导孩子敞开心扉,谈谈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缓解考试失利带来的压力。
2.引导孩子自我反思
一位家长在学生B某次考试后问考得好不好,孩子回答“不知道。”这位家长追问:“什么是不知道?”孩子说:“是不想回答的意思!”谈话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这时,家长可以问问孩子“考的是哪部分的内容”“这些题有什么特点”“老师讲完了试卷给了什么建议”,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他会发现自己正在反思和成长。
3.鼓励孩子重拾自信
学生C同样经历了一次失败的考试,孩子战战兢兢掏出试卷给家长签字时,父母说:“感觉这次成绩不是太理想,要不我们聊聊?”孩子从题型、错题、考试时的粗心大意,详细地向父母分析了这次失败的原因。父母说:“相信你下次会给我们惊喜!”
考试失利后,孩子的自信往往掉到了低谷。这时,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信心,创设良好的谈话氛围。考试失利,家长放下自己的担忧,引导孩子辩证看待考试,纵向分析成绩,不要将自己的目光只放在眼前的名次上,这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支撑。
4.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学生D在知识竞赛中,由于临场经验不足,最终成绩与预设目标相差太大,孩子情绪十分低落。父母安慰孩子:“没关系,让我们学会在面对更大的赛事时,如何准备材料,如何现场竞技。”看似父母在唱独角戏,其实孩子在倾听的同时,也学会了正确面对挫折。孩子在调整好心态后,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引导孩子制订可行计划。制订计划时不要急于求成,一步登天。
5.给予适当的心理补偿
学生E是一个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这种孩子在面对失利时,如果没有外力因素的引导,往往容易钻牛角尖,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面对这类遇到挫折不能自我调节的孩子,家长不妨给予一些心理补偿:买孩子想要的物品,和孩子看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最大限度地淡化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发现生活中不仅只有学习和分数,还有许多值得期待的事物,完全不必为一场考试失利而失意。
面对考试失利后的挫败感,最主要的要靠孩子自己调节。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作者系我市教育科研新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