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秩春秋风华浸远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10月4日,咸宁市温泉中学举办建校50周年发展研讨会,两鬓斑白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少年,同样兴奋地聚集在翠绿的操场上,拍照留影、执手交谈。50岁的温中,培养了近25000名毕业生,承载着三代人、数万个家庭的期待和回忆。皓发童颜,共同书写着这所学校厚重的文化历史——咸宁笔架山下,鄂南高中、温泉中学、市实验小学,曾经名校扎堆。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鄂高、实小,包括红旗路中学、郭林路小学,都是从温泉中学同根分蘖。说温泉中学是咸宁城区教育的奠基石,恰如其分。温泉中学50年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学校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咸宁教育发展史。创业之路,筚路蓝缕百般艰辛1965年7月,咸宁专员公署成立,设在温泉村。当年11月8日,行政公署在自身办公场所未建的情况下,拨款2.28万元,筹建“咸宁专区温泉中小学”。时年38岁的朱敬中领衔新建学校。童齐圣、秦耀先、刘万鹏、祝敏遐等21位教师从咸宁、蒲圻、通山、阳新、武昌、鄂城等县被选调而来,投身新校的建设和教学。当时的温泉几近蛮荒之地,几经踏勘,新校最终选址笔架山南麓。1966年1月28日(正月初八),学校正式开课。全校8个班

170名小学、初中学生,借195医院幼儿园作为临时校舍,开启了自己在咸宁的求学生涯。当年4月,全体师生搬到新落成的校区——两排简单的平房,虽然建筑面积仅570平方米,大家却兴奋不已。温中第四任校长刘涛回忆,1972年他大学毕业分配到温中时,不敢相信这是一所中学——院子里有两排平房,是教工宿舍,院子外面有一排长长的平房,是教室,宿舍和教室的天花板用芦席隔成,十分破旧。教室前面是一个几百平米的操场,树着两个篮球架。操场、茶山,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温中学生的共同记忆。80年代,学生们还在捡拾煤碴改造操场跑道。90年代,学生们还要在笔架山上采茶完成自己的劳动课。1971年2月,温中开设高中部。此时,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齐全的教学体系,1968年至1972年,学校广纳人才,既引进一批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又大胆从

“五七干校”选调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领导和教师。逐渐完备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确立了其在咸宁地区教育界的领军地位。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在郭林路、红旗路设立小学、初中分部,两个分部后来独立办校。1977年7月,在“文革”结束重新恢复的首次高考中,温泉中学30多名应届毕业生考取大学,超过了通山、通城、崇阳三县录取人数总和,名列咸宁地区榜首。1978年11月27日,学校小学与中学(包括初中、高中)分校,分别命名为“咸宁地区温泉小学”和“咸宁地区温泉中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温中的校园面貌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先后修建了四层学生宿舍、实验仪器楼、大礼堂、教工宿舍、高中部教学楼、行政楼,并修建了校门。与此同时,一批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源源不断地从高校扩充到教师队伍中来,一批业务拔尖教师从各县选调上来。1980年,温中被省教委确定为全省18所重点高中之一,也是咸宁地区唯一一所。从野兽出没的荒山野岭到初具规模的学校集群,沧桑巨变的背后是创业者们筚路蓝缕,呕心沥血的付出。特色教育,咸宁教育靓丽名片进入上世纪80年代,温泉中学迎来她最辉煌的时期。1980年,温泉中学面向全地区各县招生。50名来自各县的尖子生被选拔进入“地区班”,温泉城区排名前50名的学生被编为“重点班”。1982年起,连续3年的高考均取得骄人的成绩:“地区班”的学生绝大多数被高校录取,其中80%以上的学生考入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复旦大学、国防大学等重点大学。“重点班”75%以上被录取到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等高校。1984年7月,在“有利于重点高中进一步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上级决定在温泉中学现有办学资源基础上组建鄂南高中。以大操场为界,温中多年积累的“家底”——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大礼堂等划归鄂南高中;7名管理人员、30名教师、“地区班”及

“重点班”的所有学生共460多人成为鄂高的创始人和主体。温泉中学被确定为地区重点学校,开始了其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程。当年,学校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决定重点办好初中和高中文科。加强素质教育,很快使温泉中学成为咸宁基础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该校的科技、体育、艺术活动层出不穷,学生在全省各类竞赛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励达2400余人次,其中学生黄晖在全国小发明大赛中获奖,受到杨振宁博士接见;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精彩纷呈,2015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足球特色学校……2000年,咸宁市外国语学校挂牌成立。一批批外籍教师来到该校,使校园增添了国际化色彩。学校校园文化空前活跃,温中创办的“英语文化节”,集中展示了学校特色教育及校园文化成果。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被批准为“全国外语实验学校”,成为“全国外语特色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九五重点课题先进实验学校”、

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评选“优秀活动奖”、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首批“湖北省教科所实验学校”、首批“湖北省绿色学校”、

湖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湖北省“

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咸宁市示范学校”、“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50强”学校、湖北省“平安校园”等。时至2008年,在市区教育布局调整的大背景下,温泉中学高中部停止办学,开始集中精力抓初中教育,初中教育质量始终处于全市领先地位。近年来,该校每年被鄂南高中理科实验班录取40人左右,考取鄂南高中300人左右,取得了让家长、学生、社会满意的成绩。特别是2015届中考,各项考核指标均创校史新高:鄂南高级中学录取该校学生443人,占城区考生的64.96%,其中600分以上50人,在城区占比71.4%;城区考生前十名中,该校独占第一至第九名;在鄂南高级中学暑期夏令营选拔中,温泉城区共93人入围,其中该校达71人。鄂南中学专程为温泉中学送来喜报,称赞温中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专注学生全面发展,为高中输送了一大批能力强、潜力大、劲头足、发展好的学生。中考成绩不断刷新纪录,充分展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温中,成为市民心目中满意的学校。展望未来,打造湖北一流名校10月4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美国、加拿大的2000余位校友回到温中。大家在参天的林荫大道搜索尘封的回忆,在母校师生的才艺展演中寻找青春的影子。新建教学楼鲜亮夺目、标准足球场四季常绿、塑胶跑道红白相间,读书角雕塑喻意深远……母校的巨大变化,令校友们无比自豪。2009年至2015年,温中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先后新建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改造了电教楼,拆除了南、北教学楼和实验楼等危房,修建了包括理化生实验室、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阅览室、舞蹈形体室等的综合实验楼,对逸夫楼进行了整体装修改造,新教学大楼建成并投入了使用,还新建了学生食堂和校门。温泉中学的变化,折射了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市委、市府明确提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几年,市政府对温泉中学的投入就达到4000余万元,全面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档升级、功能配套和环境优化。为解决困扰温中和实小多年的交通拥堵问题,市政府将茶花大道和东大门建设列入承诺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目前,面积约8000

平方米、投入约800万元的新东大门、新通道和教育广场正在建设;功能教学楼和风雨操场的建设也即将正式开工。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温泉中学校长袁慎彬说,一所好的学校除了基础办学条件、校园设施设备要够用好用、赏心悦目外,还要在校园内营造充满爱的和谐人际关系,让校园里不但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还要有嘹亮的歌声、运动场上的呐喊声,让学校成为广大师生特别是学生的学园和乐园。他表示,温中的教育理念是“把每个孩子当宝贝,让每个学生得成长”。教师要坚持爱生活、爱学习、爱教育、爱学生和爱学校,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育家;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发展和个性发展;学校要坚持“现代化取向、国际化视野、特色化立足、差异化发展”的科学定位,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与培养学生的应试习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做好结合,让广大学生既能在今天的考试中胜出,又能在明天的生活中获得终生幸福和发展的能力。在校友座谈会上,大家对母校的发展也寄予厚望。校友贺亦兵(78届高中毕业生,北京正皓律师事务所和北京联合奥华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说,看到母校的发展非常欣慰,希望温泉中学积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进行探索,主动与市场对接,打造全国名校;校友康晓阳(84届高中毕业生,香港证监会SFC持牌人,天马资产CEO兼首席投资官)说,创建百年名校,要在现有体制下有所突破,重视顶层设计,培养综合性人才。校友们说,希望温泉中学能以建校50周年为新的起点,保留朴实深厚的校园文化、弘扬包容开放的传统,与时俱进,以前瞻性眼光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名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