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湖北省
咸宁市
经济
文章详情
名师工作室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2022年01月20日
10
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12月7日,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汪永富院长带领我们一行14人共赴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峰论坛”,收获颇丰。其中常州市潘建明校长的报告《名师工作室深度发展策略分析》印象最为深刻。结合潘校长的报告和自己的研究,我认为名师工作室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随着全国各地名师工作室的大量涌现,名师工作室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发展问题。工作室发展数字化,重视活动和各类成果的数量。工作室发展形式化,重视工作室内的装修、工作室设备的配置。工作室发展同质化,工作室的发展千篇一律,主要是浅层次的讲座、听课、课题、外出学习和送教活动。工作室发展僵硬化,工作室主要是以模仿为主,缺乏能动性和创新性。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作室的发展处于浅层化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工作室要继续向纵深发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必须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一、重塑共同愿景,提炼教学主张共同愿景是指名师工作室发展的共同目标、理想和价值取向。共同愿景是工作室成员学习实践的焦点,是动力来源。共同愿景不是空洞的,需要工作室的教学主张作为支撑。没有教学主张的共同愿景,是没有灵魂的愿景,是空中楼阁。没有教学主张的名师工作室,就不是教师发展共同体。提炼教学主张,就是引领工作室从教学经验向教学理论发展。从教学思考走向教学思想,这是促进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从而实现自我超越的专业生长点。也是工作室从合格、特色走向示范的转折点。教学主张是工作室所有活动的“旗帜”。工作室开展的同课异构、课题研究、教学研究等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主张展开。工作室教学主张的来源可以是以工作室主持人的丰富经验的提升,也可以是当今前沿教育教学理论的借鉴。不管哪一种形式,都需要通过集体讨论,共同优化。二、打破技师观念,建构实践场域长久以来,人们把教师当作知识的传递者,追求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标准化和一致性,注重培养“技术熟练者”。名师工作室研修过程中也出现了教学风格趋同,盲目追逐名师的非理性权威的现象。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工作室应该构建一个实践场域,帮助教师成长为反思性实践者。工作室的研修重心应该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实践智慧的涵养上。工作室要搜集每一位教师的问题和困惑,经过整理分析形成研修计划。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问卷、头脑风暴、“六顶思维帽”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多重批判性反思和对话,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践。接着,工作室成员对实践行动进行梳理,发现方案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工作室成员对问题建构出新的自我解释和应对方案。反思性实践者的身份和反思性实践的过程有助于工作室成员从培训对象转变为研修的主人,从被动发展转向主动成长,从技术之师向创造之师转变。三、打破边界壁垒,驱动原创示范名师工作室要从特色走向示范引领,必须打破工作室惯性运行机制,以开放、跨界的思维建立工作室发展的新视角。线下跨向线上。线下交流是工作室在主流方式,线上交流可以突破时空、节约时间。线上教研有利于打破工作室的封闭状态,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弥补教师学习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局限性。校内跨向校外。加入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建立与不同工作室的联系,实现合作和交流先进成果和经验。学校跨向社会。加强工作室与企业和教育机构的联系,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工作室看工作室的发展,吸收借鉴不同领域的做法,为工作室的创新发展提供契机。教材跨向项目。从基于项目的研究和学习的角度来审视和解读教材,并编写校本教材和工作室教材,培养教师高端处理教材的能力和教学能力。学科跨向学科。关注和整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思维,注重培养教师系统、整体和辩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段跨向学段。关注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特点,从学段的前后衔接的角度看现阶段的教学,建立课程综合化、层次化的思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