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咸宁市中心医院护士、市最美退役军人胡静。
1
毅然从军磨炼意志
1990年,胡静出生于咸宁军分区一个军人家庭,在军分区大院中长大。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胡静从小就对军营有着特殊的感情,立志要做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17岁时,得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满怀对党和军队的无限热爱,她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军,踏上了从军路。
“那是我第一次一个人离开家,前往距家两千多公里的吉林长春。”谈及军旅生涯,胡静直言并不轻松。坐在火车上时心里还激动万分,但是下了火车后,扑面而来的凛冽寒风让胡静非常地不适应。
“入伍时的12月正是北方最冷的时候,温度经常能达到零下二三十度,可以说是滴水成冰。”胡静说。
那一年冬天正好赶上了所在部队成立六十周年阅兵,在恶劣的环境下,胡静背着二十多斤的电台,练习了两个多月的正步,脚后跟磨起的泡破了又长,长了又被磨破,脚底都磨出了老茧,嘴唇被冻得发紫,口鼻里还时常被灌吹进黄沙。
胡静是一个独生子女,在家里是个小公主,从没有吃过这种苦,所以一到晚上熄灯后就委屈地躲在被子里一边捂着伤口一边偷偷地哭。但是到了第二天,她依旧会擦干泪痕,忍着疼痛坚持与战友们一同训练。给家里打电话时,怕父母担心,总是报喜不报忧。
“那时的我怕痛,但更怕落后!”胡静说。
下连队后,胡静被分配到吉林梅河口某师部医院担任卫生员,学习急救、包扎等各种医护知识。因工作认真负责,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
2
情系患者精心照顾
“作为一名标准的90后,我不怕吃苦也不怕受累,只想服务好每一位卧床的病患。”胡静这样回答感激她的病人家属。
因为在部队医院担任过卫生员,退伍后胡静选择继续从事医疗行业,在咸宁卫校进行学习,2012年7月毕业后于同年11月在咸宁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担任护士一职。
“刘爹爹,你怎么又淘气了!”2日晚上12点多,在上夜班的胡静听到病人的按铃声,连忙赶到病床前,发现是十分钟前刚按铃的刘爹爹。
因为缺乏子女照顾,刘爹爹在医院住的十分孤单,便总是反反复复地按铃,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察觉到刘爹爹的心情,胡静忙完手头的事情,便来到了刘爹爹的病床前,陪着刘爹爹聊家常,直到刘爹爹安心地睡着……
因为科室的特殊性,肾内科的患者病情比较危重,大部分的患者都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依靠透析维持生命,有些患者的儿女因为工作和家庭原因无法时刻陪伴在他们的身边,大部分陪伴在身边的还是医护人员,胡静便一直将患者视作自己的亲人来照顾。
2017年,一位阮姓老年患者因尿毒症住院透析治疗,无法下床,生活也无法自理,身上长出了压疮,常年卧床使得老人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对治疗并不十分配合。
胡静了解到情况后,便亲自帮老人翻身擦身,缓解压疮带来的不适。工作之余便陪对方聊天,给老人讲笑话,逗老人开心。最终使老人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胡静也收到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工作以来,胡静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平安静夜天使”。于2017年7月自修完成本科,2020
年考取护师职称。
3
抗击疫情勇敢逆行
2020年,新冠疫情来临时,胡静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在请战书上毫不犹豫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是2月5日,胡静正在上班,护士长找到她。
“新开设的感染十二病区很多危重新冠患者,需要大量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你是属于高年资的护士,我现在征求你个人的意见,不知道你家里有没有困难?”
“没有困难,让我上吧!”……
听到这个消息,胡静的第一反应不是家里的父母小孩怎么办,而是想到感染十二病区护士紧缺,那些患者该怎么办,他们是否在走廊上焦急地等待着。于是胡静坚定地给了护士长一个答复,主动请愿前往感染十二病区。
趁着中午吃饭时间,胡静回家收拾衣物,一进门便听见一声脆生生的“妈妈”。看向年幼的女儿,想到她才一岁多,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而自己的丈夫是一线干警,如今也在防疫一线值守,不能陪伴孩子,胡静突然就心生愧疚,湿了眼眶。
“早一分钟到医院,患者就多一分希望。”想到这里,胡静抱了一下女儿,便将女儿交给年迈的父母,毅然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隔离衣穿在身上,每4小时轮流值班。口罩、防护面罩、手套,还有裹得严严实实的防护服,令人动作笨拙,难以顺畅呼吸,沉重得经常导致护目镜起雾,看东西特别不清晰。每次一班工作完,胡静都全身湿透。
除此之外,胡静又主动扛起上主班的任务,自愿加班编辑病区入院宣教、规章制度、护理文书等工作。
通过不懈努力,一个个患者在他们的努力下顺利出院。于2020年2月圆满完成了当时阶段的抗疫任务,胡静被评为“新冠肺炎抗疫标兵”“疫情防控最美战士”。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伍军人。”胡静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