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朱周是通山县慈口乡慈口村人,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663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成为通山县慈口乡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
20分钟后,一个穿着黄色T恤的男孩走进来,一脸抱歉地说:“真不好意思,辅导学弟学妹们的课刚上完,让您们久等了。”
眼前这个阳光帅气的男孩,与记者想象中那种农村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没有划上等号。
贫寒之家走出勤奋男孩
儿子考上清华大学,这在普通人家那是“金榜题名凯旋归”,但对朱周父亲来说却是“压力重重重几何”。6岁时,朱周父母离异,不久父亲不慎摔伤,落下腿疾,不能劳作。家庭的不幸没有让朱周感到自卑,而是更加懂事更加努力读书。虽然身处库区少有经济来源,但在叔叔、姑姑的接济和学校老师们的资助下,朱周顽强地读完小学和初中。
2017年,朱周从通山镇南中学考入鄂南高中,班主任兼物理教练左金辉老师发现他有数学和物理天赋,当年学校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四个奥赛培优班,左老师给他报了学校的数学奥赛培优班,并给他一本《新概念高中物理》教材。朱周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左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对他进行一次测试。
参加奥赛要不停刷题,高一上学期课程多作业多,朱周克服困难两边兼顾。有一天晚上10点下自习的时候,左老师塞给他一套奥赛模拟试题,让他抽空做做。按正常时间,这套卷子需三个小时才能答完。结果第二天早上6点钟上早自习时,朱周就把答得工工整整的卷子交给了左老师,他的学习效率让左金辉刮目相看。
参加省赛国赛一鸣惊人
高一下学期,在左老师的支持下,朱周专心准备物理奥赛。左老师为他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还为他购买了上百本物理教材参考书,而朱周也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教练布置的高强度训练题。一年多的坚持,7000多道题的磨砺,让朱周信心满满。
2019年9月,朱周到武汉参加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复赛。经过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复赛,朱周以湖北省理论考试第4名、总分成绩第5名荣获省级一等奖,并作为湖北省16名省队队员之一参加全国总决赛(咸宁市中学生学科竞赛历史上首次进入湖北省代表队)。
在2019年12月举行的全国总决赛中,来自32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的370名学生参赛。经过激烈角逐,评出一等奖103名,朱周以总分229分的成绩(距离金牌仅差4分)位列113名,荣获二等奖(银牌),并获得了清华大学物理体验营一等奖。
回到学校,朱周重拾高考文化课学习,因为他英语比较弱,英语和生物科任老师单独为他制定了教学计划,把耽误的课程补上来了。在高考中,他考出了663分的优异成绩,作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银牌获得者,他享有清华大学2020年招生录取的最高优录政策,今年5月份成立的清华大学未央学院很快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阳光男孩心中充满阳光
“朱周考上清华大学了!”慈口村民们奔走相告,朱周父亲朱忠好喜忧参半。
朱忠好拖着病腿,热情地招呼乡邻。老屋基的土房前年已经垮掉,只剩几根房木堆在屋基一角。房屋四周的山上,一颗颗橘子树上挂满了青果子,在没有一丘田的慈口村,那是一家人一年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看着满山的果子,朱忠好脸上的表情看上去和青橘子一样酸楚。因为无钱建房,为了让朱周继续求学,朱忠好在前两年就忍痛把老地基卖了1万元。目前住在易地搬迁房里,靠低保生活的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为儿子筹集到万余元学费和生活费。小学和初中资助朱周读书的姑姑,一家目前在通山县靠打零工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叔叔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好。
左金辉老师介绍,高中三年,朱周入读鄂高里劲牌赞助的“阳光班”,学校能减免的学杂费都帮他减免了,老师也纷纷解囊,为他赞助培训费和资料费,他的姑姑和叔叔及社会爱心人士也资助他生活费。
“这个孩子很懂事,从不乱花钱,而且个性开朗,乐于助人,与老师和同学都相处得很好。高考完后,他就跟着我们一起,指导高二奥赛班的师弟师妹。一方面可以让他提前适应大学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想帮他赚取一点学费。”左金辉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