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赤壁:全力推进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坚持一盘棋完善大格局

走出新时代县域统战工作新路子

中共赤壁市委员会

近年来,赤壁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思想,坚持全市一盘棋,完善统战大格局,切实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下去,把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走出新时代县域统战工作的赤壁之路。

一、把统一战线工作纳入党委工作全局

一是主体责任扛起来。市委始终把统战工作作为责任田,两年来16次通过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形式,研究部署统战工作;8次邀请省委统战部、省社会主义学院领导为全市统战干部、统战对象3万余人作专题辅导,形成全市上下学统战理论、抓统战工作、用统战法宝的浓厚氛围。

二是汇聚合力动起来。建立健全民族宗教、民营经济、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统战工作联席会制度,消除部门之间工作界限,形成共同做统战工作的强大合力。市委协调、部门联管、属地担责,推动全市宗教活动场所由231处减至75处,信教群众同比减少65%。疫情期间,1600余名党外人士参与志愿服务,904名统战成员捐资捐物3300多万元,在大战大考中展现了统战法宝伟力。

三是支持保障强起来。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为市委统战部新增行政编制7个、事业编制12个、公益性岗位5个,新增统战事务、宗教团体、非公有制企业投诉3个服务中心,新配备办公大楼3500平米,增加经费1500万元,打造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新时代乡贤、统战人士活动中心等实践创新基地30多处,有效缓解了统战部门缺人员、缺经费、缺阵地的工作困境。

二、把党外人才培养列入队伍建设布局

一是注重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启动党外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建立40岁以下、第一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党外年轻干部信息库。拓宽党外干部成长渠道,增核11个市直部门各单列1名党外副职领导干部岗位,做到专职专用。目前,全市共有党外干部171人,其中副县职干部4人,乡科级正职干部5人,副科级以上干部19名,储备党外年轻干部80人。

二是加强统战人士培养锻炼。在1.8万余名党外人士中精准遴选代表人士300余名,由市委统筹做好政治安排,推荐培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65名,其中市级以上39名。通过组织党外人士参与公益服务、专题调研强化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全市65家民企和商会投身“百企帮百村”活动,实现对23个重点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

三是做好党外人才管理服务。搜集各地在外人才信息6876条,建立《赤壁市在外人才名录》。市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与党外代表人士交朋友,坚持开展回乡迎春联谊活动和国情省情市情、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策理论“五大”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党外人才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三、把统战平台建设融入赤壁特色格局

一是打造“新联壁合”品牌,为创业创新搭台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伴生新力量,我市推动部门配合发力、基地融合共建、活动联合开展,创新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联壁合”新品牌,投入800余万元打造1个赤壁创新聚集区新联会总部,成立茶香分会、旅游分会、会计师分会、律师分会、网络分会等5个新联分会,支持统战部建成e+众创空间、霍尔科技、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多个新阶层联谊之家,为新阶层展现新作为提供舞台。2019年6月,全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培训会和咸宁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现场推进会相继在赤壁召开,之后全省38个考察组来赤壁交流学习。

二是疏通“新茶万里”脉络,为主导产业撑场子。围绕复兴茶产业,凝聚新茶人,打造“新茶万里”赤壁青砖茶联盟,以茶历史、茶文化、茶宣传、茶技艺、茶网红、茶旅游、茶商人等为脉络,把重点茶企中的经营管理人员、营销与流通人士、茶文化研究人员、制茶技艺传承人组织起来,搭建赤壁青砖茶研究院、赤壁青砖茶区域公共品牌服务中心,组建赤壁万里茶路文化研究交流协会和茶文化促进会,进行全网布局,助力“互联网+青砖茶”,截止9月份,实现赤壁青砖茶线上销售量153.22万件,销售额达7637.4万元,占全市网络零售总额的35.8%,为赤壁青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增色添彩。

三是唱响“智汇赤壁”战歌,为招才引智架梯子。坚持开门问策,每年召开专题协商会、在外人才回乡恳谈会,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贺铿等300余名知名乡亲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收集有益建议167条。打造赤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知联会总部,按照邀请一批、推荐一批、遴选一批、培养一批“四个一批”,靶向对接300余名副教授以上职称人才,为赤壁经济社会汇聚强大的人才智力。

荣誉榜

赤壁市委统战部获评“2019年度湖北省统战系统先进集体”;

2019年度,被咸宁市委统战部同时授予县(市、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优秀单位、对台工作优秀单位、民族工作优秀单位、统战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赤壁市民宗局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赤壁市工商联荣获2019年度“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湖北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赤壁市城市商贸商会2019年荣获全省“四好”商会

《赤壁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探索》获评“2019

年度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

《来赤壁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研究》获评“2019年度全市

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

【核心阅读】

同心谋跨越,携手创辉煌。

近年来,赤壁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构建“一盘棋”统战工作格局,形成了以市委领导坐镇“中军帐”指挥谋划,统战部门“车马炮”各司其职,奋力推动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先后10余次受到省委统战部、咸宁市委统战部表彰,8次在省、市有关统战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吸引了全省38个考察组前来考察交流,以强基础、创特色、惠民生的工作实践,书写了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赤壁样本”。

强基础

着力提升统战工作能力

构建“三强”统战工作新格局。2019年以来,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赤壁市委书记、市长先后16次在两会、全市干部工作会、三级干部会、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等会议上对统战工作作出重点安排和部署,并先后8次邀请省委统战部、省社会主义学院、咸宁市统战部领导为赤壁统战干部、统战对象作专题辅导。同时,建立健全民族宗教、民营经济、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统战工作联席会制度,主动与党建工作相融合,打造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30多处,形成了机构健全、职责分明、制度完备、运行高效的“三强”统战工作新格局,即:强力量,新增行政编制7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2人,公益性岗位5个,共设置行政编制16个,副部长职数7个;强机构,市民宗局与市委统战部合署办公,整合台办、侨办工作职能,在全省率先成立宗教事务执法大队,机关股室也由3个增加到5个,新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3个,分别是:赤壁市统战事务服务中心、赤壁市宗教团体服务中心、赤壁市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强保障,选优配齐乡镇(办)统战委员、统战专干和村(社区)兼职统战工作人员。为统战工作新增宗教活动场所专项治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民主党派人士统战等各项工作及阵地建设经费1500万元(含人员经费130万元),增加办公用房3500余平方米,赤壁市委统战部的基础建设在全省县、市、区委统战中处于前列。

强化对党外干部的培养使用。赤壁市在摸清党外干部基本信息、工作动态、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启动党外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从全市党外干部信息库中择优选出40岁以下、第一学历为大学本科的党外年轻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目前,全市共有党外干部171人,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党外干部28名(副县职干部4人、乡科级正职5人、副科级干部19人),储备党外年轻干部80人(其中新招录(考)选调生或公务员9人,引进党政干部储备人才6人,招硕引博引进人员4人)。2019年,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市直11个部门分别增设1个党外副职领导干部岗位,做到专职专用;2020年,经市委统战部推荐,提请市委提拔重用科级干部4人。同时,采取精准定位、精准遴选、精准定库的工作法,从12000统战人士中培养骨干统战代表人士120名,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9名;建立的2000余名赤壁籍在外企业家名册、专家名册中,有亿元资产企业家20人、千万元资产企业家126人,全国知名专家10人。

打造“一库、一院、五组”人才聚集平台。“一库”,是指通过对全市各行各业党外人士进行摸底排查,收集整理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以上技术职称人才1000余人,建立了一座信息完备、人才丰富的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库,并由其中130名优秀人才代表组建成立赤壁市知联会。“一院”,是指2019年在全国率先设立县级城市综合性研发服务机构——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由赤壁市党外副市长、知联会会长、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洪昕林牵头管理,并依托统战部联谊交友的“朋友圈”“人脉网”,灵活引进2位院士、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8位教授、5位博士、12位硕士,与赤壁市委统战部建立的在外高层次人才库实现信息共享,靶向对接300余名副教授以上职称人才,进一步整合智力资源,打造知联会高端人才聚集中心,并依托该院挂牌成立赤壁青砖茶研究院,礼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出任院长。“五组”,即是将知联会成员按照行业类别、擅长领域,细分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经济科学、公共事务、文化艺术等五个组,从中分别选聘一名顶尖人才担任知联会副会长,依托知联会“桥梁”“纽带”作用,全方位聚才、聚智、聚力,努力绘制区域高质量发展最大“同心圆”。今年来,已有5名知联会骨干受聘担任赤壁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挥部技术顾问。

创特色,全面激发非公经济活力

建商会,为高质量发展造势添力。赤壁籍在外人才众多,分布广泛。2018年,在赤壁市委统战部部署下,市工商联组织全市乡镇办和市直部门,共搜集各地在外人才信息6876条,经细致筛选、分类、整理,共收录1185名赤壁在外各界成功人士,建立《赤壁市在外人才名录》。2018年10月开始,赤壁市工商联依托《赤壁市在外人才名录》,先后筹建海南、西安、温州、义乌、昆明、青海6个异地商会筹备会,杭州、宁波、贵州、南宁4个异地商会相继成立。两年时间,赤壁市异地商会组织数量由原来的北京、上海、广东、武汉4家,迅速发展至14家,异地商会会员数由原来的不足400名猛增至2920名,会员企业多达2566家,为赤壁市的经济发展汇聚大量人才和资源基础,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态势。

建感情,为科学决策凝心聚力。为强化乡情感召,2018年春节,赤壁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组织200多名赤壁在外各界知名人士,召开赤壁籍企业家回乡迎春联谊会。2019年清明期间,再次邀请45名赤壁籍在外知名人士召开清明回乡恳谈会。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城市的赤壁乡贤欢聚一堂,畅所欲言,为赤壁发展建言献策,提出许多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思想,为赤壁市委科学决策提供珍贵的参考借鉴。

建平台,为抱团发展献智出力。为大力弘扬赤商精神,宣传赤壁籍优秀企业家,2019年起,赤壁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赤商风采》电视栏目,讲述赤壁企业家的梦想,以及在实现梦想过程中触动心灵的成长故事,每周五、周六在赤壁综合频道连续播出,节目播出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极大影响,好评如潮,极大增强了赤壁企业争先创优、勇立潮头的发展信心;为弘扬赤壁企业精神,展示赤壁企业文化,赤壁市工商联每年定期举办赤壁市民营企业运动会,极大丰富了企业生活,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为加强民营企业间的友好往来搭建平台,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献智出力;为增进商会及会员企业间友好往来,赤壁市工商联注重引导市总商会、市城市商贸等本地商会与广东、上海、武汉等赤壁异地商会、各异地商会与异地商会之间、异地商会与其它兄弟县市商会这间的友好来往,彻底打通与赤壁各地商会间交往的“最后一公里障碍”,为商会间实现经验交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初步形成以赤壁市总商会为中心的赤壁市商会企业发展联盟,为商会会员企业抱团发展架起友谊桥梁。

建信念,为“两个健康”持续发力。党建引领是灵魂。近年来赤壁市工商联以“配强一个党组织的书记,培育一个好的党组织班子,搭建一个好的工作平台,完善一套工作制度”的“四个一”工作法重抓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工商联工作每个角落,有效地促进了工商联在团结引领、服务发展、商会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作用发挥。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从2018年开始,特邀本地知名人士和企业发展资深专家或相关职能部门授课,开办了赤壁市民营企业家大讲堂,为民营企业家坚定理想、学习交流、分享心得、提升能力提供平台。现已开班5期,培训企业家600余人次。此项活动已打造成为了助力赤壁市民营企业发展和提升企业家能力的高效平台,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持续有效发力。

建项目,为赤壁出彩增添动力。为协助做好招商工作,赤壁市工商联充分发挥赤壁各商会资源的优势,做好以商招商工作,积极组织动员,号召商会及在外各界人士,切实关心家乡建设。做到以商会为平台,多次外出开展洽谈招商,服务和助力招商引资、招商引智,成果丰硕。据统计,近年来,先后有来自上海、武汉、广东、宁波、贵州、温州、厦门等地60多批次商会会员企业回乡考察,洽谈项目。其中,兴肇新材料、泽瀚实业、聚星能源、医疗器械、精密模具制造、智能水表、汽车配件等项目已成功落地,我市正在建设的美丽健康产业园正是由广东商会会员引进,已成功签约26家企业,还有多个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中。

建公益,为回报桑梓贡献群力。为响应全国工商联关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工作号召,赤壁市工商联积极组织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扶贫开发,投身精准扶贫工作中。到目前为止,我市参与“百企帮百村”的民营企业和商会共有65家,通过资金、产业、就业、医疗、教育、入股分红等多种帮扶形式,实现对全市23个重点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帮扶受益贫困人口2860人,帮扶资金累计达到5000多万元。

惠民生,合力打造发展“同心圆”

开门问智。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事情齐商量。两年来,赤壁市先后召开党政会议12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3次、优化营商环境会2次、在外人才招待会和座谈会2次,举办民营企业家大讲堂5场,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贺铿等千余名知名乡亲、在外民主党派人员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收集意见建议567条,其中关于茶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吸纳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

抱团聚力。青砖茶是赤壁具有悠久历史和国际声誉的特色产业。2011年,赤壁市全力支持茶产业振兴。赤壁市委统战部充分发挥茶产业群体优势,围绕“凝聚新茶商,复兴老产业”,精心谋划“新茶万里”示范品牌,探索“建载体、搭平台、重服务、育人才”的四步工作法,联合全市32家茶产业上下游企业成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茶香分会,以40名茶产业骨干统战人士为核心,打造“大德同新”、赵李桥茶厂、羊楼洞“旧茶商、新茶人”博物馆等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赤壁市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45亿元。2020年1月至5月,新联会网络分会联合电商网红、网络大V帮助赤壁青砖茶带货150多万件,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筑巢引才。赤壁市统一战线注重在引才、育才、用才上牵线搭桥,推动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发展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2019年在全省县级市首创成立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中心),灵活引进一批院士、教授开展长期合作,助力赤壁青砖茶、应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电力循环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今年来,先后举办创新发展论坛10期,为维达力实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提供技术指导20余次,解决技术难题8个。

下沉一线。赤壁市统战系统坚持治理在一线、服务在一线,采取干部“五包一”,深入非公企业、台侨企业、港澳企业等开展专题调研、政策宣传26次,弘扬“店小二”精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用人难、防控物资短缺等问题15个,为异地商会企业点对点接送务工人员返岗2000余人,引导本地企业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定制岗位”1645个,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奠定了基础。

广泛联系。2020年春,在赤壁市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市工商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第一时间发出《致赤壁市工商联所属商会广大会员的一封信》,动员各商会和广大非公经济爱心人士迅速行动,支持赤壁,为家乡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并要求各异地商会企业为赤壁籍务工人员安排工作岗位。据统计,全市各商会和非公爱心企业在赤壁抗击疫情最艰难、物资最紧缺的时候,踊跃捐资捐物达3300多万元,提供紧缺医用防护物资采购信息200多条,为返岗务工人员安排就业岗位2500多个,为有效阻击疫情,全面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服务。赤壁市针对统战对象特点,注重推动不同领域工作创新。不仅通过落实“六清六有”机制,投入800多万元打造统战基地,在赤壁创新聚集区建成新联会活动场所2000余平方米,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搭建起人才孵化、教育培训、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互助合作等实践创新平台;一方面围绕发展大局,把赤壁优势青砖茶产业有关茶企经营管理人员、营销流通人士、茶文化研究人员、制茶技艺传承人等聚集在一起,创建“新联壁合”新品牌,凝聚力量、发挥作用。同时,重视引导政治素养高、关心乡村发展、热心公益事业、办事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和致富能人,组建新农乡贤社、乡贤理事会等,在乡村治理中贡献智慧力量。

本版图文由赤壁市委统战部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