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湖北省
咸宁市
经济
文章详情
一部表演类非遗的“百科全书”
2022年01月20日
10
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保护好可以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促进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近日,首届“湖北民间文艺杜鹃花奖”评选结果揭晓,《咸宁市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入围“优秀民间文学作品”,这是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又一亮笔。入围省级文艺奖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活态传承的传统文化,而表演类非遗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门类的传统文化。”11日,面对记者采访,市群艺馆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金顶挑饶有兴趣地介绍。12月5日至6日,湖北省民协2020年度工作大会在武汉举行,会上举办了“首届湖北民间文艺杜鹃花奖”颁奖仪式。我市民协代表团出席会议,并有6个奖项现场授奖。“湖北民间文艺杜鹃花奖”是2017年经省委宣传部批准设立,由湖北省文联主办、省民协承办,全省唯一的、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民间文艺专业奖项,设民间文化著作、民间文学作品、民间文化守望者三个子项。经过评奖领导小组办公室资格审查,全省“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入围作品共5部(篇),通城县文联(民协)编撰的《通城县文化系列丛书》与市群艺馆金顶挑、市歌舞剧团王能领撰写的《咸宁市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位列其中。泥土芬芳匠心浇灌出民间文艺的绚丽花朵。咸宁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蕴藏着千年醇厚的风土人情和华夏古老的民俗文化,也使得文艺工作者们在这民俗的海洋中如鱼得水。市群众艺术馆和市歌舞剧团都是政府设立的文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们常常深入咸宁各县市区调查、考证、搜集资料,努力挖掘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虚心向家乡老一辈文史学者请教。《咸宁市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则是编创团队饱蘸深情记录故土、为弘扬历史文化鼓与呼的智慧结晶。采撷非遗文化明珠咸宁地处湘、鄂、赣三省交接之处,南靠幕阜山,北饮长江水,东眺鄱阳,西望洞庭,是幕阜山区与江汉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生于斯长于斯的咸宁人民在这种半开半闭通四方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中,既传承本土文化又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元素,从而创造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非遗,有许多表演类非遗和群众文艺相结合而传承至今。然而,搜集非遗资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表演类非遗文化有鲜活多元的表现形式,记录保护工作的时间很紧迫,有很多工作亟待去做。”王能领作为歌舞剧团负责人,长期从事基层文艺演出事业,也坚定挖掘咸宁本土文化,接连将音乐、舞蹈、曲艺等类别的非遗元素搬上舞台,嘉鱼呜嘟、通山采茶戏、通城拍打舞等非遗都被搬上舞台,并走向沿海、甚至国外。这些沉甸甸的成果,都是汗水浇灌而成的。《咸宁市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中记录的咸宁市表演类非遗主要包括四种文艺样式:一是神话、传说、史诗、长诗、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歌谣、笑话、谜语、歇后语等民间文学,如咸宁长篇叙事诗、崇阳民间长诗、李闯王传说等。二是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和民间祭祀仪式音乐等传统音乐,如通山山歌、通山山鼓、脚盆鼓、打硪歌等。三是生产习俗舞蹈、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等传统舞蹈,如拍打舞、蚌壳精、采莲船、草把龙等。四是传统戏曲艺术、民间说唱艺术等传统戏剧和曲艺,如提琴戏、采茶戏、咸宁高腔、簰洲说唱等。以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类非遗为例,保护包括录音、录像、服装、演出队伍、设备配置等,还有整理曲谱、唱段等文字资料,另外,更重要的工作是对传承人的保护。因此,不仅仅是表演类非遗,很多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很大程度上是与时间赛跑,实施抢救性保护。继承保护任重道远随着现代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冲击,非遗文化传承也逐渐面临着断层现象,详细了解非遗的年轻人并不多。作为承载人文情怀、时代记忆的活化石,将咸宁本土历史人文传承下去,将灿烂多姿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也是我市文化部门紧抓的重点工作之一。自2006年我市全面启动非遗保护工作以来,不定期组织全市非遗传承人举办专题培训班,系统学习什么是非遗、为什么要保护非遗、如何保护非遗、咸宁市非遗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对策和思路等。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项目23个,市级非遗项目50个,县级非遗项目209个。非遗是活态传承的传统文化,保护非遗需要依靠传承人。“很多非遗事象都是来源于生活中最原始的东西,需要花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发掘和整理,我们做的还不够。”谈及崇阳县文联(民协)编撰的《崇阳县民间文化丛书》获评“湖北民间文艺杜鹃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通城县文联(民协)编撰的《通城县文化系列丛书》也入围了“湖北民间文艺杜鹃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金顶挑既高兴又谦虚,这说明我市非遗保护记录工作成果颇丰。和业界同行们相比,自己的工作还有差距,要迎头赶上。以表演类非遗保护为例,鉴于此类文化艺术的特殊性,仅仅靠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等措施,尚不足以全面保护,可以考虑用多种手段记录的方法保护,如:多媒体、录像、录音、光盘、数字化、软件化、互联网、书报、杂志、电子书等。“无论是非遗还是群众文化,传承都需要一定的载体。文艺工作者所要做的便是不断的创新形式,将非遗保护与开发结合,不断提升我市文化旅游业核心竞争力,激发更多人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