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美丽蝶变竞芬芳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核心阅读空中看崇阳,山水如画,处处是景。幕阜山、龙泉山、葛仙山,群峰拱翠,山山相连,层层叠叠,绿意葱茏。只见一个个古朴的村庄,点缀于青山绿水间,错落有致,如诗如画,吸人眼球。有外来客商留连忘返甚至惊艳羡叹,崇阳县不愧是中国天然氧吧,中部“绿心”,在这里每走一步,深吸一口气,连空气都是新鲜可打包带走的!崇阳在哪里?崇阳县位于湖北省南陲,地处幕阜山脉中段北麓,陆水流域中游,东邻通山,南接江西修水,西连通城、临湘,北靠赤壁、咸宁。全县国土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属低山丘陵区,境内山青水秀,峰峦起伏,河溪纵横,田园肥沃,环境优特。正是靠着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执政理念,崇阳县硬是让一幅“活力灵动的江南天府”

之画在幕阜山深处悄然屹立。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2016年1月20日,崇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县人民政府提出的《崇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充分认为这是指导崇阳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县、绿色兴业、统筹共进、和谐民生”的战略思路,稳神聚力,担当脊梁,走在前列。“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崇阳县的立县之基、崛起之源、生命之魂”。咸宁市委常委、崇阳县委书记杭莺说。近年来,崇阳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不动摇,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打响生态品牌,努力打造“经济发展高质量、生态环境高颜值、民生幸福高指数”的新崇阳。5年来,该县坚持生态理念,强化创建保障;突出生态理念,改善环境质量;发展生态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的山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荣获全国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国法治先进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湖北省卫生城市”、“湖北省园林城市(县城)”、“湖北省文明城”、省环境保护政府奖、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等奖项称号。2019年,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8.82,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为优(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大于或等于

75),全市排名第1,全省县市排名第11;6个主要地表水体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均为100%;全县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84,全省排名第四;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5.5%,优良天数为312天。2019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首考”中,全省10个“优秀”等次市县,崇阳县榜上有名。一份幸福满满的民生答卷51岁的市民罗涛自从爱上了太极拳,每天早上和“拳友”们一起健身是他的“必修课”,而绿树成荫的大集公园景区便成了他们的首选之地。在崇阳,这样的天然“氧吧”,还有四季花城、天城公园、香山壹号、锦绣天城、碧水龙城等10余处,尤其在绿意盎然的仲夏时节,这里俨然就成了崇阳人休闲憩息的生态乐园。徜徉在这里的每一个市民都十分清楚,每一处生态旅游景区就是崇阳人的生态家园,也是该县生态立县理念书写在南鄂大地的鲜明表征。“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的产业基地,崇阳的环境压力要比其他地方大一些,但发展的目的只有让决策者变得越来越自信!”县委副书记、县长郑俊华这样表示。正是在这样的理念鞭策下,崇阳县把生态文明的理念牢牢地植入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中。从2016年开始,崇阳县将提升生态品质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抓手,大手笔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了迎宾大道、南北大街、天铜快捷通道、旅游公路等绿化改造项目,实现“点、线、面、片、轴”相互渗透,绿道、绿网相互连接,建成绿地系统精品模式。累计投资2.53亿元,新建公园、小游园、绿化广场、街头绿地8处,改扩建绿地6处,使城区新增公园绿地面积达35公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县委决策层从规划观念上更新,拓宽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宜居生态崇阳的内涵和外延,改变过去那种落后、狭隘的观念,从全方位多层次潜心构思,让崇阳的山水园林资源成为崇阳人民大施拳脚的平台,成为城市管理创新的理想元素。截止目前,崇阳县森林覆盖率达60.76%,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绿地率3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2.5%,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绿色福利逐年增加,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达86%。一幅渐次展开的美丽图画“打好环境攻坚战来不得半点装腔作势,更来不得半点推诿,必须警钟长鸣,时不我待,与时俱进”。这是崇阳县委、县政府的一致共识。五年来,在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的同时,崇阳一刻也没忘记在景区、公园、居住地、城区周边防护林带等主要公共空间开展绿化美化改造。该县将城郊按照“一山一色,一园一景、一水一味”的精心构思,把全县山水园林作为崇阳人民的休闲场所,突出各自景观特色。如铜钟大岭的樱花、高枧华罗寨的牡丹、天城茅井的荷花、洪下隽水河畔的十里画廊、青山南林的筛泉、肖岭金不湾的天然山泉、沙坪庙铺的药材、路口金沙的竹海等超凡脱俗的景致,彰显崇阳风光的魅力。绿化后的公路、河渠、堤防,形成城市绿色长廊,开发和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湿地等生态资源,打造城市绿色屏障,结合农田林网建设,通过绿道(公路、高压走廊、河流)绿化,赏鲜花,观竹海,听松涛,领略崇阳山清的韵味,品味崇阳泉水的灵动,感知崇阳风土的活力。山水园林与深入城区的绿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城乡一体、山水相依、城林共生的城市景观格局。实践证明,不采取有力措施,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持续,美丽崇阳更无从谈起。为科学开发山地资源,提高土地附加值,合理利用水上资源,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隽水“一河两岸”,沿河景观重点规划,市政实施精心构造,公园景观细密勾画,体现出市民立于河边,犹有快乐如童梦魅力幻影。多层开发景点景观,扮靓“青山”的活力,装点“秀水”的灵动。按照“条条道路是特色风景”的要求,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林荫道路。建成区主次干道

29

条,全长59.48公里,其中林荫道路19条,全长40.04公里,林荫道路推广率达69%。在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带动下,市民参与植绿护绿的热情高涨,“绿化进社区、绿色进家庭、绿满崇阳”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全县绿化面积不断扩增,一大批园林式单位脱颖而出。全县多家单位被命名为县级园林式单位,多名干部职工被命名为绿化工作先进个人,植绿护绿成为潮流和时尚。“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咸宁市环境保护局崇阳分局局长谭初华告诉记者。五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让崇阳人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更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程冰野这样要求。五年来,崇阳县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积极解决矿山地质环境历史遗留问题,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以最严措施管控环境风险,构建了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联系起来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始终是崇阳大力提升生态文明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在城市的精细化建设和管理上,崇阳着墨最多。五年来,崇阳县积极推进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钒产品废水达标回用项目建设,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大力开展化工行业危险废物隐患排查整治,全力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和信访投诉问题,积极向上申报崇阳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陆水流域崇阳段排污口整治项目、幕阜山(崇阳)片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崇阳县历史遗留工业企业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工程、咸宁市(崇阳)静脉产业园一期应急医疗废弃物处理等5个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该县大手笔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道路和管网改造项目;开展防洪、排水内涝设施检查维护,做好城市路面修补及其他公共设施维护,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建设;落实河库长制,拉网式排查河道湖泊……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崇阳凭着一往无前的决心和信心,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实现了和谐共荣、协同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山城崇阳不断绽放新的生态荣光,不断书写新的生态辉煌!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美丽崇阳”不断成为现实,崇阳县生态文明的美好蓝图已在荊楚大地渐次展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