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禄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毅然将公司生产基地从深圳内迁到咸宁通城,成立湖北三赢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手机摄像模组、指纹识别模组、车载影像模组、智能影像模组等四大数码影像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汽车、安防、平安城市、医疗、航空航天、智能家居、机器人、无人机、360、AR、VR等领域。投产以来,顶住了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三赢兴不仅在产品销量和销售产值上一直保持年增长50%以上的逆势增长,而且成功为飞利浦、华为、中兴、台湾华硕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一线手机品牌客户服务,已成为华硕电脑在中国大陆的唯一合作伙伴。据介绍,湖北三赢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摄像头产品已经遍布全球,正在为全球手机用户服务。公司的发展速度、行业口碑、品牌认可度高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2017年初,刘传禄计划兴建厂房,扩大再生产。可是一打听,通城县里的工业园没有充足土地。他转而把目光投向外省,到5月时,双方已经谈了几轮。咸宁高新区得知三赢兴公司扩规计划后,立马对接,承诺不仅解决土地问题,还一并解决厂房问题。原来,高新区内有一企业转产,厂房闲置。高新区回购了2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准备作为标准厂房进行重资产招商。双方一拍即合。当年6月,该项目签约落户咸宁高新区。研发技术培养人才“智能制造企业的竞争,核心是技术的竞争。只有保持技术的优势,才能保持市场的优势。”
湖北三赢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刘传福一语道破了公司高速发展的“秘诀”。十多年来,三赢兴把握市场的前沿趋势,持续加大新技术研发力度,每年以销售额的5%-6%投入产品研发。公司研发人员200余人,大多数是哈工大、华科大等名牌高校毕业生。2018年,三赢兴投入3000余万元科研经费进行技术攻关,高端影像模组的研发捷报频传。双摄、三摄模组成功量产,屏下光学指纹模组率先获得客户认证,智能影像产品获得汽车、无人机行业一线品牌认可,并于今年第一季度成功实现量产。“十年前,车间还是以人力为主设备为辅,现在全部转为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制造升级发生了质的改变。”
徐孝松说,公司的生产设备60%以上有自主知识产权,整套软件测试系统、控制系统是自主研发的。其中,公司的光学实验室建设达到业内最高标准,获得国际一线品牌客户认可。“自动化升级改造完成后,生产效率更高,产品精度更高,产品质量更加可靠。”
刘凌介绍,在同样的人力下,公司生产效率平均每年提升20%。“高大上”设备需要高素质工人。三赢兴和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院等院校合作,选聘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学生为一线工人。工人入职前进行一个月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工人管理严格,待遇从优。一批批优秀员工从一线工人中脱颖而出。抢抓机遇逆势上扬当日,记者在该企业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班赶订单生产。疫情期间,在瞬息万变的数码影像产品行业,三赢兴经受住了疫情和市场竞争两项严峻考验。“当时很多公司的客户和供应商都在为我们捏着一把汗,他们坦言,如果在2月下旬还不能复工,就只有‘忍痛割爱’另找合作伙伴了。”
咸宁高新区分公司生产部部长徐孝松回忆说,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他们在危机中寻找新的增长点,远程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新经济对摄像模组的需求大幅增长,每月销售额600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0%。对于大部分制造业行业来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不小挑战,但对于三赢兴来说,危中寻机的可能也不少。“包括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新基建’提速,为行业竞争开辟了一条全新赛道,我们只能加码技术创新抢滩突围,画出一条上扬的曲线。”徐孝松说,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制造了2.5厘米微距摄像头,4800万高像素摄像头,乃至一亿像素的高像素摄像头,自主研发生产的非手机车载摄像头已开始增量出货,华为生产线项目组被推荐为省工人先锋号。抢抓机遇,使得企业订单大幅增加,三赢兴的产能也扩大到去年的130%以上,而产能大幅度增长也让该企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今年公司新招聘员工600多人。“目前,根据我们客户市场的订单需求,我们产能不足。”徐孝松说,该企业已有12条COB产线,15条全自动SMT生产线,“我们正在扩大生产线,把隔壁的闲置厂房买了下来,正在装修,下个月就可以投产了。”据了解,今年,该企业在产线新增了多条全自动摄像头封装及全自动测试线体,同时加大对医疗及航拍器材,红外测温摄像头的研发投入,抢抓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加大生产力度,实行“集中作业、垂直管理”的工作模式,所有员工中午及晚上吃饭时间采用轮岗制,做到设备24小时不停机,产线全天候运转。“公司去年营业额突破12亿元,销售额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客户大都是世界500强和国内一线品牌企业,三赢兴已成长为行业内智能制造领先企业。”分公司总经理刘凌说,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内部股改,正在筹备上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