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说,哪吒灯在玩耍时,以锣鼓、唢呐等器乐伴奏,不同的玩耍场合,奏以不同的曲牌,道具均仿唐时而做,具有古唐遗风。据了解,哪吒灯玩耍场合包括祭祀、游艺、礼仪风俗,玩耍招式因场合而异。祭祀的招式舞法古朴庄重,游艺时招式较为活泼,而礼仪风俗的玩法则有固定程式,如在“拜年”时,循规蹈矩,礼仪风范犹存;在宗祠庆典、宗谱事仪活动时,则或喜庆活泼或庄严肃穆。“过去,哪吒灯仅界牌李家独有,后来流行于宝石河一带,并逐渐被全县人民所接受。”通山县文物管理局副局长范国干介绍说,1985年春,宝石乡组织哪吒灯参加全县农村文艺汇演,荣获表演奖;2002年,闯王镇组织哪吒灯参加“通山县山歌大赛暨民间文艺展演”活动,获一等奖,并作为精品节目,由县文化馆推荐,在省电视台播映。历史悠久的传说特定的山区地理环境,形成了通山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龙灯,该处李氏后人只玩哪吒灯,踩高跷,与“龙”相抗。这期间还有一段传说。老支书李华强至今记得,爷爷李龙富曾讲过哪吒灯的来历:相传,唐代玄武门政变时,李世民害死了兄弟李元吉。李元吉有两个妃子,一个姓陶,一个姓姚,当年躲难来到了九宫山。陶妃子到这里以后,生了一个孩子,叫阿宝,交给界牌村庄一个孤老太抚养。阿宝长大成人,在此繁衍子孙,并形成一个自然村落,就是如今的界牌李家。这个湾子的人都姓李,都是阿宝的子孙,李元吉的后人。李家人把当年的事口口相传下来。每年新春,他们都要敲锣打鼓玩“哪吒灯”。界牌村副村长李先进介绍说,目前,界牌李氏有140多户,577人,哪吒灯是李姓人氏为纪念其先祖所创的一种家族灯,由家族牵头、族人表演。今年42岁的李华文,在3岁到10岁期间,演了7年哪吒。他说,自己是父亲李汉周的“徒弟”。“父亲是我们村老一辈哪吒灯的传承人,如今已76岁,哪吒灯里面的动作,他仍然会耍一些。”后继乏人的尴尬“哪吒灯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全国独有的民间舞蹈形式。”据范国干介绍,为了保护非遗文化,2005年,通山县申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工作全面展开,至2006年,“哪吒灯”被咸宁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但是,哪吒灯也面临着传承难的现状。去年,该县文化部门要求重整旗鼓,组织专班,把哪吒灯文化捡起来。然而,作为传承人,李汉周摸着10岁孙子李熙的头直叹气:自从1983年以后,村里就没有好好耍一出哪吒灯了,如今,要重新捡起来,这些娃娃缺少根基,很难再现当年的辉煌。李汉周说,跟自己一起玩耍哪吒灯的老伙计,有的去世了,有的年老残疾,还有的搬到别的地方去了,要再现当年的把式,难!对此,通山文体局非遗中心主任谢志兵表示:下一步,将严格认定和管理哪吒灯技艺传承人,加大补助扶持力度,从事研究、传授、表演、营销等活动,让民俗与民众接触、与市场接轨。此外,政府将更多开展传承活动,组织地域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并在中小学、职业学校、党校设置专门课程,在电视台、电台开办专题节目,促进文化普及;挖掘、排练民俗风情节目,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多层次、多形式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宣传工作,进一步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