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通城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黎时斌提出出资买下百丈潭酒厂的产权,振兴通城传统产业。“百丈潭酒业多年来的品牌积淀吸引着我,我坚信它一定会在改革发展中焕发生机。我在外从商多年,我愿意尽自己的力量,为振兴家乡酒业做一点事情。”黎时斌说。重新焕发生机的百丈潭酒业,正在着力打造50亿酿酒产业,坚持“时尚,百姓,实惠”的经营理念,让“百丈潭边走,方知世上有好酒”这句俗语在消费市场上名符其实。传承何乾泰,源于中国药都江西樟树,立于赤壁三国古城,创办于1934年,至今已历787载春秋。1905
年,“何乾泰”药铺创始人何敬德之父何清恒,只身一人,来到赤壁市开设“乾泰顺”药店。何敬德受父亲影响,深知诚信经营的重要性,非常注重医德、药德。据原蒲圻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的蒲圻人物传记《漫话莼川》第三辑记载,何乾泰药铺经营的中药材、药品,都是何敬德亲自挑选、采购并加工、炮制,因此价格较市面低,质量较同行好,份量给到足,医疗效果好,取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好评,赢得了口碑和市场。1939
年,蒲圻霍乱流行,何敬德自习自研,精心炮制出一种专治霍乱的中成药,摆在店铺门前,公开赠送,不取分文。1982年,年近古稀,身患重病的何敬德,在看到病人求诊面露为难之时,依然仄身,强忍身体不适,坚持给患者看病。还反过来安慰病人:不要紧,我把脉,儿子开方。“何乾泰”第二代传承人何柏平不仅继承了父辈的医术,也传承着父辈的医德。他编写了《药店决策》、《质量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一系列规范性企业内部标准文件。如今,年逾七旬的何柏平也依然坚持坐诊何乾泰,将何乾泰的医德医术发扬光大。1994
年,第三代传承人何川组建湖北何乾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如今拥有13家连锁大药房,申请了六大类商标专利。何川说:“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动何乾泰走出去服务更多的人。”创新位于赤壁市赵李桥镇的赵李桥茶厂创始于1949年,是我市唯一的“中华老字号”。72年来,茶厂累计供应“边销茶”43万吨。赵李桥茶厂的绝活是“砖茶制作”,这项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茶厂副总经理甘多平看来,企业能有今天的成绩,最关键的便是坚守了对祖传技艺守护传承的初心。记者走进赵李桥茶厂,一栋红色房子格外醒目,这是茶厂专门建的川字茶博物馆。博物馆里,一张张照片、一块块青砖茶、一件件旧物件,静静地诉说着川字茶的故事。“赵李桥砖茶有着繁复的制作技艺,一代代茶人一脉相传,薪火不息。”甘多平说,厂里有一幅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谱系图,是他们的“传家宝”之一。而另一方面,面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冲击,走过72年的赵李桥也在不断适应现代年轻人的需求。项目部部长张再兴说:“需求是会变化的,我们既要传承古典的口感,也要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正是基于这一思路,赵李桥茶厂专门成立创新工作室,针对年轻人青睐的轻量便携化青砖茶产品,破解技术难题,研发销售新产品,让传统青砖茶变现代“轻”砖茶。销售总监罗进启介绍,该公司在选料、用料、配料、口感、工艺控制、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标准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研发了“世纪川承”“标准版年份系列”“洞茶今昔”“青米二合一”等100多款新花色、新口感、新规格、方便型的“轻”砖茶产品,为内地消费者感受青砖茶、米砖茶的“中华老字号”文化魅力提供了产品基础。去年,赵李桥茶厂与安徽农业大学缔结校企合作,通过课题研讨,结合生产实践,开展“青砖茶毛茶样氟含量”等30余项研究,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今年,茶厂继续加大投入,新建小型化、智能化、清洁化生产线,加深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开发更多新产品,让传统产业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机。据初步统计,今年,赵李桥茶厂产量将达到10000余吨,预计产值突破8亿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