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老伴去世时74岁,留给家人的就是35元钱,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他一生清廉,不贪钱不霸道,一辈子没收过别人的东西。家人一次不小心代收点青菜,还写了深刻检讨。去世时,唯一留下的就是对党的忠诚和清廉做人,多做善事好事的品德。如今,牛义卓老人尽管百岁高龄,但是特别喜欢看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如《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十送红军》、《东北抗日联军》等。采访时,老人就打开着电视,看抗日战争片《猜拳》。采访快结束时,老人在卧房拿出了几枚自己珍藏多年的纪念章,还带上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章和我们一起合影。(摄影鲁一凡)抗日平民英雄徐达成:缴获枪支百余支徐达成(1913—1945),通山南林桥大坪人,少年时家贫,未曾入学,七八岁时开始劳动。成人后,为逃避民团抓丁,进山狩猎,成为一个好猎手。1938年11月,日军侵犯鄂南,徐达成携妻随村民进山避难。1939年冬,日军数十人闯进山中,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奸淫烧杀。徐达成的妻子也未能幸免。徐达成怒火万丈,邀集知心朋友共商打击日军。1940年初夏的一天,徐达成见一日兵追寻妇女,用计将日兵骗上楼杀死,缴步枪1支。有了枪,徐达成胆子壮了,邀约青年好友10余人自动抗日。他们先后打下西山岭等地的碉堡数座,缴枪10余支,组成青年抗日义勇队,由徐达成任队长。1941年的一个秋夜,徐达成率义勇队3人,摸进文化尖煤矿日军掌柜住房内,用杀猪刀杀死掌柜妲已,缴短枪1支。之后,许多青年参加徐达成的义勇队,义勇队发展到30余人。1942年夏季,徐达成带领精干青年农民10余人,夜袭铜盆岭碉堡,全歼守敌20余人,缴步枪20余支,轻机枪1挺,还捣毁敌山炮1门。1943年,他率领突击队员从文化尖背后的悬崖攀上山顶,配合国民党军新编十三师,全歼盘踞在制高点的日军。3年间,徐达成领导当地青年农民从日军手中缴获长短枪100余支,义勇队发展到100余人。他们的宗旨是“义务抗日,亦兵亦农”。随着抗日斗争的发展,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崇阳、咸宁、阳新等地,成了一支流动作战的抗日武装,徐达成被当地群众誉为“抗日独胆英雄”。(整理:记者马丽)徐亚栋:火烧日军军火库南林桥位于通山西部,是武昌至长沙公路线上的一个重要集镇。日军攻陷武汉及鄂南各县后,为了南侵湖南,进攻长沙,在那里建立了据点,设有兵站、军火库。军火库设在主桥徐家祠堂里,日军不仅在祠堂内外戒备森严,而且在祠堂背后文化尖等制高点建筑了碉堡,专门派有部队守卫。1941年是日军进犯通山的第四个年头,7月7日这一天,日军为了庆祝他们侵华战争“武运长久”,在南林桥据点大摆筵席,看守军火库的日本兵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他们将徐家祠堂的大门上闩落锁,以为太平无事,放心大胆睡大觉。在这个仓库里,有一个做仆役的少年名叫徐亚栋,通山南林干垅村人。1939年日军摧毁他的家园,杀害他的亲人,他被抓进据点当了苦力。由于他当时不满16岁,为人又老实、勤快,得到了日军的信任,被派到军火库里当了仆役。夜深,仓库里的日军鼾声如雷,徐亚栋怎么也睡不着,觉得这是个报仇雪恨的好机会,便悄悄地起床。见日军卧房蜡烛还点着,他机智地将蜡烛移近引火柴,燃起大火。顿时,仓库里子弹、炮弹声震天动地。文化尖守敌以为中国军队进攻据点,急忙用机枪封锁周围道路,然后向山下扫射。住在山下的日军以为山上碉堡被中国军队攻占,也纷纷还击。山上山下的日军混战了一夜,直到天亮才知军火库被烧。等他们赶来救火,里面的日军已全部被烧死。(整理:记者马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