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湖北省
咸宁市
经济
文章详情
影述红色故事屏显革命初心
2022年01月20日
10
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咸宁市遵循传播规律,以覆盖率、到达率、认同率为目标,深挖地方党史红色资源,全媒体制作《党史上的咸宁记忆》系列短视频,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创新,一场场视觉盛宴让党史学习新意无穷、潮味十足,形成“实、信、鲜”的宣传效果。一、新颖定位:“短视频”打造“活教材”。1.直观真切的历史再现。系列短视频以革命事件为纲,以革命先辈为目,精心选取建党以来发生在咸宁的12个重大事件、关键场景、重要人物,以人带史、以史绘事,挖掘众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通过大量珍贵历史影像、革命遗迹遗址、场景特效,形象展示了咸宁地方工农运动、反帝反封建系列斗争、创建的全国首批县级红色政权、鄂东南苏区根据地建设等鄂南革命斗争史,概括讲述了彭德怀、罗荣桓、钱亦石、钱瑛、何长工、吴德峰、何功伟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让观众在现代影像中倾听岁月回响、重温奋斗历程。2.深入浅出的科普讲解。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案例,配合娓娓道来的解说,让遥远的革命史实和客观的历史人物贴向受众、贴近现实。主题鲜明,视频标题多不过十字,少则三字,高度概括了讲述故事的核心要义,每个故事背后都蕴含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结构清晰,每期视频或以具象的党史物件、或以事件发生地开篇,引出时代背景,继而阐述具体故事、人物,最后配以评论、点题升华,群众一看就明白、一听就理解。语言出彩,十余名省市党史专家组成专班撰写文案,反复修改十余次,每集视频呈现时间仅4分钟左右,内容精炼、表述简洁,有真情实感而不矫揉造作。3.切合需求的选题设定。整个片子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历史与现实、全国与咸宁、宏大与细节、事件与人物相结合,不同程度涉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还涵盖近期战疫脱贫故事,符合“四史”学习要求。系列视频回顾战火纷飞的年代,阐释悲壮感人的红色故事,艺术的震撼、灵魂的触动、信念的升华,增强了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价值认同和行动自觉。周家大屋、羊楼洞公墓、陈寿昌烈士陵园等咸宁本土红色资源,黄菊妈、何功伟、钱瑛等家乡党史人物,让人们感到英雄就在身边、党史并不遥远,激发了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动力。二、创意表达:“小叙事”讲好“革命史”。1.以立体化的元素“吸引人”。系列短视频契合了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表达习惯,短小精悍、大气磅礴。片中充满了激情昂扬的红色元素,战争场景、历史文物、英雄人物等贯穿其间,为受众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气韵生动“革命画卷”。视频中展示了大量的咸宁自然风光和经济发展、群众生活、乡土文化元素,与历史画面交融,诱发了公众的家国情怀。此外,欢快动听的主题曲、宏大壮阔的航拍图景、悠扬和谐的背景音乐、唯美高清的电视画面等全要素呈现方式,有效满足了现代人收听需求。2.以场景化的情节“打动人”。一个个真实生动的人物和故事,一个个直抵人心的画面和细节,赋予历史以真情和温度。《冷水坪的游击岁月》中“风雪之夜,战士们能用稻草和树叶当被子盖”;“身许马列安等闲,报效工农岂知艰。壮志未酬身若死,亦留忠胆照人间”陈寿昌用生命践行誓言;五道涧刑场,何功伟高唱《国际歌》,走过一百多级台阶,慷慨赴死,生命永远定格在26岁;黄菊妈丈夫早逝,“三儿两女”全部献身革命;羊楼洞公墓里,内蒙宁城县周国玉烈士侄女长跪墓前嚎啕大哭……艺术的感染力、情感的穿透力,让观众产生共情、共鸣、共振。3.以具象化的精神“影响人”。短小轻快的微视频润物细无声,引导党员干部感悟、领会、传承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比如《汀泗大捷铸铁军》,对应的启示是:不怕牺牲,做奋战新时代的铁军;《彭大将军驰奔鄂南》,对应的启示是:面对复杂局势,要善于学习,要敢于实践,要坚定信心,要艰苦奋斗;冷水坪的游击岁月》,对应的启示是:越是困难,越要坚持,信仰领航,乘风破浪;《陈寿昌用生命践行誓言》,对应的启示是:共产党员,要做身先士卒的表率,关键时刻必须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羊楼洞边慰英魂》,对应的启示是:奋进新时代,既要有“向我开炮”的牺牲精神,又要有“向我看齐”的表率意识。三、多元互动:“融传播”形成“大流量”。1.全媒联动引关注。线上线下载体相结合,“纸屏网声端”矩阵传播,全方位全领域持续推介。《党史上的咸宁记忆》系列短视频在学习强国、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极目新闻等重点平台及咸宁市属各媒体及客户端、公众号等同步播出,当即引发强烈的社会关注。截至8月上旬,10多个主流新媒体平台播放量达1000多万次,#党史上的咸宁记忆#微博话题阅读量240余万次,百度词条搜索结果160余万条,引起咸宁党员干部和社会群众的广泛讨论。2.话题设置促传播。咸宁市专门发文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观看《党史上的咸宁记忆》,并纳入支部主题党日讨论,系列短视频传播及其话题迅速扩散,成为全市上下热议的话题。湖北日报等省内主流媒体对系列视频进行报道评价,咸宁日报、咸宁广播电视台等市内媒体持续转载报道,获得了舆论的广泛支持和认同。网络大V和普通网民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发言评论,扩大了系列短视频的学习受众面。广大党员干部也在学习讨论中更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3.权威点评强记忆。举行《党史上的咸宁记忆》系列视频创作宣传座谈会,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讨论发言,畅谈感受。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认为,系列视频成为咸宁乃至全省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一份生动教材,为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创新实践和鲜活案例。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说,视频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体现在报道模式的创新、产品创新、节目形态和制作机制的创新。全国人大代表、崇阳县白霓镇市村支部书记程桔感言:系列视频很精炼,很适合年轻人学习,这些故事激励我们年轻人奋勇前行,给我们前进的动力。(作者单位:咸宁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