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戴口罩的习惯“如果说从这场疫情中我们能获得什么经验,我觉得头一件事情就是,让大家明白了戴口罩的重要性!”相关专家说。人们对戴口罩这件事毫不在意。有些人觉得戴口罩很麻烦,把两边绳挂在耳朵上就完事了,其实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即使没有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每年的春季也是流感多发季,人们应该自觉戴口罩。比如自己感冒了,或者身体不适,应该自觉戴上口罩;去医院等地方,也应该戴上口罩,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专家说,这次疫情,让大家意识到口罩的重要性,出门戴口罩成了人们的标配,相应地,对预防流感等其他传染性疾病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No.2
学会正确洗手在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以及医护人员进出隔离病区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所有医护人员对洗手这件“小事儿”特别上心。平时大家洗手都是两三下了事,到了医护人员这里,每一次洗手都被分为7个步骤,每个动作还规定了相应的时长。“正确洗手是减少手部病毒、细菌最直接最有效在方法之一,这次疫情给了人们一个很大的教训,就是平时应该注意做好手卫生,认真洗手消毒,传染性疾病将能够得到很好地防控。”相关专家说。如何正确洗手?刘伶俐表示,洗手应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液洗手,按照卫生健康部门总结并广泛推广的“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清洗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每次应揉擦20秒以上,保证清洗干净。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哪些时候需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制备食物、吃东西、摸口鼻时要先洗手;感冒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后必须洗手;接触他人、触过动物、外出回来后都要洗手。”
专家表示,如果在外不方便洗手,应随身携带消毒纸巾,可以自行消毒。但切记,没有消毒或清洗的手,不要擦拭眼、鼻、口部位,以免细菌乘虚而入。No.3
认真对待每一餐饭同样是新冠肺炎病毒,有些人没什么症状,有些人是轻症,而有些人是重症,还有些人则是一入院就进了负压病房。“疫情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考验个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专家建议,按照“膳食宝塔”,每天摄入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多饮水,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样,不要偏食,荤素搭配。“要注意——不要食用野生动物!”“认真对待每一餐饭,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可以有效抵御病毒入侵!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讲,我们尤其建议一日三餐在家自己做,一方面能保证食材安全,另一方面减少与陌生人的接触,从而保证自己及家人的安全。”No.4
保持阳光心态疫情来临,没有人能真正置身事外。口罩难以买到、发热门诊人满为患、确诊病例死亡人数不断增加……铺天盖地的信息充斥在眼前,恐慌、焦虑可能比病毒更快地在人群中蔓延。疫情期间,不少人出现失眠、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问题,可谓“病毒未至,心态先崩”。在临床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格外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很多入院的确诊患者属于轻症,但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如果不进行开导,很可能会影响到治疗。”专家说,在针对患者的救治中,医护人员的一大工作,就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疗救治团队会邀请心理专家介入治疗。专家表示,即使没有确诊、没有感染病毒,但心理问题也可能让很多人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症状”。心理专家建议,无论是疫情期间还是疫情过后,大家都应该学会合理地接纳自己的情绪,然后去进行调节,唱歌、玩游戏、画画,看搞笑类的节目都是有效的解压方式。如果情绪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一对一诊治。No.5
和家人爱人在一起一场疫情,让人与人被隔离开,却也让更多人懂“家”的意义,明白生之珍贵、爱之不易。疫情期间,有些人被迫和家人天各一方,有些人则因为隔离在家,度过了一段与家人、爱人长相厮守的时光。有些人不远千里,甚至以身涉险要赶回家中;也有些人却因为长期蜗居在家,和家人产生矛盾,闹出各种啼笑皆非的事故。然而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和家人组队,共同打赢战“疫”,是这次疫情中,最美的画面。所以说,疫情结束,对更多人来说,学会珍惜,学会打理亲密关系,是我们需要面临的人生课题。(本报综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