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湖北省
咸宁市
经济
文章详情
穿越到宋朝点外卖
2022年01月20日
10
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如果要穿越到古代,你会选择哪个朝代?相信有不少人会选择宋朝。因为宋朝不仅经济文化繁盛,市民社会发达,各种美食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冷饮,更主要是那个时候已经有比较完备的外卖系统了。你不但可以足不出户变成饕餮一族,甚至还可以和今天一样给卖家予以点评呢。外卖至少起源于宋唐朝的长安有一个富甲天下的李姓男子,他喜欢上了一个杨姓女子,在山盟海誓之后,承诺说可以满足她的一切愿望。杨姓女子说,我是一枚小吃货,现在就想吃岭南的新鲜荔枝!有没有搞错?岭南距离长安几千里呀,在常温下荔枝几天就会坏掉的!杨妹妹,你纵然美若天仙,也不可太任性出此难题呀。可是,再难的难题也难不倒这位李姓男子。他当即点了一份“八百里加急”的订单,换人换马接力传送,终于在两天内把新鲜荔枝送到杨妹妹面前了。正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姓男子,可是点了一份“天价外卖”,这以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为这份“外卖”付出了后半生的代价。在宋朝,不仅市民使用外卖,就是皇宫里面也会点外卖,徽宗赵佶、高宗赵构、孝宗赵奢可都是“外卖达人”呢。周密的《癸辛杂识》中就记载了南宋孝宗点外卖的情形。在隆兴年间,孝宗组织观灯节,半夜时分馋虫上脑,于是就使用外卖点了“南瓦张家圆子”“李婆婆鱼羹”等夜宵送进宫里。看到美食,孝宗顿时食指大动龙心大悦,赶紧给外卖小哥打赏了:“直一贯者,犒之二贯”,也就是说本来只值一贯的食物,因为买家开心,就给了双份价钱。这跑腿外送,也是值了。外卖改变饮食习惯既然外卖已经成为官民都需要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谁来当外卖小哥呢?最开始可能只是店里的伙计来代步负责外送,但这架不住外卖的火爆需求,店里的伙计很快就hold不住了。这样一来,宋朝出现了专门的外卖小哥。古人没有电话、微信等通讯手段,如何点外卖?诸君又要为古人操心了不是?放心好了,什么也难不倒吃货王朝的子民们。家里人员相对富足的,可以派个人到饭馆下单,等食物上门照单付账就是。北宋时的欧阳修、苏轼都曾在家里或者小花园请朋友吃饭,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像我等单身宅男宅女怎么办?你可以事先和饭馆说好,连续下单一个礼拜或者更长时间,“闲汉”每天按时送到府上就好了。宋朝时勾栏瓦肆比较发达,它是当时人们特别喜欢的公众娱乐场所。如果你正在看一出精彩的戏文,恰好到了饭点,怎么办?这个时候,就有饭馆的伙计们上前询问,需要点什么外卖。你就继续欣赏戏文,坐等美食送上来吧。宋朝各种食物应有尽有,你看,夏天有麻腐鸡皮、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儿、冰雪甘草汤、荔枝膏等消夏凉品;冬天则有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角子等热气腾腾的烤肉,你还不馋得口水直流?加上外卖又那么方便,自然是心动不如行动了。“舌尖上的宋朝”可真不是浪得虚名。你也可以给差评在宋朝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点外卖的。宋朝时的饭馆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叫作“正店”,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星级大饭店,对不起,它不接外卖单哦。你想想,你给一个星级酒店打电话说点个“清炒土豆丝+芽菜炒饭”还外送到府上,服务生不当即挂电话或者把你拉黑才怪呢。据《东京梦华录》显示,北宋汴京共有正店72家,真不愧是世界大都市。第二种叫作“脚店”。这可不是什么洗脚屋,而是供来往行人歇息打尖的地方,属于比较大众化的饭馆。脚店既有专营店比如羊肉店、牛肉店、馄饨店等,也有各种美食应有尽有的大饭店,比如临安的大和楼、春风楼、太平楼等,其中不乏名厨主理,在城市里还有连锁店。这些饭店,都承接外卖。当然,由于外送成本较高,外卖也有最低消费。第三种叫作“分荣”。这种小饭馆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路边小店或者大排档。各种美食应有尽有,大家伙儿可以即买即走,也可以点外卖送到家里来,实在是方便至极。这种小饭馆最有特色,同时竞争也最为激烈,因此服务也最为周到,自然是选择外卖的重要对象了。我们今天的外卖多是用一次性降解餐盒,宋朝可比我们讲究多了。外卖都是使用精美的食盒,这些食盒一般使用木头做成,外面还刻有很多花纹,比较美观。这个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见得多了。考虑到食物种类较多,一般的食盒都分为好几层。同时,这些食盒下面还有一层专门盛放热水,以保证食客能吃到热气腾腾的美食。宋朝没有我们今天满大街的电动车,如何送外卖?这可真为难了那些“闲汉”们,当时的外卖只能靠步行来进行。因此,如果距离较远又想“立等食用”还真不太现实。但是,外卖小哥还是得尽快配送,以保证食客在最短的时间内享用到美食。食客们对外卖也可以进行点评,这既涉及菜品的色相和口感,也包括“外卖小哥”的速度和态度等。(本报综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