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做细做实惩腐打“伞”后半篇文章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市纪委监委始终保持惩腐打“伞”高压态势,以案促改,同步发挥“案”的标靶作用,搭建“促”的教育平台,以“改”的常态化运用,推动执纪审查成果转化为警示整改效果。其中,仅通过“10·25”专案组深挖彻查熊显冲恶势力犯罪集团背后“保护伞”,就列出清单5项32条。深度剖析找“病灶”,提高以案促改针对性我市注重运用查办熊显冲恶势力犯罪集团背后的“保护伞”系列案,深入研判案件多发领域和重要环节,切实扎紧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分析问题原因。坚持“自我画像”与“他人画像”相结合,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既有16名审查调查对象主动对照党章党纪自我画像,书写了忏悔录和反思录,又有审查调查人员通过梳理分析谈话和外调工作,发现审查调查对象存在权力运行风险点和日常管理盲点,并据此撰写分析材料、精准进行画像。用好监察建议。一方面,围绕纠正偏差制发建议书,重点是针对“10·25”专案涉案人员挪用公款问题,向其原所属单位下发建议,及时防止类似问题发生;另一方面,围绕强化监管制发建议书,主要是针对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不严、滋生腐败的问题下发建议,并举一反三要求其开展全面自查。查找制度漏洞。主要是通过倒查腐败问题多发易发的公安系统关键岗位,找准发案共性规律,督促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系统警示教育大会2次,完善体制机制4项,有效增强了制度的刚性约束力。警示教育筑“防线”,提高以案促改震慑性我市坚持以案为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闻警自省,让违纪者回头,让可能违纪者止步。现场警示。“10·25”专案调查期间,市纪委监委领导先后前往市委政法委、咸安区、崇阳县等地,给政法系统干部上政治课,开门见山谈问题,开诚布公谈教训,开宗明义谈建议,推动审查调查与警示教育现场无缝对接。拍片警示。拍摄的警示教育片《毁伞—咸宁市查处涉赌“保护伞”“10·25”专案警示录》,以生动的电视语言现身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活生生的案例,引领党员干部时刻绷紧遵纪守法的思想之弦,切实防患于未然。编书警示。选取“10·25”专案中12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过以案说纪、以案释纪、以案明纪等方式,还原每一位被查处党员领导干部的蜕变人生。同时,对每个案件进行点评,较好地增强了警示教育的震撼力。整改建制肃“源头”,提高以案促改长效性我市在积极探索“一案一整改”的基础上,注重从政治、思想、责任等方面治理政治生态“污染源”,不断延伸惩腐打“伞”工作链条。开展专项整治。一方面对市公安局和温泉公安分局的关键岗位和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推动任职超过5年的公安干部进行交流轮岗;一方面明确群众举报问题线索的移送、审核流程,确保以点带面,全面自查。压实主体责任。既通过牵牢管党治党责任“牛鼻子”,层层传导压力,把主体责任一贯到底,又督促各级党组织把以案促改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党纪教育、锤炼党内作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牢牢抓在手上。形成监督合力。针对“10·25”专案暴露出的监督不到位问题,市纪委监委一方面强化靠前监督、主动监督,擦亮派驻监督“探头”,加大对公安系统党员干部的谈话函询力度;一方面注重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将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纳入巡察范畴,结合纪律监督、监察监督,一体推进日常监督全覆盖,以严实的监督责任撬动主体责任落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