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凸显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崛起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一个个金黄的吊瓜和鲜美的黑木耳,昭示着特色产业茁壮成长;一片片翠绿的竹林和荗密的树木,孕育着成功和希望;一栋栋新农村建设点和拔地而起的小洋楼,提升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一项项惠民政策和一个个富民强乡的决策,呈现出政通人和的喜人形势;正在建设中的生态旅游公路和已经刷黑的公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些,都是崇阳县港口乡正在悄然发生的巨大变化。“过去的一年,港口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幕阜山区连片扶贫开发这一历史机遇,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活力、富裕、美丽、文化、幸福“五个崇阳”建设目标,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富饶港口为着力点,更加注重项目和环境建设,更加注重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更加注重民生和谐建设,全乡上下呈现出农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聊起2014年的工作,港口乡党委书记杨清丹和乡长程系鹏如此感慨。回顾2014年2014年全乡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完成情况:工农业总产值达5.1亿元,同比增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同比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80元,同比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15万元,同比增长23%;招商引资任务预计可圆满完成4000万元任务。其主要做法:——封山育林见成效,绿色生态经济进一步推进封山育林坚持不懈。连续3年对全乡13个行政村和乡村两级5个林场共28万亩山林实施全面封山育林,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植树造林持之以恒。黄独岩500亩植树造林基地成为石漠化荒山治理的样板,全乡群众植树造林热情空前高涨,全乡已累计植树造林30万株,新建200亩以上植树造林基地16个。——产业调整上台阶,特色产业板块进一步形成传统产业喜忧参半。楠竹是港口的传统产业,喜的是经过多年的抚育,楠竹品质大大提升,楠竹蓄积量达到6万余亩,种植楠竹的观念深入人心;忧的是竹木市场疲软,引进的4家楠竹加工企业如今正常生产的只剩2家。特色产业前景看好。吊瓜种植面积扩大到4000余亩,基本完成了“越蒌2号”新品种的更新换代,瓜农年亩平产值可达3000至5000余元,市场行情看好,辐射带动高枧、金沙等地发展吊瓜生产。一村一品蓬勃发展。横岭的吊瓜、石岭的黑木耳、小东港的三文鱼、柏岭的湘莲、北山和畈上的野外牛羊放羊等村种养殖业蓬勃发展,山地草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野外畜禽养殖大户发展到78户,与楠竹、吊瓜等传统特色产业形成良性互补。——平安创建有成果,和谐社会氛围进一步浓厚平安创建硕果累累。港口派出所8月份破获特大盗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追回赃车36辆;网格化管理完成13个村5970户22548人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2014年5月荣获咸宁市平安创建综合考评第一名,5月11日,咸安政法委组织咸安各乡镇(街道)政法书记组团来我乡学习交流平安创建经验。幸福工程影响深远。“幸福工程”100万项目资金惠及港口50户计生家庭,国家部委、省、市、县领导多次来港口视察指导工作,河南商丘、孝感等地的计生协先后来港口参观考察。2014年被推荐为省卫生计生委表彰的计划生育基层基础示范乡镇。文明创建丰富多彩。广场舞、象棋等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分别荣获县农村广场舞“锦绣天城”杯比赛一等奖、县第九届中国老年象棋赛二等奖;畈上提琴戏获邀参加崇阳县第九届提琴戏剧节汇演;诗词楹联协会港口分会全年发表作品70余篇,被评为市先进单位;港口(武汉)商会挂牌成立,捐资5万元资助30余名贫困学生就学;乡关工委季刊《关爱》按期发行,2014年3月被评为全国五好关工委先进单位。——基础建设大提升,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交通建设实现大跨越。白界公路高堤至塘口段改造升级路面刷黑工程已全面完工,环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港口段8.7公里土建工程基本完工,港佛公路硬化升级工程即将完工,连接白霓、铜钟、金塘以及通山杨芳林乡“四大出口”全部畅通,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能力大提升。投资1000万元的高堤河畈上、游家、小沙坪、小东港等四个河堤险段整险加固工程全面完工,修建加固河堤3169米,成功经受“7·04”、“7·15”两次特大洪灾考验。农田水利建设大飞跃。完成高堤三村3000亩基本农田整理工程,实现阡陌成行,排灌有渠,运输有道;规划2015年完成石岭、油榨、港口三村3000亩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农村电网改造大升级。完成白霓至港口16公里35千伏高压线路改造升级工程,完成港口集镇至塘口8.2公里22千伏高压线路改造升级工程,改造完成畈上、塘口、大梅等13个台区农村电网。——作风大转变,谋事创业合力进一步增强群众路线教育深入民心。在全乡广泛开展具有港口特色的“手牵手、面对面、心连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500余名党员干部牵手1000余户农户,现场办公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37条,党的群众路线落地生根。粮食直补、农机购置、低保救济、危房改造、水库移民后扶等一系列群众关心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也代表崇阳县接受农村综改检查顺利通过评估考核。村级换届选举顺利完成。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3人,交叉任职26人,其中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11个村;干部调整幅度大,新任村支书7人;年龄普遍下降,新进班子成员45岁以下31人,其中35岁以下9人;学历整体提高,村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20人,其中新进大学生2名,中专生3名;妇女干部13人。公益事业建设如火如荼。2014年全乡新修硬化村级公路5公里,维修公路7.2公里,新修、维修水渠5000余米,新建桥梁2座,维修塘堰7座,新建蓄水池3座,铺设自来水管道7.6千米。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游家村按照“一园、一场、一廊、一楼、一业、一中心”的“六个一”乡村格局,建成休闲小公园1200

m2,栽种苗木10000余株,新建村文化活动广场1900m2,新建村卫生综合服务楼300

m2,新建通组公路1.5公里,完成覆盖全村2000人口的安全饮水工程。北山、塘口、小东港等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相继启动。石岭、油榨、小沙坪等村开展“四化同步,美丽乡村”建设,共计绿化家园栽植18万株杉树、2万株香椿树。展望2015“我们乡将利用优势生态资源,紧咬‘生态’不放松,争做‘金港生态线’上的排头兵,做好山水田园文章,发展绿色经济,实施‘一主(港口)一副(塘口)’新型城镇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幸福、和谐新港口”。

谈及2015年的工作安排,港口乡党委书记杨清丹和乡长程系鹏信心十足。——统筹乡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宜居港口科学规划建新村。加快推进港口集镇、塘口集镇“一主一副”新型城镇建设,发挥集镇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继续支持游家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小东港、北山、塘口等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抓好高堤河沿线景观提升工程。计划在白界公路沿线新增栽植桂花8000棵,在高堤河两岸沿线新增栽植崇阳县县花——桃花,进一步延伸十里画廊风景线,着力打造一道崭新亮丽的景观。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栽植树木,建立小竹园、小果园、小花园,营造各具特色的立体网络化的绿色居住环境。以民为本保稳定。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创新社会“1+X”管理模式,认真落实定期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无重大恶性事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扩大计划生育“幸福工程”影响力,倡导新的生育观念;切实抓好特困群众、特殊群体的社会救济、民政救助工作。提升素质树新风。持续开展“平安港口”、“幸福港口”创建系列活动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支持诗词楹联学会,老年书画学会开展送字、送对联下乡活动;支持“草根艺术团”开展“五一”、“五四”、“国庆”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完成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一五一十”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宜业港口大胆创新,抓住幕阜山连片扶贫开发的契机,积极策划项目,努力争取上级配套项目和政策扶助,重点打造生态示范区,建立崇阳县南部生态屏障,形成天然氧吧;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对林业实行“管、封、引、造”,打造森工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楠竹、吊瓜种植加工业、茶产业、山地立体种养殖、生态休闲度假等特色产业,探索建立森林补偿机制;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开展产业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跟踪好上海华荣科技、江苏昆山汽车减震器、上海祝呈大理石等招商项目;认真搞好项目的推进工作,落实专人专班跟踪服务,及时帮助外来投资者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挖掘资源潜力,激发旅游活力,建设宜游港口做好“山”文章。争取将我乡八一林场、分金林场建设成为森林公园,打造原生态天然氧吧;利用山地地形条件发展真人CS、户外拓展等集运动与娱乐为一体的娱乐项目;依托山地自然分布进行立体种养殖,发展农家乐。做好“水”文章。利用优质山泉水养殖三文鱼、中华鲟等名贵鱼类,开发休闲垂钓项目;争取项目在大东港修筑水库,在高堤河游家段修建节制阀形成人工湖,建设水上游乐园。做好“洞”文章。开发利用好港口乡境内现已探明的两大溶洞——水晶洞(白色溶洞,全国仅有七家)和西龙洞,从主题化、科技化、立体化等方面整体规划,打造华中地区特色溶洞旅游景区;以溶洞为中心修建别墅、亲水平台、登山步道等,开发农家乐、休闲垂钓等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充分挖掘资源潜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富饶港口更加注重强化农业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优势产业的发展,设立特色农产品加工奖励资金;抓好优势农产品基地机械化程度,加快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完成已规划的基本农田整理;注重水利等基础建设投入。更加注重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传统楠竹产业。加强楠竹抚育管理,建设高品质、高产示范基地;鼓励支持种植大户利用资产入股等方面联合建厂;引导企业建成品加工生产线。做强特色吊瓜产业。进一步拓展吊瓜种植规模,推广新型吊瓜品种,着力打造港口吊瓜自主品牌。做优茶产业。利用优质水田在环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两旁栽种生态观光旅游茶,在北山岩、桃树窝岩等高海拔山上栽种高山云雾茶,做优茶产业。四是做精特色养殖产业。做好林下生态立体养殖(高山牛羊、山鸡、牛蛙),扩大养殖规模,加大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力度,发展生态牲畜、水产养殖,做大品牌,做强基地。更加注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动员农村种养大户、运销大户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基层农业服务中心和农资服务企业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加强吊瓜等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和管理;搭建乡政府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更加注重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力度。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等培训工程,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港口现代农业发展。——加强自身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建设幸福港口。解放思想,切实提高效能。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帐乡管、“一事一议”等工作流程。推行竞争性项目,不搞平均主义,让有限项目资金发挥更大效益,把项目更多地运用到那些有利于港口长远发展的事情上,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单位和干部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让项目资金更好地惠及更多的港口人民。依法行政,加强法治建设。完善和健全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转变作风,紧密联系群众。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有关规定和县纪委干部管理四项制度,强化执行落实,倡导立说立办、雷厉风行、埋头苦干的办事作风。用制度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地处崇阳县南部的港口乡,享有生态屏障、天然氧吧的美誉。生态经济初显成效,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干群关系日益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秀美村庄处处呈现,宛如一个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