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招商引资怎么抓?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9日,我市通报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为什么要通报表彰?原因很简单,招商引资工作抓得好。毫无疑问,招商引资工作是一个地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招商引资工作究竟怎么抓?请看来自赤壁市、市财政局和电子信息产业招商专班的生动实践。坚持早、准、快、好——赤壁推动招商引资逆势前行今年以来,赤壁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冲疫情影响、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坚持“早、准、快、好”,推动招商引资逆势前行。储备“早”,提前做好项目谋划洽谈。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市提早行动,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形式与客商洽谈,开展“云签约”。该市着眼长远,提早启动“十四五”项目库建设,入库项目500个。判断“准”,精准判断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方向和当地发展补短板需要。列出招商引资目录清单,一旦发现投资意向项目,立即对号入座、准确作出判断。投资3亿元的嘉源集团年产8万锭纺织印染服装项目,能够补齐该市纺织行业产业链条中的纺纱缺项;天驰汽车城项目,能填补该市汽车消费市场空白。对这些项目,赤壁不犹豫、不迟疑,果断引进。决策“快”,

成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会商工作委员会,建立会商工作机制,对招商引资意向项目随时会商,及时决策。环境“好”,不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着力增强营商环境竞争力、吸引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力促进了招商引资。今年元至5月,该市签约项目43个,协议引资85.14亿元;新开工项目22个,新投产项目4个。打造政策“升级版”

聚焦总部“大本营”——市财政局当好招商引资“排头兵”近年来,市财政局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在政策、资金和服务上充分保障,积极发挥“排头兵”作用,连续3年获评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打造政策“升级版”。一是提高政策含金量。综合运用税收、奖补、贴息等政策,鼓励招商引资、引税、引才,最高奖励5000万元。二是落实政策不含糊。近3年,市级累计安排资金7.3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确保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兑现、落实到位。聚焦总部“大本营”,全力促进大项目落户。盯住企业总部招商,能够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该局主动对接红牛集团,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引进一条生产线落地咸宁,另一条北京基地生产线年内可望转入咸宁,预计可增加产能6亿罐,上交税收近1.6亿元。瞄准行业翘楚招商,实现发展共赢。该局克服疫情影响,充分运用视频网络等方式,做好项目对接服务,成功将满洲里木业“老大”引入咸宁,并设立企业总部。项目已于今年5月21日正式签约落户高新区,定于今年7月开始营业,年上缴税收可达亿元以上。念好“五字经”——电子信息产业招商专班做强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招商专班立足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念好“挖、甄、盯、破、效”五字经,围绕补链、强链抓招商、引项目,全力壮大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挖”,就是广交朋友,善挖信息。“甄”,就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招商专班负责人表示,筛选项目既要甄别真假,又要甄别项目是否符合我市产业方向和承载能力。如某电路板项目税收可观,因存在重金属污染,直接被招商专班“拒之门外”。“盯”,就是盯紧盯牢,锲而不舍。亚欧震达综合管廊项目最初选在江夏落户,通过专班不厌其烦地宣传政策环境,倾心洽谈,释疑解惑,多次帮助选址,最终不仅促成项目落户咸宁,企业还帮助招商专班现身说法,吸引众创管线支吊架结构件配套项目落户。“破”,对有明显意向的项目,尽力协调方方面面破解难题,推动落地。“效”,就是做好服务,达产达效。对已落户的企业,做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尽快推进项目建设。2019年底,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近百亿元,同比增长10%,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69%。自2017年以来,年均增长10%左右。电子信息产业已初具规模,成长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到2019年底,咸宁已建成电子信息企业8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72家,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企业19家,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