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记者拨通了国网咸宁供电公司职工张芬的电话。自2012年开始,张芬和丈夫高当发、女儿高海利用业余时间做义工。截止目前,其一家三口的义工总服务时长达1800多个小时。
1
寒冬冰水里为独居老人洗衣
2018年1月22日,腊月天,寒风吹过,冻得人直缩脖子,张芬和女儿高海随咸宁义工组织的志愿者们来到咸安区汀泗桥镇。
汀泗桥镇垄下村一户泥土房前,张芬和高海推开虚掩的木门,步入其中,室内只有一张木板床、一张小桌和一把小椅,泛黑的蚊帐挂在床头,屋内蜘蛛网横飞,窗户紧闭,桌上还有些结冻了的吃剩下的食物。听到屋外有动静,一位老人蹒跚着从里屋走出来,看到眼前三五成群的志愿者们,老人瞬间红了眼眶:“你们又来看我了。”
今年80多岁的李爹爹一直独居于此,他家的状况,让第一次到来的高海心里一震。
简单的寒暄后,义工们不约而同地扛着扫把、拿着抹布,扫地、抹桌子、整理衣物……大家都很有默契地分工合作,干净利落地干起活儿来。看着自家屋子里里外外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李爹爹笑得如屋外的阳光一般灿烂。
张芬看到,老人的院子里有个大木盆,里面装满了待洗的衣物。目测自己一时半会儿洗不完,她卷起棉袄袖子,从院子外搬来一块大石块,坐在石块上开始洗衣。
冰冻刺骨的水瞬间将张芬的双手冻得通红,如针扎般的疼痛,而张芬却像没事人一样,时而俯下身子在搓衣板猛搓,时而拿起衣服细细揉搓。高海自8岁开始,便跟着父母一起做义工,看到张芬在洗衣服,她也蹲下身子去帮忙。
“妈妈,你不是说,我出生到现在,你连一块尿布都没手洗过嘛?”“是啊。但是老人的衣服得仔细点洗,不然老人穿在身上不舒服。”14岁的高海也学着张芬,搬来了块石头,坐下去帮助搓洗衣服。
2
炎热菜地里帮贫困家庭挖薯
去年7月25日,在东方外国语学校读高一的高海回到家里过暑假。一看到义工群里组织了活动,高海兴奋得跑到了张芬的房间。
7月27日,高当发开着车,带着妻子、女儿和女儿的3个同学,组成小分队,一起来到了咸安汀泗桥镇星星村。星星村1组的阚爹爹,今年50多岁,患有白血病,婆婆也是各种疾病缠身,家里唯一的孩子也患有大病。这个特殊的家庭长期以来依靠政府接济,义工组织帮扶。
6人组成的小分队给阚爹爹一家送去了物资。一到老人的家里,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大家都轻车熟路地各自忙开了。张芬来到阚爹爹的病床前,帮老人擦背擦身。老人则一直喃喃自语说:“家里的红薯要收了……家里的红薯要收了……”
张芬将这事告知大家,大家一致同意,将当天返程的时间推迟,利用下午的时间帮老人收红薯。下午三四点多时,暑热正盛,室外温度很高,没有任何防晒措施的他们在红薯地里苦干。太阳将每人的脸晒得通红,孩子们都喊着“好渴好热”,但没有一个人去休息。
负责挖红薯的高当发将叶子和藤割掉,顺着茎把周围的泥土扒开,再拿起锄头把红薯挖出来,张芬、高海和她的同学,将红薯外面的泥巴去掉后,再一个个装进筐子里。高当发挖完了,又将装好的红薯一筐筐挑着运回阚爹爹家中。
因为怕时间不够,他们一行人还喊来了其他义工帮忙,一直忙到天黑,才将地里的4000多斤红薯挖完。
3
平凡日子里全家穿起红马夹
一家人做义工,要从2012年的夏天说起。那年夏天,张芬正在参加单位组织的进福利院看望老人活动,路上看到有身穿红马夹的志愿者在路边捡垃圾,张芬这才知道咸宁也有义工组织。当天下午,她就找到了咸宁义工协会,申请当一名志愿者。
“有了孩子后,我就一直想让孩子拥有向上向善的人生,知道平凡生活中,艰苦朴实的生活有多好。”这是张芬加入咸宁义工组织的初衷。
加入组织后,张芬经常利用下班时间跟着组织进社区、下乡镇,慰问孤老,看望留守儿童,张芬感受到,团队的向心力很强大,会带着她不由自主地往前走。后来,丈夫高当发、女儿高海也加入组织后,三人经常会组成爱心小分队下乡。
“在这个团队里,大家都是这样的,别人影响着我们,我们也会影响着别人。所以大家不断会有力量继续前行。”张芬说。
今年春节,疫情突发,本来已经回湖南老家过年的张芬一家,大年初二赶回来抗疫,主动承担起了指挥部设立临时仓库的管理任务,当起了搬运工、理货工;龙潭社区、旗鼓社区的60多位老人,陆续收到张芬及其他义工送去的奶粉;血库告急,夫妻俩携手献血,累计献血量达11000毫升;高当发出人出力为古田村12位孤寡老人换上崭新的电线;张芬为垄下村孤寡老人张婆婆申请、送去医疗床……8年里,张芬一家共参与几百次义工活动。
2018年,张芬和高当发在红会签订了遗体捐赠书,高海对此很赞同。她说:“穿上红马夹做公益,这是爸妈的选择,也是我的选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