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通供电服务最后100米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永安城区施工正酣,向阳湖镇全面铺开,马桥镇紧锣密鼓……咸安区的仲夏,城乡处处掀起供电接户线改造的热潮。供电接户线,就是由低压配电线路引至用户装置的线路。这段线路,最长不超过100米,是供电企业与用户距离最近的线路。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调、微波炉等大功率电器进入千家万户。但五花八门的接户线老化严重,用电高峰时常常引发阶段性“低电压”,导致客户报修频繁,影响了供电质量。为彻底打通供电服务最后100米,咸宁市咸安区供电公司积极向上级争取,被列入全省接户线改造工程试点县市区。“接户线改造能有效提升客户的供电质量和用电安全,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惠民工程。抓好这项工程,是供电企业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我们公司班子进行‘三严三实’教育的重点内容。”该公司总经理邵志刚说。小小的接户线,关系真的如此重大?咸安区怎样抓好这项工程?记者日前深入走访咸安区,一探究竟。距离更近了要求更高了“钟开明、孙国强负责拆线、架线,吴保松准备打钩、迁电表……”6月9日下午4时5分,站在鲁黄口村6组村民黄明东家门前,向阳湖镇供电所主任刘友钢迅速作出安排。这里是他们下午第3个接户线改造现场。黄明东家门前的电杆到他家只有20米。这段电线还是15年前农网改造时架设的,是16平方毫米的多股铝绞线,有的地方已经断股;好在他家偏屋上挂的电表还很新。这是前年集抄改造时更换的。“改了好呀,你们就靠近钉钩吧!”听说供电所的人来改线,黄明东从地里赶回来,连连表示支持。刘友钢他们相视而笑,大家迅速干活。“从电线杆到我们家电表是铝线,已经用了十几年。现在家里的电器越来越多,这电不够用了。”黄明东说,2000年时候,他家里电器只有电视机,除了照明,用电很少;现在家里洗衣机、冰箱、空调都有,夏天天气热更离不开电;前几年村里电压低,老停电,后来供电所换了一台大变压器,低电压是解决了,但从电线杆到自家电表这段线又让人不省心;加之向阳湖这一带风大、树木多,经常出现短路、跳闸等现象。拆下老铝芯线,换上崭新的电缆线;卸下“工”字铁,钉上电缆挂勾;重装电表,在表内安装3相4线接线端……半个小时后,黄明东家的接户线变了样。吴保松拧紧电表最后一个螺丝,从梯子上爬下来时背上已湿了一大片。“电缆接户线与老接户线相比有天壤之别。”到这里督办改造工程的咸宁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蔡军介绍,改造后,原来的铝绞线换成了铜芯电缆线,供电方式由原来的“一相二线”变成了“三相四线”,客户用电更安全、供电更稳定。这好比用户开车,原来走的是单行道的乡村公路,现在走的是三车道的高速公路。更有意义的是,改造后的供电线损将降低五、六个百分点,日积月累,可节约可观的电能。接户线改造,工序看似不多,材料都是省公司统一招投标后下拨,但施工中麻烦事不少。“与客户距离越近,服务要求越高。”刘友钢说,新换的接户线是电缆线,外面套有厚厚的绝缘套,比原来重多了,换线时需要在用户的外墙上打电缆挂钩,换下原来的“工”字铁。如果距离超过30米,有的还要另行架设电杆。大多数用户通情达理,不需要做多少工作,对方就同意施工。但有些用户却不配合:打墙眼、走电线、挂电表毕竟有损房屋美观,用户不乐意;有些地方的风俗是,家有孕妇的用户很忌讳订钉、打墙眼;原接户线设计有缺陷,极少数有窃电前科的人再也打不了新接户线的主意……所有这些施工不利因素,都是一线员工必须要面对的。“协调工作量很大,我们每天都在磨嘴皮子。”

咸宁市咸安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朱雪坤说,施工中最大的困难是协调问题,各基层供电所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有时工作实在是做不通的,只好各尽所能求助于熟人、朋友和当地村组干部。令人欣慰的是,接户线工程确实是惠民工程,绝大多数用户都支持。听说施工队进村了,斩关村6组70岁老人刘圣松特意赶过来向刘友钢他们表示感谢。原来,刘圣松是一个老木匠,靠修理农具、做家俱赚点养老钱。他家门前老化了的供电接户线一直给他惹麻烦:有三次大雨造成短路,木工机器烧坏了;有时电压低,机器无法启动;更多的是风稍微大一点,树枝搭上电线,电就没了。这事搅得刘圣松的木工活难以为继。6月8日,向阳湖供电所施工队彻底改造了他家的接户线,新换了近60米电缆线。第二天,老刘试机,机器平平稳稳转了一上午,他高兴坏了。9日下午,向阳湖供电所的施工队来到斩关村9组台区,从A03号电杆迁改接户线,村民黄华喜、黄国强、黄草和三家共用一根接户线,电表原来挂在黄草和家墙上,接户线改造后需要换地方。黄华喜家距电杆最近,而且可以绕过树障,施工最方便,黄华喜听了施工人员的意见后二话不说,当即同意在他家新房打挂勾、挂电表。“原来供电线路有问题,家里的空调一直用得少;特别是三伏天,空调基本上是摆设。现在把线路改好了,今年空调可以发挥作用了。这样的好事怎么能不支持呢?”黄华喜说出了他的内心话。这样的事例,在各地都有。正是由于供电员工的辛勤劳动、广大用户的大力配合,咸安区供电接户线改造工程正在全区如火如荼铺开。供电更可靠用电更放心“原来,刮风下雨都要停电,让人伤透了心。接户线改造后,两个多月来,湾子里没停过一次电。”6月9日,汀泗镇长寿村12组组长张进说。长寿村12组是一个偏远小山村,从107国道进去有10多公里路程,共有23户人家,每月用电量1500千瓦时左右。它与同村的13组共用一台变压器,属宝塔供电所中肖台区。张进介绍,10多年前农网改造时,湾子统一安装线路和电表,用上了便宜电。但是,接户线都是细细的裸铝线,村民都叫它“赤膊线”,一遇到刮风下雨天气,就与竹林和树林搭上了,不是线路短路,就是闸刀断路,村民得打电话给近20公里外的供电所,忙乎半天才恢复供电。“这下可好了。今年正月过后,供电所组织专班改造中肖台区,电杆、电线、电表都换了,没要村民一分钱。”

张进兴奋不已,边说边打手势,“你看那接户线,都是皮线,指头般粗大呢。”村民陈新江家的二层楼房就在村湾路口,家里空调、电炒锅、电钣煲、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原来,电压不稳,电炒锅、电饭煲成了摆设,经常用煤炉、烧柴火做饭。”说起接户线改造,她有一肚子的话要说,“现在可好,什么电器都可以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她有三个出嫁的女儿,大年初一初二都来拜年,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可也有不少遗憾。那段时间湾子里负荷很大,电压很低,电烤炉、空调用不上,大家只好烧柴烤火,烧水做饭时也是如此。小女婿不高兴,“又回到解放前了”;二女婿开玩笑,“农庄时兴柴火灶呢”;大女婿叹口气,“大家将就将就吧”。用电不方便的丈母娘家,成为女婿们的畏途。听说长寿村12组改了电,三个在城里上班的女婿,经常利用双休日来看丈母娘,“吃的、玩的、用的都是带电的,跟城里一个样”,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据宝塔供电所主任阚勇介绍,中肖台区共有用户39户,线路总长700米。接户线改造前,该台区因主线为裸铝线,穿经山林、竹林时漏电现象严重,加之部分用户在线路上私拉乱接窃电,造成该台区月均线损率在50%以上,而且居民用电不稳定、不安全,投诉现象较多。今年3月下旬,宝塔供电所根据上级部署,投入近10万元,精心组织人力、物力对三肖村台区进行接户线改造工程,把线径16、25平方毫米的裸露铝绞线换成35、50平方毫米的电缆线,把手工操作的机械表换成远程控制的电子表,表后线也统一“换装”,伞状、蛛网状的接户线乱象成为历史。中肖台区接户线改造是国网咸宁市咸安区供电公司的第一个工程,也是一个样板和示范工程。接户线改造不仅让山里人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也大大提升了农村电网末端设施的建设水平,农村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得到可靠保证。目前,台区没有发生一起断电事故,线损率也降至5%左右。改线更惠民居民更期待“接户线什么时候改呀?我们一大家子都等着盼着呢。”8日,马桥镇高赛村7组村民王智华急切地询问供电所主任金武林。“快了,这不到你家摸底吗。”金武林一边察看老线路走向,一边了解王智华的家庭用电情况。王智华家有9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嫂嫂没分家,两层楼的房子里共装设了两台空调、两个热水器、两个电视机、三台洗衣机,还有电脑、饮水机、电磁炉……一个月要用四、五百元钱的电,是村里有名的

“万瓦户”。“自从供电所帮我们换了变压器后,电压稳定多了。”

王智华说,过去组里几十户人家共用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空调带不动,灯泡微微亮,2013年供电所给7组增加了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电压基本正常了,家里10多台电器派上了用场。可好景不长,一遇大风雷雨,从电杆到他家电表那段线不是冒火就是跳闸。听说所里将抢在夏季高温到来前把接户线改好,王智华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在永安办事处同心路社区同心路小区,居民刘移民也拉着宝塔供电所主任阚勇的手:“我们小区什么时候改线?能不能把表后线也改一改呀?”“近期就启动,表后线改造问题我们再向上级汇报。”

阚勇的爽快回答让刘移民感到十分满意。他领着大家一栋一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察看接户线、电表和表后线。同心路小区共有9栋楼、267户,房子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旧楼房,居民大多是一家机械厂的下岗工人,接户线和表后线都是线径16平方毫米的铝绞线,老化破损现象严重,已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安全用电和用好电的需求。“电压不稳,一到用电高峰就起火短路,大伙都提心吊胆的,关心关心咱们下岗工人呀。”“您放心,所里把同心路小区纳入下阶段改造的重点,力争让大家过一个凉爽的夏天。”“用户的期待,就是供电人的使命。”朱雪坤介绍,今年3月4日省公司作出接户线改造的部署后,第二天我们公司就对工作进行周密安排,成立专班,分解任务。全区共有13个供电所、419个台区、两万多用户纳入首批接户线改造工程,总投资736万元,今年6月底全部竣工。同时,加强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严格按省公司台区低压接户线改造技术规定组织施工,对按工程节点计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表彰奖励,对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单位将纳入《营销质量考核》。作为全市的试点,该公司创新工作方法,将接户线改造工程与农网改造、智能化电网改造结合起来,线径16、25平方毫米的裸线和皮线都换成4×25、4×35的电缆线,手工操作的机械电表换成远程控制的电子表,大大降低农村配电网损耗,提升供电质量及供电能力,解决农网低电压及供电卡口等问题,消除了用户用电安全隐患,为咸安区乃至全市全省的接户线改造工程积累宝贵的经验。“接户线实质上是国家电网公司服务居民用户的最后100米,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100米,打通这关键的100米,真正让用户满意,就是我们供电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重要体现。”

朱雪坤如是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