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为教育部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19年,“树突状细胞的培养、鉴定及抗原荷载株的诱生”获批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坚持稳推继教按照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总体要求推进继续教育发展。2020年学历继续教育学生总人数5763人,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为解决工学矛盾,函授教育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式,规范了教学过程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国培省培项目3500人,项目经费共计1975万元,培训效果得到省教育厅肯定和社会好评。教学科研结硕果科教投入加大重点学科专项建设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医药工程重点学科群专项建设资金1475万元;校级学科及硕士点建设投入1200余万元。共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科普基地1个,省级平台15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6个。同时,科技活动经费达9000多万元,师均年科研经费增长到了8.41万元;校企合作不断增强,2019年横向项目到账经费6000余万元,近五年授权专利数52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1件。科研成果丰硕该校共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781项,科研活动总经费27278.35万元。其中,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合作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合作项目)新增42项,省部级117项。获省部级奖项共17项,其中,湖北省自然科学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7项、湖北省技术发明奖2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湖北发展研究奖2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1项。市厅级奖56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005篇,其中被SCI收录766篇、SSCI收录24篇、CSSCI收录107篇、EI收录72篇、CPCI收录71篇。出版专著65部。科研成果登记67项。学术活动丰富近年来,该校科协共举办各类学术活动3000多项,交流学术论文5000余篇,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1500多人次。邀请知名校友龚成新教授、邹明辉教授、美国杜克大学宋京生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朱阿兴教授、国际著名科学家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李敏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Saraswati
Sukumar教授、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何祥健教授等一批国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讲座100余场;聘请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桂汉良教授、著名党史专家田子渝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1000余场。同时,新增“辐射技术与功能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级平台,现有咸宁市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2个市级科技平台,环境-免疫与神经系统疾病实验室等20个校内平台,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并行发展的良好格局。党建引领见成效深化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党章、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广泛增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环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高标准、高质量开好每年度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做好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评议和述职述廉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好校领导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占领思想高地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涌现出“感动咸宁”、“新时代最美咸宁人”、“荆楚好老师”、“南鄂楷模”、“最美大学生标兵”等一大批先进个人;赞颂了“WE爱在一起”、“星火支教”、“正音扶贫”等一大批先进集体;探索出以“321”课堂实践教学创新育人经验;打造了《温情中国》思政“金课”品牌,“大学生捐骨髓救陌生人”、“千名学子无偿献血”故事及“青春新向党·建功新时代”活动被国家主流媒体报道。筑牢基层堡垒打造优秀党员干部队伍,夯实组织基础,发挥党组织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党旗领航工程、“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开展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活动,创建10个校级“双带头人”工作室和5个校级党建“样板支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优化了党支部设置,学校获批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单位1个。特色办校惠生活生态校园靓环境打造“五型校园”即“生态校园、智慧校园、人文校园、幸福校园、和谐校园”。学校整体上加强生态式园林学校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强校园景观提升改造,提升“揽月湖环境文化圈”文化品位。同时,学校获“生态园林式”学校、省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和谐校园溢幸福改善教学、学习与生活条件,创建和谐校园,提高师生幸福指数。按照新校区整体规划设计,新增建筑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设体育馆、实验动物中心、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附属二医院综合业务大楼。学校除严格按照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规定足额提取各项助困经费外,还建立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制度、开辟勤工助学渠道、推进生源地贷款工作以及落实学校常规性困难补助和临时性困难补助。同时,实施“文化创新工程”,形成一批校园文化活动品牌。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社团家年华系列活动,创立“校有体系,院有品牌”模式。学校组织开展教工运动会、职工户外活动、新进教职工入职拓展活动、教职工篮球联赛、排球联赛等多项文体活动,增强了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体现了学校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社团在开展过程中充分展示湖科学子风采,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营造浓了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学生在各类评优评先中脱引而出。智慧校园慧生活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校园网全覆盖,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向“服务信息化”转变。在技术上实现“全校一张网”、“基础一平台”、“网站一个群”、“数据一个库”、“集成一总线”,在服务上实现“上网一账号”、“信息一门户”、“消息一通道”、“校园一张卡”、“办事一个厅”逐步实现,把学校校园建设成为既符合校园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又贴合师生使用习惯的新一代智慧校园,极大方便了师生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湖科人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教书育人重托,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卓绝的精神,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用妙笔谱写着新时代湖科发展新篇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