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元赔偿金。邓某的几个子女咨询律师后,认为赔偿金属于邓某个人财产,陈某没有继承权,一分钱也别想拿到。委屈的陈某自己去法庭咨询,得到的是同样的处理意见。陈某心寒、委屈,来到司法所求助。金会华接待了陈某,听她详细讲述事情的经过,陈某不时留下眼泪。金会华给她递上纸巾,劝慰她,并答应帮助其做子女工作。随后,她主动找到邓某子女,询问其家庭生活情况,引导他们回想陈某在家中作的贡献。平时一大家人的吃喝,都是谁在张罗?是谁在他们出外打工时,帮他们照顾孩子?孩子的奶粉,是谁买得更多?……一个又一个问题,让邓某的子女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们想起了陈某对他们的恩情,同意补偿陈某生活费6万元。这个调解案例当年也成功入选省司法厅“十大法律援助案例”。面对长刀威胁,她以法服人2015年,孙祠村村民小钟与其继母周某因征迁补偿款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吵到村里、镇里,多次调解未果,邀请司法所协助处理。接到任务后,金会华及其同事立即到案件所在地村组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情况后,她召集周某和小钟一同到村委会调解室,对小钟说:“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周某是该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土地征收款和青苗补偿费是其依法所得,村委会没有理由截留这笔款项。至于如何分配,村委会有义务协调分配,如条件允许也可以请驻村律师依法进行分配。”通过近2个小时耐心的调解,双方互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周某和小钟同意平分征地款并达成协议。但没想到第二天,小钟的叔叔钟某气势汹汹找到司法所并亮出长刀威胁,要求推翻协议并将全部征地款和房屋给其侄女小钟,并扬言要将周某赶出钟家,不撤回协议书就要砍死金会华。在当时危急的情况下,她没有害怕退缩:“你来找我拼命,不用带刀,一拳头就可以打赢。你砍死我,我因公殉职,而你杀了人就会受到法律制裁,家人还会被连累”。待钟某情绪稍微缓和后,金会华一边招呼旁边的人把刀拿走,以免伤及无辜,一边告诉他:“你嫂子和侄女的纠纷,如果我没有依据法、理、情的规定处理,你可以去告我,我接受处分。但如果通过威胁让我违背原则修改协议,我是不会怕你的。”后耐心地做通了钟某的思想工作,纠正了他的错误认识,平息了矛盾。多年的调解工作经验,金会华总结出了调解“三字经”即:“有上访,笑脸迎,耐心听,细细品;讲道理,述法律,心装称,不偏倚;勤走访,多倾听,平怒火,消怨气;百姓苦,心牢记,有困难,热心帮;遇弱势,自掏包,尽绵力,暖心房。”因调解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她的调解成功率高达98%,她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金妈”。为更好地做好辖区人民调解工作,2019年4月,横沟桥镇联合调解中心设立了“金妈调解室”。这是咸宁市首个以个人名义设立的调解室。尽管退休快一年,但“金妈调解室”招牌一直保留着,组织上和老百姓的信任,让金会华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化解矛盾就像解一个结,群众发生矛盾,有时并不是群众不讲理,而是心结未解,作为调解员,我们就是要通过细致、真诚的服务让大家解开心结。”金会华对记者说,“只要身体好,我愿意发挥余热为大家服务到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