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造科经融合的“样板间”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11月5日,“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南片区)现场交流调研活动在我市举行。

作为“东道主”和湖北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市,我市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介绍我市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取得成效。

1

强化组织保障

推进协同共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成立了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全力开展将创新引向企业、将服务引向基层的“双引”工程,推动“人才链”匹配“产业链”,着力打造科技经济融合的咸宁样板。

“科创中国”湖北工作组聚焦咸宁医药健康领域发展难题,3次召开视频协调会,推动中国药学会、化学会、生物物理学会、生物工程学会“把脉开方”。

省科协5次到咸宁调研督办试点建设,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科创中国”湖北工作组协调各学会行动,省科协跟踪督办,市直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2

强化资源对接

推进平台建设

借助国家级、省级学会力量,我市探索“高层学会+咸宁科研平台”合作模式,建立咸宁协同创新中心,服务企业发展。

市科协积极引导全市各园区、企业、学会,注册使用“科创中国”融通平台,建设反映企业需求的“问题库”,与“科创中国”技术服务和交易平台“问题库、项目库、开源库”实现有效对接。

中国药学会与我市通城县,就中药材种植规划、标准检测等达成合作意向;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与我市金福阳公司,就生活垃圾自动分类处理装置技术研发对接成功;中国规划学会与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接,将在编制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国土空间利用规划上开展合作……

目前,已有40余家企业上传技术需求60余项,10家企业与国家级学会专家对接洽谈。

3

强化科经融合

推进成果转化

我市将试点建设和咸宁产业发展相结合,把创新要素引向生产一线,使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围绕机电产业转型升级,我市以香城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科创湖北”智能机电熟化基地为契机,成立智能机电产业联盟,争创国家级智能机电创新型产业集群。目前,研究院的8个研发团队已服务100余家企业。

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壮大,我市借助“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力量,与湖北科技学院共建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开展项目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攻关等工作。

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开展线上线下路演,成功举办3场科技成果转化推介活动。在8月26日开展的“科惠行动”云推介活动中,我市企业发布的69项需求,被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13所高校揭榜,意向交易金额1.7亿元。

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科技成果转化80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078项,合同成交额50.1亿元。

4

强化组织赋能

推进科技服务

科协的最大资源是人才资源,科协最大的优势是组织优势。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科协组织建设,夯实科技服务的基层基础。

全市县级科协全部实现独立建制,70个乡镇实现科协组织全覆盖。我市已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园区、企业科协29家,发展自然科学学会21家,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57家。

积极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智慧行动”。市科协牵头组建6支科技志愿服务队,成立22个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推动科技、人才“上山下乡”。

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弘扬科学精神,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省级科普基地52个。从机关到企业,从校园到社区,“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的氛围日益浓厚。

新闻链接:

“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协今年提出并着力打造的品牌行动,旨在发挥科协系统人才智力和组织网络优势,构建资源整合、供需对接的技术服务和交易平台,实现人才聚合、技术集成和服务聚力,推动科技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经积极申报和严格遴选,我市成功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园区),成为全国首批22个试点城市(园区)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

今年8月26日,中国科协调研组来我市调研“科创中国”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时,对我市试点建设成效予以高度肯定,要求我市再接再厉,积极大胆探索试验,积极打造一批科技经济融合的“样板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