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反映家中无口罩,为其送去口罩”“下午录入摸排外地返咸人员90人”“晚上B5-1-1302家宝宝发热”……2月15日当天的工作笔记里,记录着从早到晚大大小小十几件事。而这,还不是全部。手机里新加的几十个群、几百个好友每天消息不断。小到代购一包盐,大到亲人去世要送葬,还有问政策、提建议的,半夜三更还有人打电话。“我的工作天天面临的就是这些琐碎的事情。事不大,但件件都是民生需求。”谭荣芬说。白天,谭荣芬和网格员金红霞入户摸排、入户测体温,一千多户要全部跑遍。晚上,把资料录入整理上报,工作量巨大。“特别感谢志愿者帮了大忙。”谭荣芬说,志愿者这么热心,自己更要冲在前面,有确诊病例的楼栋她和金红霞上,把风险留给自己,安全留给他人。2月12日上午多云一次无声的视频上午,志愿者肖继从物资点领了菜来到B6栋一楼。他没有敲门,而是绕到后阳台,透过玻璃向屋内一位老人打招呼。老人看见他后为他开了门,肖继将菜放好,又检查了一下老人的米桶是否有米。然后接过老人的手机,打开视频通话。视频那头是老人的女儿,父亲不能言语,对着女儿笑。女儿看到父亲好好的,也放下心来,对肖继连声道谢,老人也频频点头致谢。这位老人听力、言语不便,平时靠剃头为生,也不太会用手机。肖继作为志愿者,在一次送菜上门的过程中得知老人独居在家,便将此事告知了志愿团队负责人吴义三,从此揽下了这位老人的大小事。“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有19位独居老人,我便安排志愿者对他们进行包保服务。”吴义三说,不仅为老人送菜,还要照顾其他生活需求,让独居在家的老人感受到温暖。这是小区全封闭期间的3个普普通通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疫情严峻时,一个人就是一束光,努力发光,就能温暖身边的人;一个人就是一个守护者,携手抗疫,就能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