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湖北省
咸宁市
经济
文章详情
青龙山公园山体植被遭破坏
2022年01月20日
10
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近日,有网民在咸宁新闻网(咸宁论坛)上发贴称,青龙山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山体破坏严重,绿色植被破坏严重,如不迅速阻止开发行为,青龙山景色将面目全非。不少网民跟帖呼吁,为了咸宁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广大市民的美丽家园,请相关部门立即调查处理此事。近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调查走访。A记者调查:部分山体被破坏11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咸安文笔路的青龙山公园北门口。入园,发现小广场内人迹稀少。站在小广场远望,广场上栽种的绿色植被绿意盎然,再远处的青山更是郁郁葱葱。公园左侧是一排居民小区,右侧原青龙山部分山体已被挖开,形成一座黄色的小荒山。公园入口处张贴的发图纸显示,公园左右两侧,将建成两排居民小区。因此,黄色小荒山上不久将建起一栋栋房子。继续往公园内走,记者看到,在一片树林的旁边有一块六七平米的菜地。一位正在耕种的居民说,他们原来在公园附近开荒种了菜地,公园重新开发建设后,他们原有的菜地就没有了。现在的菜地是他们在公园内的一片空地上开发出的。“荒着也是荒着,还不如种点菜,免得浪费了。”记者一路走到青龙山公园西入口,除了北门小广场右侧的荒山,再无人为破坏的情况。附近居民钟女士、张先生表示,按照规划,公园除了北、西两个入口,还要新建两个侧门,因为公园还只建成了一期,后期工程还未完成,所以也未交付相关部门来管理。“开发时多少都会有些破坏情况发生,这个我们能理解。但开发商应尽量不破坏植被,并尽快完成开发工作,恢复附近居民的出行和休闲生活。”两位市民说。B开发商回应:绿色植被已补栽记者走访时发现,公园面积很大,但管理者和清扫人员却寥寥无几。在公园北门口入园小广场附近的一小区物业公司内,记者找到了公园管理者。对于公园北入口处右侧的小荒山问题,一名夏姓公园管理人员表示,公园入园处的两边原来确实是两处荒山,但荒山上并没有名贵的树木,大多都是杂草。公园在建设时,挖掉了一些山体,但并不存在植被破坏的情况。“公园的开发和保护,都是按照相关的规划和相关建设图纸进行的,而且有相关部门批文。”该管理人员说,公司建设时,确实有挖山情况,但网民说的恶意破坏山体、植被,并非事实。指着不远处30米宽的景观带,该管理人员表示,以前那里杂草太深,所以全部都翻新,除了铺上大理石地砖,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补栽了很多桂花树、樟树等。“公园里一旦存在人为破坏绿色植被的现象,我们发现一起就处理一起,但很难抓到破坏者,只得公司出钱再将破坏的植被补上。”负责开发建设公园的某房地产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青龙山公园于2011年开始建园,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使用,到现在,总共投资3000万元。该负责人坦言,一个工程在建设、完成时,一小部分居民有争议是正常的,但为了大部分居民的幸福,我们一定会把公园建得更好更美。他表示,公园全部建好后,将把公园管理权交由园林部门。C网民期盼:开发之前要保护据了解,目前,青龙山公园内现有林地面积1733亩,主要有马尾松、泡桐、樟树、杉树、针阔混交林等。关注此事的网民们纷纷表示,相关部门在修建公园时,应尽量保护好公园内的一花一草一木,希望以后的开发不要再出现山体植被破坏事件。网民“月儿”跟帖表示,他居住在青龙山附近,原来出门就能看到青山,回家就能拥抱绿园,可现在,出门看到的是房子,回家也是对着一排房子。虽然再也无法恢复原来的山体山貌了,但希望开发商能尽量保护公园内的绿色植被,让市民依然能感受到绿色的惬意。网民“失落的灵魂”、“傻丫头”说,要保护好这样一片城市天然绿地确实很难,但修建青龙山公园,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希望相关部门把好关,真正用绿色留住人心,将公园建成民生工程。网民“我是一个兵”说,公园是居民、游客常去的地方,更是展示一个地方文化形象的窗口,在入口处建广场,将原来的山体改变一点,重新修建,供市民游玩、休憩,是件好事。网民“梦飞”、“曾经沧海周围”说,2011年,我市投巨资修建青龙山公园,为市民创造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平台,优美的游园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称赞。一个民生工程要建好,确实是不容易的事。如今,我市正在大力开展城区环境集中整治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期盼市民及各部门都能加强素质教育,呼吁市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不要让破坏山体、破坏绿色植被的事情再次发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