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讨,厘清路径广推介
通城县一方面组建学习考察组先后赴浙江义乌、河北清河、山东临沂等电商产业发展先进地区进行考察调研,助力谋篇布局、科学决策;另一方面通过深入基层对通城电商物流产业进行调研,充分征求意见,把脉发展民意。调研中了解到,通城县有着深厚的电商发展基础,近年来,该县依托阿里巴巴、供销e家等平台,建设263家村级电商服务站,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畅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2017年,通城电商协会正式成立;2019年该县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央财政拨付1500万元扶持资金。该县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已入驻企业28家,培养熟练电商专业技能人员4000余人,初步形成了1000多家电商实体企业和实体店运营的电商产业链,2019年网络销售突破10亿元。
通城县积极谋划,多次召开座谈会,展开大讨论。9月8日,该县邀请近50名全国电商企业代表参加2020年通城县电商产业发展座谈会,共谋通城电商产业发展大计。11月上旬,该县组团连续第三次参加进博会,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采取“线上+线下”方式,举行中国中部·湖北通城国家招商洽谈暨“游美丽乡村、购世界品牌”新闻发布会,扩大“朋友圈”做大“商业圈”,尽最大可能形成发展共识。
统一思想,细化措施明方向
通城电商产业取得了初步发展,但尚未形成聚集产业效应。如何实施电商创新升级发展战略,助力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该县在学习调研讨论和征求广大干群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发展电商产业作为发展绿色经济新引擎,经多层次多轮讨论后,制订出台了《中共通城县委通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试行)》,按照“服务优质化、配套先进化、环境优美化、智能信息化”的总体要求,依托白沙新城着力打造幕阜山电商产业村;以黄袍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油茶产业示范园为载体,建设通城县农产品电商城;以玉立物流园为核心打造县域电商物流产业园;以万雅国际商贸中心为载体,打造跨境电商产业新城;着力打造全国电商物流产业大县,为企业拓市场、为产品找销路、为产业添动力。
预计到2022年底,该县将集中建成一批规模化电商产业基地、电商产业园区和标志性、集聚性的电商聚集街道,培育形成一批特色突出、影响力大的电商小镇、名村、名企,形成以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为重点,以第三方交易平台、网上商城为龙头,新兴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网商生态群和电子商务产业链。全县实现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25%以上,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90%以上,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35%以上。
稳步推进,狠抓落实见成效
培育配套服务功能。该县根据“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多、群体规模大,组织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成立了通城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发展通城县电商协会会员单位,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性电子商务人才。通城电商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单位20多家、开展电商培训5000余人次,极大地增强了电子商务的从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实施跨境电商企业培育工程。实行“互联网+外贸”行动计划,实施跨境电商企业培育工程。支持外贸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实现优进优出,推动外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推动落实万雅跨境电商基地建设,完善软硬件设施。鼓励入驻万雅国际商贸中心的企业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电商转化改造。充分发挥该县电子信息、涂附磨具、医药健康产业、陶瓷建材产业和食品饮品等五大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通过积极对接省内线上运营平台,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和淘宝直播平台等多种网络营销手段开展产品、品牌宣传,有效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首批筛选的黄袍山绿色茶油、紫苏酱、麦市豆制品、茶叶和古苇清饮品等农特产品,全程提供送货到家服务,引领更多的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开辟网商销售新模式。
截至10月底,通城县外贸出口完成8.2亿元,同比增长35.5%,投资40亿元的通城万雅商贸城一期进口商贸街已建成开业,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全县发展电商应用和网店3600家,电商从业人员2.48万人,直播带货等活动解决滞销农副产品350多吨,通城产品正大步走向全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