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参加工作20余年以来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待病人如亲人,尽心尽力为患者解除痛苦;坚持崇尚医德,恪职守,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2020年在新冠病毒肺炎抗疫战中亲临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多次被评为医院优秀先进工作者。在省级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参编著书一部。
全力救治义不容辞
“今天他的情况比昨天抢救时好了一点,但也要时刻注意监护,有问题第一时间呼叫。”“你要相信自己,要相信我们医生,一定会战胜病毒的。”2月23日早上9点,崇阳县人民医院ICU重症病房内,该院救治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危重症救治组副组长杨继红正在对重症患者逐个进行检查。
“这是我的工作常态,每天我都在和死神赛跑抢夺病人。”杨继红说。疫情发生后,崇阳县人民医院作为崇阳县首批定点救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第一责任人、副主任医生杨继红首当其冲,接到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任务的当天,杨继红立即根据感控要求对ICU病房进行改造,并且迅速调配物资为救治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我们要做到有备而战,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说。
1月27日,ICU病区开始接收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救治难度高是面对的首要难题,自从第一例危重患者进入ICU开始,除了短暂的睡眠休息,ICU的病房和办公室就成了他的家,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了他唯一的牵挂。
每天早上6点钟左右起床,7点开始翻阅患者资料,重点查看危重症患者的资料,包括呼吸频率、血气分析、体温、血常规等指标。
8点,裹上厚厚的“铠甲”,经过重重关卡,开始去隔离病区查房。查完房后,再次查看患者资料,主要是一些治疗指标的恢复情况,总结患者病情特点,与云南援崇医疗专家团队讨论诊疗方案。
在这期间,还需做好准备随时与同事一道抢救突发紧急状况的病人,等到一天工作结束,已是晚上9、10点了。
完成了病房的救治工作,他还得查看各种有关新冠病毒的研究资料给自己“充电”,睡觉时已是次日凌晨1点左右。
这样的工作日常,杨继红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
他随同医院专家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开展会诊治疗,战斗在最危险的“死亡地带”。连轴转的杨继红也感到疲惫,但患者期待的眼神,加上团队的密切配合让抗疫一线的他愈战愈勇,顽强乐观。“云南援崇的医疗专家缓解了我们不少压力。”杨继红坦言。
同舟共济一马当先
“ICU是生命的最后防线,我必须全力以赴,不负生命重托!”杨继红说。
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传染风险极大,特别是在近距离操作时,感染风险更大。每当需要进行床边救治时,他总是第一个进入病室。
在病房里,杨继红雷厉风行、果敢坚毅。在相处之中,他又是同事心中的暖心大哥。
“每一次突发情况的救治,一马当先的总是他,每一次他都对我们说,有需要再喊我们,其实,我们都知道,他是尽量保护我们!”说到杨继红,他的同事们都湿了眼眶。
这位暖心大哥,也有特别严厉的时候,那就是初期进行新冠肺炎的诊疗培训和对防护用品穿脱的考核。为了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杨继红总是严格要求他们熟练掌握防护技能,避免上岗后出现感染的情况。
“最危险的治疗操作就是气管插管,不仅要亲密接触病人,还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导管位置,可能患者的一个呛咳,分泌物都会喷射而出,稍有不注意就会被污染。”杨继红的“战友”告诉记者,又一场突发急救的插管还是杨继红亲自完成的。
“经常操作都面临感染的风险,说不害怕那是假话,但也容不得我们害怕。只要看到病人,脑子里的惧怕就没有了,只想着怎么救人。”杨继红说,ICU=Icareforyou(我来照顾你)。虽然他也为人儿女、为人夫父,但在进入ICU的时候,那份对生命的敬畏和责任,早已战胜了内心的恐惧。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没有人不怕死。既然选择了医师这门职业,我必须首先对病人的生命负责。”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杨继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