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聚焦治国理政新方略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近日推出的新成果《大局:知名学者共论中国新发展》一书于今年10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汇集的是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举办的“新时代学习大家谈”系列学术讲座第一阶段的成果。而研究院成立两年,其宗旨和使命是:用学术讲政治,汇聚全球顶级学术资源,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服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服务。成立之来,始终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中国经济学创新的立足点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指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要立足中国的实践经验,运用好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林毅夫把中国目前的产业分成了五种类型:追赶型产业、领先型产业、转进型产业、换道超车型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同时他说道,“追赶型产业,我们国家有,发达国家也有。但是我国产品的技术水平比较低,质量比较差;而第二类产业发达国家基本已经退出,我们在国际上已经是领先的,比如家电茶叶、华为的手机在国际上是领先的;第三类产业,过去我们有比较优势,如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但随着资本积累,工资水平上升,我国已经失掉比较优势。再看第四类,这个产业有个特性,就是它是新的,产品周期特别短,可能一年、一年半就是一个新产品周期。这种产业以人力资本的投入为主,我们跟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没有什么优劣势,可以直接竞争;最后一类和第四类产业,产品的研发周期特别长,需要高人力资本,同样要高金融和物质资本。比如有些核心芯片的研发周期就特别长。”林毅夫解释道,“这几类产业,特性不一样,市场失灵的地方不一样,需要政府因势利导的地方也不一样。比如追赶型产业,怎么克服引进新技术、吸收新技术的障碍,这里通常不需要补贴,但是应该在职场的技能教育、金融方面创造条件。对于第二类,技术已经在世界的前沿,市场的发展前景还很多,那就必须自己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这点跟发达国家一样。”他说,“经济学家要多研究现实问题,在遇到现实问题时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理论,而是要直接去了解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是什么,限制条件是什么。这样的研究可以对解决当前的问题作出贡献,也可以对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全球危机与中国的乡村振兴站在新世纪的变局中,中国是世界大国,也是变局中的最有影响的因素之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要在百年变局中起引领作用。“中国要练好内功,而抓好乡村振兴是21世纪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乡村振兴中心主任温铁军在文章《全球危机与中国的乡村振兴》中这样说道。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将引领消费,需要将他们引导到绿色主义上。同时,引导绿色组织发展有机农业、推进生态化建设。他还指出,“面对国际挑战,中国要练好内功,发展乡村振兴就是中国经济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是否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在国际上的得失,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是否稳定发展。在社会稳定和经济稳定中,经济稳定是进行大量的基本建设投资扩展实体资产,实体资产的扩张意味着对应的货币资产可以进一步扩张。”因此,不要人为地去做空,而是要看有没有条件进一步扩充实体经济。中华民族的奋斗牺牲,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决定什么东西能在中国生长的,是我们的土壤,是我们文明的基因;支持我们团结奋斗、不懈求索,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支持我们的事业生生不息、不断兴旺发达的根本力量,归根结底,就在中国人民之中,就在中华文明之中,就在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之中。《大局:知名学者共论中国新发展》立足国内外大局,特别是我国发展的实践,深入挖掘新材料,努力发现新问题,有助于引领广大领导干部和党员思考和提出新观点,服务于构建新理论。同时本书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以系统研究、阐释,力图从中提炼出有学理的新理论,努力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能够在变局中指引我们方向。(本报综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