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而为云南援咸医疗队和咸宁医护人员深度融合,被编成7个医疗队和1个疫情防控队,战斗在咸宁抗疫一线。重中之重是救治重症、危重症病人。医疗队接管了咸宁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监护病区(ICU)。双方组建联合专家组,开通咸宁-昆明远程生命线,24小时为重症患者提供精准治疗方案。3月3日上午10点,咸宁市中心医院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远程会诊。咸宁、昆明12位医疗专家通过视频对3位危重症患者进行分析。会诊专家是传染、重症、呼吸、影像、心血管等7个不同领域的顶级大咖。这样的“硬核”会诊,近一个月来举行过数十次。“云南医疗队帮助咸宁实现了县-市-省三级联动会诊,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治愈率。”咸宁市中心医院院长杜光说,小到每一个数据,每一份采样,专家们在会诊中都会详尽分析,病患者实现“一人一策”治疗,疗效很好。“你们云南医疗队救了我们一命啊,谢谢!谢谢!”
2月18日,咸宁首例治愈的重症患者、嘉鱼县张女士出院时对医疗队千恩万谢。张女士被确诊后病情一度恶化,转入重症病房。云南医疗队全力救治这位病人,专家组组长沈雯专门为她制定治疗方案,加强呼吸支持,实行抗病毒、抗炎、抗感染、抑酸护胃、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护士悉心照顾……病人最后转危为安。决不放弃任何病人!确诊病例、通山县96岁的涂爹爹瘫痪多年,患有多种疾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家属几乎绝望。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必须全力以赴!”云南医疗队通山分队接管治疗后,队长何建林立即组织会诊,制定详细治疗方案。其后的抢救,每一步仿佛在走钢丝。最危险的时候,何建林每天盯着监护仪上闪烁的数字,记录老人每个细小的变化。有次查房,涂爹爹迷迷糊糊伸出手来,何建林以为老人要握手,便伸手过去,不料老人抓住就猛地往嘴里送,何建林险些被咬到。护士浦绍冬像对待亲爷爷一样护理老人,饿了喂饭,渴了喂水,大便失禁帮他清理……在他们的精心治疗下,这位全市年纪最大的病人于2月19日病愈出院。“你们把我父亲从鬼门关里拉回了,这真是一个奇迹!”老人的儿子感激不已。在云南援咸医疗队的强力支持下,一个个危重病人转危为安,一个个生命奇迹诞生。截至3月17日,咸宁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清零,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836例,治愈出院821例,病亡15例,治愈率98.21%,病亡率1.79%。逆行:倾情奉献广大云南医疗队员们个个冲锋在前,竭尽全力救治患者。他们倾情奉献,把咸宁当成了家,把患者当成了亲人,充分展现了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怀。云南昆钢医院25岁的何美娇是医疗队最年轻的护士,被安排在赤壁市人民医院护理重症病人。正当她在赤壁奋战的时候,2月26日晚,父亲因病抢救无效去世。担心何美娇分心影响工作,家人在第二天才把这个消息告诉她。一时难以接受这个噩耗的何美娇在电话里痛哭起来……经过短暂休息调整后,何美娇主动要求重返岗位。她说:“现在是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候,我还不能走。天上的爸爸一定能理解和支持我的。”何美娇逐渐走出悲痛,一如既往战斗在一线。谷桂美是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ICU的护士,驻守在咸宁市中心医院ICU病房。2月18日,在重症监护室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的谷桂美因体力透支晕倒,造成头部枕骨线性骨折和脑震荡。得知需要住院治疗后,谷桂美急哭了:“
我没事,我没事,真不用麻烦你们,我只想快点回到工作岗位上,和同事们一起并肩战斗,早日战胜疫情,完成任务……”住院后,她还一个劲地向同事道歉。类似的故事还有太多太多:一位80多岁的患者因四肢无力,无法自己进食,来自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值班护师魏金明一口一口给老人喂,喂完饭还给老人拍背,怕她噎着。面对11岁的无症状感染者,来自云南楚雄的护士杨梅给他画了暖心的小漫画,还表演了彝族舞蹈。有的队员工作本已十分劳累,还要经常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南疆白衣天使们的英雄行为,如春风般温暖着咸宁大地,感动激励着鄂南人民。“谷阿姨,当所有人都在逃避病毒时,你在茫茫人海中逆行。”“咸宁人和远方的云南人为您感到骄傲,为您送上祝福。”“感谢所有云南的医务人员,望你早日痊愈。”……从父亲口中得知谷桂美的故事后,鄂南高中学生王思可特意给谷桂美写去慰问信,并送去红枣银耳汤。“最美的省来了一群最美的人。”“云南的白衣天使,你们最棒!咸宁人民感谢你们!”网上赞声如潮。“原来知道云南的景色秀美,现在知道更美的是云南人的心灵。”市委书记孟祥伟点赞云南医疗队的新闻刷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