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荆楚工匠”陈军海:守正创新传承砖茶技艺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开车从赤壁市往南,沿107国道行驶20多公里,便是“中国砖茶之乡”赵李桥。这个鄂南边陲小镇,因砖茶而享誉盛名。这里最大规模的赵李桥茶厂,是全国唯一一家获得“中华老字号”的茶砖企业。包含6大工艺、114道工序的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陈军海即是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从普通茶工,到紧压茶研究所副所长,他不断消化吸收砖茶制作技艺。在继承前辈制作技艺精髓的同时,不断探索新产品研发,为老字号企业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耳濡目染,踏上制茶之路陈军海的父母都是赵李桥茶厂的老茶人,他们1975年到厂里工作,第二年就在赵李桥茶厂的宿舍里生下了陈军海。从小闻着砖茶香味长大的他,生活之中处处皆是茶的身影。“我的父亲是一个发酵工,母亲在原料车间工作,每天他们上完班回到家里,身上都带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味,让人感觉安心又舒服。”陈军海说,由于父母亲的人缘很好,晚上经常会有茶厂的同事到家中串门。长辈们边喝茶边聊和茶相关的话题,气氛往往很热烈,这让年幼的他打心底就认可了“茶”这位老朋友。随着年龄渐长,陈海军离开茶场到外地读书,并留在外地工作。从前空气中飘散着的,让他觉得习以为常的茶香味,再也闻不到了。他这才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仿佛缺了点什么。1999年,陈军海的父母给他打电话,他们希望儿子回到赵李桥茶厂,继承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我顺理成章辞掉了外地的工作回到茶厂,一干就是20来年。”陈军海说,刚回赵李桥茶厂的时候,他进的是原料发酵班,愿望是能够超越父亲成为一名最厉害的发酵工。渥堆发酵是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首先要分辨茶叶的嫩度、含水量,并根据同一批次的茶叶决定投水量或洒水量。边上的水分容易流失,就需要多洒一点,中间的温度容易升起来,就要适量地少洒一点;这一堆量比较大,需要洒半个小时,那一堆量相对较少,只需要洒20分钟;这一堆需要用Z字形的手法来洒水,那一堆需要用工字形的手法来洒水……为了摸清摸透砖茶渥堆发酵的各个环节,他一头扎进原料车间,反复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傅的同时,却不甘于一成不变。有时,他在师傅交代要洒重一点的地方故意洒轻一点,在师傅交代要用Z字形手法洒水的地方,尝试用自创的洒水手法……他在实践中追求创新,边操作边思考,并拿出一个个本子边翻边记录,成功了就按照自己的方法来,不成功还是沿袭师傅的传统技法。因为陈军海的钻研精神,以及身上那股执着的劲儿,让他在原料发酵班脱颖而出,一年后便被调到了原料验收班,负责茶叶的验收工作。潜心钻研,在守与创中前行2000年,陈军海来到原料验收班。一心钻研茶叶的他,一上任便严格把控供应商送来的茶叶质量。偶尔遇到偷奸耍滑,往茶叶里掺假的,他发现后便及时上报给班长处理,绝不姑息。2010年,已身为原料验收班班长的他,主动申请到茶园去工作,学习茶园管理方面的事务以及茶叶初制的流程。他说:“茶叶农残超标的事情也常有发生,我希望自己能到第一线去,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问题。”到了公司的茶叶原料基地后,陈军海每天早上都会跟着师傅王琼林(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去茶园看茶叶的长势,运用生物防控技术提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以确保茶叶更加绿色、更加安全。之后,陈军海先后提任原料采购主任助理、品控部副部长、研发部部长,以及紧压茶研究所副所长。2015年,陈军海成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看来,所谓传承,就是承上启下。“承上,就是传承上一代的传统制茶技艺。举一个例子来说,用硬木作为斗模内衬压出来的砖茶口感是最地道的,但木斗模的成本很高,因为每天要压无数次,所以非常容易坏,要经常更换,而作为内衬的硬木换起来非常麻烦,所以很多新茶厂斗模的内衬不用木料,而是用钢模。途中也有领导出于成本的考虑,建议把木模换成钢模,但我们为了消费者能喝到最正宗的赵李桥‘川’字牌砖茶,竭力坚持,即使成本高一点,我们也不能放弃,如果把传统的东西都换掉了,我们还传承什么呢?我们作为代表性传承人,一直在坚守用最传统的手工艺,做出最具历史感的古老砖茶。”对传统制茶工艺有着执念的他,在师傅甘多平(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的“湖北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着以邓亮为代表的一批第六代传承人守正创新。“启下就是在引领下一代的同时不忘创新发展,时代在变化,对食品的要求也日趋严格,我们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一些变化。赵李桥茶厂新上市的袋泡茶,就是我们针对现代都市人群的需要,大力研发出来的新产品,袋泡茶在健康绿色的同时,饮用起来更加方便,古老的‘川’字茶将以全新时尚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陈军海说。通过不断实验探索,陈军海和师傅甘多平先后研发了“茶和天下”“七泡茶”“精碎青砖茶”“国礼牌坊”“绿韵”“保健茶”等近三十款新花色、新口感、新规格、方便型产品,为打开内地市场、应对新的发展和挑战奠定了基础。“现在提倡工匠精神,我觉得所谓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产品做到极致。”陈军海说。工匠精神成就了陈军海,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永远行走在奋斗的路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