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
阅读提示:按照“晒步数”的方式去锻炼,不一定是真正的锻炼,走路锻炼的过程中,需要摆正心态,达到一定的速度,避免运动过程中的伤害,才能获得健康的身体。
荆城的气温持续升高,又到了露肉需要减肥的季节。朋友圈又被晒路径、晒热量消耗的各种图片刷屏。对于不能抽出固定时间锻炼身体的人来说,利用上下班的时间或者抽空“暴走”一下,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记录一天的行走步数,这种方式似乎更为方便,也能宽慰一颗需要减肥运动的心。然而,这些步数反映的可能只是行走,并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步数多不等于真锻炼
网上曾经传过一个很火的段子:南京某女子,做行政工作的她每天面对着电脑,几乎不运动,但她的微信运动页面上却显示她每天都“走”二三万步,经常占据页面榜首,获得了朋友圈里各种点赞,说她爱运动,是一位热衷于健康生活的女子。而事实是,当天她只是遛狗了而已,然后把计步器绑在狗腿上。
这个段子说明步数多不等于真锻炼。为了刷排名、占封面,人们想尽办法凑步数。大多数人都是因虚荣心作怪,将“运动战果”晒到朋友圈,以满足其虚荣心。如果按照晒步数的方式去锻炼,接受朋友圈里的“激励”去锻炼,就会出现问题。
当手机等智能设备计算我们行走步数的时候,基本是把一切活动都计算为行走步数。无论是买菜、做饭,还是工作期间到其他办公室取东西,甚至下楼拿个快递,都会成为计步数的来源。如果走路的速度达不到,这些步数,充其量只能证明你的身体活动了,而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
走路速度应接近慢跑
晒步数之所以能风靡朋友圈,很多人有这样一个错误的概念,认为走就等于健康。其实,走得多不代表锻炼,走得快不代表健康。
在城区某商场工作的陈女士,近段时间为自己的体重感到烦忧,为了监督自己成功减肥,她也加入了微信朋友圈晒步数的行列。每天她都坚持走路上下班,虽然她的家离上班的地方很近,为了让步数多一点,她往往是走路程更远的一条路。周末在家做饭,也专挑更远的菜场去买菜。每天走路的步数达到了近万步。将近一个半月过去了,陈女士发现自己的体重一点也没减。每天走那么多步,体重还是没下来,她认为是自己走得太慢的原因。接下来的一周,她将行走速度加快,虽然距离一样,上下班回家以及买菜做饭的时间大大缩短了。还没坚持两周,陈女士就开始头晕、心发慌,去医院咨询,医生告诉她可能是走路速度过快,超过了她身体的承受能力引起的。
人在短时间内提升心率,增加代谢率,才能让热量真正开始消耗。以行走为例,至少要快速行走,接近慢跑的活动速率,才能让身体感受到这是在“运动”,而不是在闲逛。为了达到消耗热量的目的,一般人群的心率提升必须达到每分钟100次至120次(特殊人群建议接受康复师指导),才能使身体得到充分锻炼,也才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走路锻炼时,当达到微微气喘、心跳加快,但还能说话交流的状态时,能量消耗将明显增加。建议每次健走30分钟以上,或者每次至少10分钟,每日累计30分钟以上。仅以步行作为运动方式的普通成年人,建议每日步行总量8000~13000步,其中健走5000~8000步,日常生活约3000~5000步。
走路锻炼需要注意的事项
为追求更多的步数而过度健走,可能造成腿部关节的慢性劳损,应避免大运动量进行单一方式的锻炼。记者采访了我市城区某健身房的健身教练龙先生,他认为,在行走过程中,下肢不停地往复运动,关节承受的“使用”消耗是很明显的。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训练,盲目追求步数,不仅下肢肌肉会有明显的疲劳感,膝关节也可能因此产生炎症反应,甚至关节积液。
他建议,通过走路锻炼身体,走路的步数和速度都要根据自身条件而定,不可盲目跟风。可结合健走进行力量、柔韧等练习,使身体得到全方位锻炼,既是健走的有益补充,也能一定程度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慢性病或肥胖症患者须得到医生或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另外,在走路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穿着舒适的鞋子,避免运动损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