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能忘却的抗日将士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核心提示:抗日战争期间,不计其数的英雄儿女,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咸宁这片土地上冲锋陷阵,抛洒热血,涌现出了钱亦石、钱瑛、聂洪钧、钱远镜、黄全德等抗日名将,也涌现出了徐达成、徐亚栋、刘达安、王义存等抗日平民英雄。他们永远是咸宁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革命英烈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革命理想,用短暂的生命之火,将革命的红旗插遍咸宁大地,让革命火种在这里熊熊燃烧。今天,我们重温抗战历史和英烈们的感人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灵的洗礼。咸宁抗战名将钱亦石(1889—1938)咸安马桥镇钱庄村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著述丰富、见解精深而蜚声当时文化界,被董必武誉为“红色教授”,是一位革命活动家,中共早期革命理论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力投入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病逝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赠送“哲人其萎”挽幛。钱瑛(1903-1973)咸安马桥镇肖桥村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被派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后,参加洪湖根据地和潜江县委的领导工作,建立一支红军游击队。先后任中共湖北省工委委员、湖北省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等。1973年7月26日在北京病逝。聂洪钧(1907—1966)咸宁人。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鄂南农民革命军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闽浙赣军区政委、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第一方面军总部副参谋长、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中央粮食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1966年病故于北京。何功伟(1915—1941)咸安区桂花镇柏墩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何功伟回咸宁,建立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同年11月17日,被敌人秘密杀害。中央组织部、中央青委称之为“全体青年的楷模”。赵国泰(1915-1974)崇阳县青山镇磨刀村山屋赵家人。幼家贫,8岁为佣工。1930年,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到崇阳,赵国泰投军,为司号员,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年解放本溪的最高指挥员。他曾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4年11月在大连逝世。让鬼子害怕的孔耀庭图/文蒋绶春彭志刚童金健在赤壁市、崇阳县接壤地带,有个叫中坪的地方。70余年前,那里曾打响一场酣畅淋漓的抗日伏击战——中坪之战。抗战英雄孔耀庭抗战的传奇故事,在那里口口相传。据史料记载,孔耀庭1905年生,1941年去世,是赤壁官塘驿林场中心坪村包官山人。青年时在农民运动影响下,投身革命,是一位身份复杂且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其最大的功劳是抗日。孔耀庭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跟随共产党人李绍先闹革命;后因遭到蒲圻(今赤壁市)反动政府通缉,在国民党十三师万耀煌部任连长;后因十三师调往陕北“剿共”,他跑回茶庵岭任联保主任,协助湘鄂边中心县委铲除残害革命战士的刽子手宋介凡;1938年拉起一支1500余人的地方队伍,后接受国民党九战区司令部整编,成立湘鄂赣边区游击六队第八支队。88岁的孔繁珍老人是孔耀庭的堂弟。他回忆,孔耀庭身高1.75米左右,不胖不瘦,不穿军装,经常穿一身灰色衣服,骑着大马,很威风。日本鬼子都怕他。别人看见日本鬼子就跑,他看见日本鬼子不但不跑,还要打。有一回,在赤壁车埠,孔耀庭与鬼子打了一天一夜。“那危险啊,孔耀庭差一点就被鬼子抓住了。”孔繁珍老人回忆说,那时,孔耀庭与鬼子对打,中间只隔三间屋子了,孔耀庭还不走,勤务兵为保护孔耀庭,就把他背走了。车埠一战,孔耀庭部队打死鬼子40多个。在孔耀庭影响下,包官山全村百姓奋起抗日。只要有鬼子三三两两进村,村民就会想方设法弄死鬼子。后来,鬼子纠集部队进村报复,放火把村里房子烧了。“鬼子进村烧房子时,我正好在家,衣服都没有来得及穿,就跑了出去。可是,我爸爸被鬼子抓走了。”孔繁珍老人说。孔耀庭打得最有名的一仗,就是中坪之战。1941年的一天,日军拼凑2000余人,分别从汀泗、崇阳、蒲圻三队围攻随阳中坪孔耀庭部驻地。当时孔部驻扎在中坪的兵力有一大队李子庆的两个中队、三大队费盘民的3个中队,另外还有八支队大队部直属的1个机枪中队、1个特务中队共约700余人。中坪周围全是崇山峻岭,山峦起伏。日军进入山地即迷失途径,骑兵无法施展威力。日军大部队从一座大山腰上经过时,驻扎在铁门坎总扼各路咽喉的队伍对日军进行猛烈扫射,日军无处躲藏,官兵马匹死伤甚众;驻守随阳山初见成效的队伍凭险阻击,与日军激战,打死打伤不少日军。这一仗后,第九战区任命孔耀庭为湘鄂赣挺进军第六纵队司令。可惜,委任状抵达包官山时,孔耀庭已因肺病于1941年秋离世,时年36岁。百岁抗日女兵牛义卓记者王莉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严兵杨平7月23日上午,在温泉办事处希望桥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市休干所,探访百岁抗日女兵牛义卓老人。一进门,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倒饬庭院里的一株盆景,她就是牛义卓老人。老人精神抖擞,腰不弯背不驼,走路也不需人扶,就是耳朵有点背。牛义卓老人1914年4月19日出生在河北省安国县,至今已101岁了,想当初,她在抗日战线上,也是叱咤风云。说起抗日的岁月,牛义卓老人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候,牛义卓在妇女救国会做秘密情报员,只有15岁的她经常和村里几个姑娘一起,挽着篮子送信。为什么让你们几个小姑娘送情报?牛义卓笑眯眯地答道:“小姑娘不会引起注意。我们送情报,就跟电影里演的一样:挽着一篮子鸡蛋,把信藏在篮子里,因为年纪小,不像是干革命的,不会引起鬼子注意,这样很容易蒙混过关,把情报送出去。”尽管我们在电视上见过诸多抗日战争片,但对我们身边经历过抗战岁月的人是如何打鬼子的还是很好奇。牛义卓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在河北安国,她和另二个女同志合伙把日本哨兵引到房里,将他消灭,让村庄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为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我们钻洞,挖地道,在地下开会……”牛义卓说,为了消灭更多的鬼子,她们总能急中生智,巧妙周旋。说起这些,不得不提到牛义卓老人的老伴。据老人最小的儿子——54岁的许旗军介绍,父亲也是一名地下党员,父亲母亲是在革命中结成患难夫妻的,感情一直很好。“老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牛义卓老人一直强调:自从随丈夫南下到咸宁,

1988年老伴去世时74岁,留给家人的就是35元钱,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他一生清廉,不贪钱不霸道,一辈子没收过别人的东西。家人一次不小心代收点青菜,还写了深刻检讨。去世时,唯一留下的就是对党的忠诚和清廉做人,多做善事好事的品德。如今,牛义卓老人尽管百岁高龄,但是特别喜欢看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如《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十送红军》、《东北抗日联军》等。采访时,老人就打开着电视,看抗日战争片《猜拳》。采访快结束时,老人在卧房拿出了几枚自己珍藏多年的纪念章,还带上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章和我们一起合影。(摄影鲁一凡)抗日平民英雄徐达成:缴获枪支百余支徐达成(1913—1945),通山南林桥大坪人,少年时家贫,未曾入学,七八岁时开始劳动。成人后,为逃避民团抓丁,进山狩猎,成为一个好猎手。1938年11月,日军侵犯鄂南,徐达成携妻随村民进山避难。1939年冬,日军数十人闯进山中,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奸淫烧杀。徐达成的妻子也未能幸免。徐达成怒火万丈,邀集知心朋友共商打击日军。1940年初夏的一天,徐达成见一日兵追寻妇女,用计将日兵骗上楼杀死,缴步枪1支。有了枪,徐达成胆子壮了,邀约青年好友10余人自动抗日。他们先后打下西山岭等地的碉堡数座,缴枪10余支,组成青年抗日义勇队,由徐达成任队长。1941年的一个秋夜,徐达成率义勇队3人,摸进文化尖煤矿日军掌柜住房内,用杀猪刀杀死掌柜妲已,缴短枪1支。之后,许多青年参加徐达成的义勇队,义勇队发展到30余人。1942年夏季,徐达成带领精干青年农民10余人,夜袭铜盆岭碉堡,全歼守敌20余人,缴步枪20余支,轻机枪1挺,还捣毁敌山炮1门。1943年,他率领突击队员从文化尖背后的悬崖攀上山顶,配合国民党军新编十三师,全歼盘踞在制高点的日军。3年间,徐达成领导当地青年农民从日军手中缴获长短枪100余支,义勇队发展到100余人。他们的宗旨是“义务抗日,亦兵亦农”。随着抗日斗争的发展,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崇阳、咸宁、阳新等地,成了一支流动作战的抗日武装,徐达成被当地群众誉为“抗日独胆英雄”。(整理:记者马丽)徐亚栋:火烧日军军火库南林桥位于通山西部,是武昌至长沙公路线上的一个重要集镇。日军攻陷武汉及鄂南各县后,为了南侵湖南,进攻长沙,在那里建立了据点,设有兵站、军火库。军火库设在主桥徐家祠堂里,日军不仅在祠堂内外戒备森严,而且在祠堂背后文化尖等制高点建筑了碉堡,专门派有部队守卫。1941年是日军进犯通山的第四个年头,7月7日这一天,日军为了庆祝他们侵华战争“武运长久”,在南林桥据点大摆筵席,看守军火库的日本兵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他们将徐家祠堂的大门上闩落锁,以为太平无事,放心大胆睡大觉。在这个仓库里,有一个做仆役的少年名叫徐亚栋,通山南林干垅村人。1939年日军摧毁他的家园,杀害他的亲人,他被抓进据点当了苦力。由于他当时不满16岁,为人又老实、勤快,得到了日军的信任,被派到军火库里当了仆役。夜深,仓库里的日军鼾声如雷,徐亚栋怎么也睡不着,觉得这是个报仇雪恨的好机会,便悄悄地起床。见日军卧房蜡烛还点着,他机智地将蜡烛移近引火柴,燃起大火。顿时,仓库里子弹、炮弹声震天动地。文化尖守敌以为中国军队进攻据点,急忙用机枪封锁周围道路,然后向山下扫射。住在山下的日军以为山上碉堡被中国军队攻占,也纷纷还击。山上山下的日军混战了一夜,直到天亮才知军火库被烧。等他们赶来救火,里面的日军已全部被烧死。(整理:记者马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