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非对称优势
试图“以小博大”虽然越南近几年不断增加军费开支,但基数仍然偏小,不得不考虑将相对有限的资金用在最关键地方——加强潜艇部队建设,以期获得最大的威慑能力2009年越南与俄罗斯签订的购买潜艇合同价值20亿美元,大大超过其2008年全年15亿美元的军费开支。越南为什么舍得花这么大价钱购潜艇?首先,数据显示,2008-2011年,越南是亚太地区军费开支增幅最大的国家之一,增幅达90%。据《简氏防务预算》计算,2013年越南的军费开支达到37.8亿美元,到2017年前,军费开支将达到49.2亿美元,总体将增长30%。《简氏防务预算》进而分析称,越南之所以不断从俄罗斯及欧洲等国购买大宗武器装备,主要还是得益于其能源部门在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上获得的实际收入。越南海军以壮大潜艇部队为抓手,是为了谋求非对称优势。虽然越南不断增加军费开支,但基数仍然偏小。反观越南海军武器库,需要更新换代的武器占了绝大多数。在“基洛”级潜艇到来以前,撑起越南海军装备架构的主要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排水量在1000吨以下的“毒蜘蛛”级、“闪电”级导弹艇,满载排水量约2100吨的“猎豹”级护卫舰,另外还包括几艘袖珍潜艇,一些鱼雷快艇等。没有大中型水面舰艇。资料显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越军高层就将组建潜艇部队作为建设“正规化、精锐化和逐步现代化军队”的重要环节。为此,越南一方面积极自研潜艇,同时也通过各种手段从其他国家引进潜艇。据媒体早前报道称,越南曾以“大米换武器”的方式成功地从朝鲜购入两艘微型潜艇。但越南军方很快就明白仅仅依靠这两种方式,并不能助力海军快速组建一支东南亚地区实力最强的“水下威慑部队”。就在越南一筹莫展之际,俄罗斯抛出了橄榄枝。未来一旦6艘“基洛”级潜艇全部加入越南海军,即使保持1-2艘在港检修、1-2艘轮训的方式,越南至少能不间断地保证2艘以上的潜艇执行战备巡逻任务。2
打破东南亚海上平衡
加强与俄印军事关系越南采购最新型“基洛”级潜艇,同时打破了东南亚原有海上强国在潜艇数量与质量方面的双重优势,进一步加深了与俄罗斯的军事联系,并通过请印度海军帮忙培训潜艇官兵,密切了与印度的战略关系长期以来,东南亚国家受财力所限,对海军投入基本采取谨慎态度。东南亚各国海军装备的较大型水面舰艇总数不多,装备的潜艇数量更少。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分别从瑞典、法国、韩国采购了二手潜艇,成为东南亚各国海上作战力量的第一梯队。这种力量均衡在越南购入“基洛”级潜艇后,正悄然发生改变。韩国《高丽海军论坛》此前发文称,越南一次性采购6艘最新型的“基洛”级潜艇,同时打破了东南亚原有海上强国在潜艇数量与质量方面的双重优势,并将彻底改变东南亚海上战力格局。除了希望拥有海上军力优势,越南购入“基洛”级潜艇,还希望借此进一步加深与俄罗斯的军事联系。评论认为,越南与俄罗斯签订的“基洛”级潜艇购买合同及潜艇基地维修计划,将进一步深化两国军事关系。而俄罗斯借此机会,既挣到了大量外汇,更为其重返东南亚埋下伏笔。此外,这也将进一步促进越南和印度的军事联系。据外媒2013年报道,作为扩展两国间战略与防务关系计划的一部分,印度海军将帮助越南训练500名潜艇官兵。印度海军早在1985年就引入了“基洛”级潜艇,拥有更为丰富的潜艇使用经验。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训练将持续数年,是在海军领域让河内和新德里建立更密切战略关系的若干努力之一。打造两座“海岸堡垒”构筑进出南海前进基地建成后的芽庄潜艇基地,将和金兰湾海军基地互为“犄角”,成为越南的两座“海岸堡垒”,构成越南海军进出南海的重要前进基地越南选址芽庄作为“基洛”级潜艇的停靠基地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首先,芽庄面向南海,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冷战时期,由于金兰湾被租借给了前苏联,越南退而求其次,将芽庄打造成为越空军苏-22轰炸机基地,芽庄港也成为越军水面舰艇开往南沙的主要出发地。其次,港口设施比较完善。潜艇是一种极其强调隐蔽性和突然打击能力的作战工具,因此其基地往往需要建造专门的地下或岸洞出口以实现秘密出击。与此同时,潜艇基地还需包含一系列通信、指挥、后勤和技术保障、维修等设施。作为越南国内为数不多的重要海军基地之一,芽庄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改装成“基洛”级潜艇基地的技术、财力成本相对较小。再次,毗邻金兰湾海军基地,战略地位突出。金兰湾被群山环抱,南北由两个半岛合抱成葫芦形的内外两个海湾,水够深、驻泊面积大、海湾开口小,是世界上最好的深水港之一。然而考虑到潜艇活动的机密性,越南海军并没有选择“热闹”的金兰湾作为潜艇基地,而是选择距离其不远的芽庄。可以预料,建成后的芽庄潜艇基地,将和金兰湾海军基地互为“犄角”,攻防兼备,成为越南的两座“海岸堡垒”。(本报综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