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矫正重质量2014年9月9日,通山县社区矫正监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从矫正人员的入矫登记、风险评估、到动态监管、考核鉴定,中心按照“统一接收、统一宣告、统一分派、统一巡查、统一奖惩、统一建档”工作机制,依托乡镇司法所开展日常监管工作,对全县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全县285名社区矫正人员有了一个固定的劳动、学习的场所。“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监控平台,看看大家的动向,一天进行至少3次清查。”每天上午8点,社矫局信息系统管理员孟颖都要打开监控平台,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定位巡查。鼠标指向屏幕上的任一圆点,即可了然呈现该名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当前所在位置及活动轨迹,定位轨迹实时巡查、矫正资料实时储备、犯罪风险实时评估和警示短信实时发送,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电子围墙覆盖,统一的平台管理使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和无缝化。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705人,解矫420人。目前在矫人员285人。社矫人员重新犯罪率低于1.5‰。从“心“矫正
扫除阴霾助回归“他们管我们叫学员,没有歧视,我会努力改造,争取为社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参加完劳动技能培训课的成某说。入矫仪式是他们上的第一堂课。《社区矫正宣告书》告诉了矫正期间的各项管理制度,社区矫正人员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每天上午,10-15名社区矫正人员在当地司法所干部的带领下,前来学习和劳动。课堂学习着重遵纪守法教育、就业指导、救助政策辅导。每天来参加公益劳动的社矫人员,中午有中心提供的免费午餐。目前,有589人次前来参加劳动和学习,基本实现了每人每月学习、劳动“八小时候”的目标。“我总是感到心里压力很大,总想逃避与人交往,担心家人看不起,晚上还失眠。”“你这很大原因是因为心里焦虑引起的身体不适,你首先要放宽心态……”心理辅导室里,社矫人员夏某正在接受心理咨询师辅导。“矫正先矫心”,社矫中心把行为矫正与心理矫正相结合,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辅导,为有需求的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并重是县司法局工作方针,社矫中心通过定期谈话、走访、集体教育、个案矫正、社会帮教等多种形式,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在最后一堂课——“解矫仪式”举行后,顺利融入社会。人性关怀
解困帮扶促转化“感谢社矫中心和司法所,今后我一定踏实做人,用实际行动回报政府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拿着第一笔低保金,家庭特别困难的阮某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时要以人为本,在“情”字上下工夫,县司法局依托“一会四站”即“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宣传咨询工作站”“社区矫正工作站”“安置帮教工作站”,建立社区矫正帮教小组,实行“多对一”的帮扶教育转化方式,通过面对面地直接关心,以及和其亲属一道共同帮教,协助解决他们在生活、生产、就业上的困难,让矫正人员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用浓浓的真情促进他们思想、行为的转化。今年来,共帮助安排社矫人员就业31人,解决低保7人,解决困难救济58人,落实责任田29人,帮助社矫人员子女上户口、上学3人。(张颖、程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