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崇阳县白霓镇油市村。3月13日,春意融融,记者走进了油市村。一排排洋楼藏在青山绿树间在油市村,看着直通村子脚下的水泥路,亲历了“老大难村”变为“全省最美乡村”,三组村民李正华感受颇深。“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排对排,眼看它火起来……”在李正华自编的歌谣里,连着他的苦与乐、梦和盼。半年前,他还和家人一起拥挤在狭小的平顶房里,“有些瘆得慌”。现在,李正华坐拥200平米的洋楼,被儿子戏称为“隐藏的土豪”。在油市村新农村建设中,村里一栋栋小洋房巍然矗立,排排相对,形成新的“茶园社区”——在白界公路旁边废弃老茶场荒坡上,与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起,油市村新建了一排排村民小洋楼,总计30套,占地30亩,规划建设80户。另投入200多万元,配套了文化广场、休闲娱乐等设施。建设“为推进城镇化建设,茶园社区是我们探索的一种新模式。目前,全部楼房被村民抢购一空,效果显著。”白霓镇党委书记庞祎介绍,新社区建设采取“科学选址、统一规划、群众自筹、招商代建、项目配套、保本销售”的模式,由村委会按照“五个统一”,即统一三通一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代建、统一立面装饰、统一配套设施,进行建设。村支书李德军介绍,根据村民订房需求,开发商自筹资金建房,最后以建筑成本价卖给村民。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口服务,招商代建,村里做配套”。“开发商利润虽然薄了,但没有库存压力,稳赚不赔。这样老板愿意做,村民愿意买。”李德军说,村干部和村民买房代表组成质监组,全程监工和跟踪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一套两层半的楼房,既宽大又实惠,只要17万元,且质量有保证,基础配套工程不要操心,经济又实惠!”像李正华一样,村民心里算着一本“亮堂堂的账”。不仅如此,村里建起了全县首个民间卡拉ok厅,能容纳500位村民高歌共舞。村民笑说,这可是我们的“草根大舞台”。一条条水泥路带活一方生态游来白霓者,无人不知油市。入油市者,无人不知古堰湾!在当地人眼里:古堰湾是“有千年历史的大堰”,也是一个声名渐起的旅游风景区,更是一个即将被引爆的“财富增长区”。“别看现在这般模样,以前一片荒芜。”忆起创业初期,古堰湾老板蔡光忠不胜感叹,7年前,这里充斥着灌木杂草,坑洼小道。2008年,
40岁的蔡光忠,从沿海印刷业务中“急流勇退”,返乡经营农业,从村民手中流转200多亩林地,开辟果园,成立以“古堰湾”为品牌的开发公司。200亩—800亩—1200亩,这组从2008年到2014年的经营数据,清晰地描绘出古堰湾7年间逐步壮大的成长轨迹。100万—200万—700万,这组从2008年到2014年的销售数据,同样清晰地呈现出古堰湾业绩7年间“逐浪高涨”的趋势。“现在,这里原草原木原生态,吸引着众多游客接踵而至。”
蔡光忠说,历时7年,从单一的果园经营,到引入农家乐,再到开辟有机稻种植,已形成全方位的经营格局。在QQ空间里,他坦言:山里人,路,就是生活,就是希望,就是一切。有了自己开辟的第一条水泥路,古堰湾有了新的开始,而新农村建设中的村级公路,又带来了新的机会,新的业绩增长即将来临。蔡光忠口中的“新农村建设中的村级公路”即“堰下至油市村段村级公路”。去年,在农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该县交通局耗资200万元,将堰下至油市这条9公里路逐一硬化。“这段9公里的路,途径古堰湾,带来了新的人气。”
蔡光忠兴奋不已。更让他兴奋的是,随着第五轮
“三万”活动的启动,途经全村且连通省外的白界公路,正在拓宽美化。“白界公路和堰下至油市段的村级公路相互交织,这将给景区带来更大的人气,两路交织的一段将成为财富走廊。”
在蔡光忠的筹划里,“四季采摘果园——吃农家乐——赏古堰湾——农家体验游”的旅游路线,将受追捧。一件件实事成就一个个梦想漫步油市村,道路沿线的景观树相映成趣,村委将主干道沿线的低矮旧房统一拆迁,进行升级改造。“谁能想象到,在以前,这里还是人们口中说的‘沿路搭、沿路建、厕所连着店;鸡巡逻、鸭执勤、猪圈对大门’的
山村呢?”村民感叹。小楼房整齐划一,普通民居错落有致,休闲广场上散摆着石凳石桌,健身广场上各类健身器材俱全……改变来自于革除积弊!村委认为,村庄整治,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扎扎实实的实事工程。一时间,村委启动村容村貌整治行动——盘活“三万”工作队扶持资金,投资3万多元修建28座垃圾池,覆盖全村10个组;投资12万元,对七组垃圾遍地的近3000平方米河湾,进行绿化、硬化,建成休闲娱乐小广场。“逢年过节,都要开展卫生检查,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实行专人专岗,及时组织垃圾清运。”
村干部介绍,村里还组建了志愿者小分队,由村民代表、组长、党员代表组成,每十天集中清运一次垃圾。不仅如此,一个个实事项目相继实施——按每亩260元价格,返租村民无法耕种的烂泥地,开挖精养鱼塘50亩,去年一年为村里增加固定收入7万元;返租村民的低产山坡地,连片开发集体茶园近千亩……目前,在油市,村级集体经济勃然兴起。到明年,村人均收入将达到两万多元。甚为可观的是,“千家万户种植模式”已悄然兴起,村民自发开辟新茶园,并联合创办“茶叶抚育基地”。“我们都期待村子拥有自主产业,成为富甲一方、影响一域的崇阳版‘华西村’。”在村委蓝图里,将继续探索村子长足发展模式,使“每一个油市人都因油市而自豪”。油市村名片油市村地处崇阳县白霓镇南部,与铜钟乡相邻,由原铜梓铺、油市两村合并而成,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农户546户,总人口2081人,村级集体经济总产值250万元,纯利55400元。如今,它已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四化同步”整体推进村、国家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